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我在扬州,朋友便提议来扬州一游,并让我做向导。说来也惭愧,虽是生长在扬州,但真正游扬州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这些年总是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其它城市,这次顺便为咱们扬州的旅游事业尽一份  相似文献   

2.
抵达扬州的第一天,我在四望亭旁边的工美服务部里找到一本漫话扬州的小书,书里有一篇同时讲到了韦小宝、梁实秋和满汉全席,看似不着边际,其实说的就是扬州的美食. 韦小宝、梁实秋,满汉全席的共同之处在于:韦小宝爱吃扬州的千层油糕,千层糕是一层面粉一层蜜糖猪油,更有桂花香气;小宝到得京城,还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你们这里的点心做得也挺不错了,不过最好再跟扬州的厨子学学."梁实秋先生酷爱扬州狮子头,在《狮子头》一篇里公开说北方的四喜丸子"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至于满汉全席,除了宫廷之外,大概也只有扬州盐商操办得起,《扬州画舫录》里就记录着满汉全席最早、最全的菜单.  相似文献   

3.
正李白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春日定是扬州最美的季节。我踏上这条名满天下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寻找那个莺歌燕舞的扬州、饕餮盛宴的扬州、诗里画里的扬州……"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园林集聚了北方皇家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去了一趟扬州,为的是去吃扬州诸多美食中的“三头菜”。看看日历,还真是应了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只是这次扬州之行淡漠了美景,尝到了美味。扬州于我,最早是儿时父亲逼着我们背下的古诗词中的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  相似文献   

5.
扬州辨味     
扬州辨味俞律"吃在扬州"这句话,我幼时常听祖辈说,后来父辈乃至同辈人也津津乐道。倒不是重复便是真理,而是真理赢得重复。我在扬州从一岁吃到八岁,肚里装进的扬州食品多得难以计数,到底哪些扬州食品冠绝中外,竟然是个谜。我其时初尝人间五味,对于大人们下酒的那...  相似文献   

6.
扬州的夏日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正陈直、许叔微、滑寿、吴尚先,提起这几个名字,熟悉中医流派的人都肃然起敬,这几位都是出自扬州的古代名医。近日,依这几位扬州名医画像创作而成的扬州首座名医群雕像,在唐子城西华门附近扬州国医养生院落成,成为一座新的人文景观。名医雕塑群安装到位增添地标性人文新景观  相似文献   

8.
扬州人吃茶     
江苏扬州,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园林、美食、小吃、工艺美术、文化等都可与苏州、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媲美,尤其是扬州的茶文化,更富特色。扬州人吃茶是每天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扬州人有句世代相传的俗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即肚皮也,皮包水即吃茶,而水包皮即洗澡,老扬州对此是相当讲究的。扬州人早、中、晚都爱饮茶,早茶饮浓茶,可以润喉醒  相似文献   

9.
蟹粉狮子头     
名菜典故 提起淮扬菜,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狮子头”。狮子头是一道江苏扬州地区的传统名菜,肥嫩异常,入口即化,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同时具有补虚养身、气血双补、健脾开胃之功效。据传,此菜始于隋朝。当年,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四景为题,做出四道菜来,以纪念这次扬州之游。御厨们在扬州名厨的指导下,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大菜。  相似文献   

10.
扬州的小吃就和它的菜肴一样有名。我们不妨先领略一番朱自清笔下的扬州小吃:"扬州点心含英咀华,郁郁菲菲,有时比大菜还更令人留恋;那里头有生活的情趣,有人文的光辉,也沾染着富贵气息。"难怪朱自清劝人游览瘦西湖、梅花岭时,不要忘了扬州的点心零食。霏霏细雨中于画舫品着龙井,丝竹耳畔萦绕,三五知己边观景边品尝扬州小吃,把吃喝玩  相似文献   

11.
扬州友好医院的前身是江苏油田总医院,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位于四望亭路与维扬路交汇处的扬州友好医院,把国外医院设计概念与扬州精致理  相似文献   

12.
清代扬州学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学派演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兴起、发展与守成三个阶段。扬学兴起于乾隆中叶。乾隆末年至嘉庆末年是扬州学派的发展时期,以创通大义为学术特征。道光至清亡是扬学的守成时期,特征是恪守扬学统绪。扬州学派的式微与清代嘉道而下政治、社会的全面衰败及由此导致的扬州地位的衰落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四月间,北方春寒未消,而位于南北大运河与万里长江交汇处的扬州,已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琼花、芍药争相斗艳,微风吹过,柳絮像纷飞的雪花漫天飞舞,给扬州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春季是去扬州旅游的最好季节。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江南     
时已“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笔者想起了一个有关扬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中学的时候,从一些历史小说和古诗词中,扬州就使我梦魂牵绕。这些年曾几次去江浙路过扬州,终因没有驻足而感遗憾。今年早春二月这一心愿终于了却了。  相似文献   

16.
《rrjk》2014,(8)
<正>转眼又到美好的赏花季节。这个春天,我们不再重复武汉东湖樱花、洛阳牡丹花、婺源油菜花这些众所周知的赏花胜地,而单单以一些适合自助游赏且带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和地区为例,让你试着漫游其中,体会花与城不平凡的交汇。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这座江南历史名城,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太多诗情画意,尤其是春天的扬州,雨丝蒙蒙,如雾如烟,盛开的琼花更预示扬州一年中最魅惑迷人的季节已经来临。琼花为扬州市花,昆山三宝之一。因花朵大如玉盆,花型独特,有  相似文献   

17.
扬州血站高邮采血点,在扬州总站正确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以人为本,励精图治,由落后到先进,无偿献血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解决了本地的临床用血问题,也有力地支援周边地区临床用血的之需。  相似文献   

1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仙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让扬州这座古城平添了无限的风韵。 可是为什么要三月下扬州,而不是别的月份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扬州正是大地回暖,桃红柳白,烟雾迷蒙的季节。更因为这个时候举世无双的“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也将盛开。据传说,当年的隋炀帝就是为了欣赏琼花才劳民伤财地开通了大运河。传说也好,历史也罢,总是给古城扬州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叶满襟 《现代保健》2008,(11):100-101
居扬州十日,喜欢读姜夔的《扬州慢》,读时喜欢跳过“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相似文献   

20.
<正>名菜典故"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的《望江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淮扬菜中豆制品花色品种极多,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扬州官员和盐商为了筹办"接驾盛宴",聘请了许多名厨高手,挖空心思"研制"新奇菜肴。其中有一道"九丝汤",将豆腐干、火腿、鸡肉等切成细丝,再用鸡汤煨煮,让各种鲜味都吸入到原料中。乾隆皇帝连吃两盘,称赞道:"此菜非汤非肴,就叫扬州干丝算了。"从此"扬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