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所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上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史、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血糖、总胆固醇、溶栓前NIHSS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严格控制患者溶栓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及血糖,能明显提高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患者预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文章纳入对象为福建省立金山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年龄、心房颤动、血糖、既往阿司匹林服用史、早期见CT低密度病灶、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及基线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及基线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NEU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3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转化组(40例)与无转化组(93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mRS评分与WBC、NEUT、LY、NL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转化组有房颤史患者占比及NEUT、WBC、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化组,而LY水平、m RS评分<3分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无转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房颤病史、WBC、NEUT、NLR水平升高均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6、3.615、3.141、2.055),而LY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晓波 《医疗装备》2020,(2):184-185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实施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溶栓时间窗、溶栓率、护理满意度及溶栓前、溶栓24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窗短于对照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阳谷县人民医院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预后不良的患者(出血转化、2周内死亡、2周后NIHSS评分上升≥1分或无变化、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纳入不良组,预后良好的患者纳入良好组。收集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入选不良组20例,良好组64例。不良组发病到入院时间、BMI、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与良好组入院高血糖、低剂量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高血糖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尚可,入院过晚、病情重、入院高血糖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不同剂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根据患者就诊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0.6 mg/kg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研究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时间目标管理方案对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6月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与试验组(2021年1月—2022年6月),各40例。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时间目标管理。比较两组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到达医院门口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静脉溶栓有效率、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溶栓DNT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静脉溶栓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时间目标管理方案,能够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用标准化护理,对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相关时间(医师到位时间、急诊分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完成时间、检验回报时间、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48 h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溶栓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但在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后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溶栓效果,可在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Schelten量表进行WMHs评分,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梗死(HI)型和脑实质出血(PH)型,改良Rankin评分2~6分定义为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结果132例溶栓治疗共26例(19.7%,26/132)发生出血转化。其中17例为HI型,9例为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及WMHs评分与HI型出血转化无关(P〉0.05);WMHs评分与PH型出血转化亦无相关性(P〈0.05),而基线NIHSS评分、舒张压是PH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MHs评分是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136,95%CI1.037-1.245,P=0.008)。结论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斌  李旺春  欧鸿儒 《智慧健康》2023,(31):41-44+4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拟行静脉溶栓术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后24h内多模式CT扫描,分为水肿组和无水肿组。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以静脉溶栓是否导致脑水肿为因变量时,年龄、发病至溶栓前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对脑水肿的发生产生影响对比无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出溶栓前收缩压和溶栓前NIHSS评分是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水肿在研究对象中的发生率达到了50%,溶栓前收缩压和溶栓前NIHSS评分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 h及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 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1-1412
目的探讨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64例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针对性护理)和常规组(32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溶栓3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 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的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50%(P <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3%(P <0.05)。结论给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协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行降纤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5例临床资料,根据降纤治疗后复查头颅CT及MRI发现梗死部位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HT)组,非出血性转化(非HT)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34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5.11%,24例发生于降纤治疗后1周内,10例发生于第8~13天;中位时间4 d。因脑实质血肿死亡1例。HT组冠心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占比例明显高于非HT组,HT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尿酸值明显高于非HT组,均与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严重神经损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各项临床指标,观察溶栓前、溶栓后7d、14dNIHSS评分及溶栓前、溶栓后14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预后,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预后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Hcy增高组和正常组在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mR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年龄、溶栓后7d、14dNIHSS评分、14dmRS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水平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疗效,应密切观测血清Hcy水平并早期干预,以便更好的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n=6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n=60)。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影响因素分布,分析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高血糖比例分别为85.00%、21.67%,高于对照组的61.6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年龄60岁、脉压增大、吸烟、肥胖、高尿酸血症、高FIB血症、高TG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血症、HDL-C胆固醇血症、房颤、脑卒中史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高血压、肥胖、高尿酸、高TG、脉压增大、房颤、脑卒中史为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为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为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高尿酸。结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缓解疾病发作。  相似文献   

16.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静滴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SSNHL)的效果及对患者听力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SSNHL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SNH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BE静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听力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细胞比容(HCT)]、内耳微循环指标[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内皮素(ET)]、VEGF信号通路相关指标[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等指标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35)。治疗前,2组患者各频区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高频区听阈、低频区听阈及平均听阈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V、WBV、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PV、WBV、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VCAM、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sVCAM、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HIF 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VEGF、HIF 1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4/43)和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 GBE静滴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SSNHL,能够下调ET、sVCAM水平,且通过激活HIF 1α VEGF轴,可有效调节内耳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D 二聚体、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及D 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及D 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hs CRP、IL 6、TNF 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s CRP、IL 6、TNF 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的剂量化治疗效果.方法 将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分为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和12~24 h溶栓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的CSS评分、NIHSS评分及神智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12 ~ 24 h溶栓组,MMSE评分均高于12~24 h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6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可由6h放宽到12 h,在不同的时间窗内应给以不同的溶栓剂量,能够取得相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年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AIS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32例、61~ 70岁组36例和≥71岁组46例,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的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2周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60岁组男22例,女10例;61~70岁组男26例,女10例,≥71岁组男20例,女26例.≥71岁组女性占56.52%(26/46),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85,P=0.015).三组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分别为(1±3),(2±5)和(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2周病死率及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17).结论 尽管不同年龄段病死率及sICH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不同年龄段AIS患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β(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取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入对照组(n=30,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和观察组(n=30,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L-1β、hs-CRP、IL-8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结果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IL-1β、 hs-CRP、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I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见2例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