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体内成熟与卵泡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的雌激素受体α亚型和β亚型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用兔抗小鼠ERα、ERβ多克隆抗体分别对性成熟小鼠卵巢和性未成熟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的分布,并对各级卵泡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性成熟小鼠卵巢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膜细胞和间质细胞ERα的染色阳性,ERβ染色为阴性;原始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ERα染色均为阴性,从初级卵泡开始至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染色呈阳性,ERα染色为阴性.其中ERβ的表达水平在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最高,大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次之,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下降.性成熟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免疫染色强度显示:除初级卵泡与小窦前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的ERβ染色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ERβ的染色强度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两种ER亚型的染色都呈阳性.性未成熟小鼠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染色结果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分别同性成熟小鼠免疫组化染色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结论: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卵泡发育中起主要作用.体内成熟和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两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相似.  相似文献   

2.
ERα和ERβ在不同类型乳腺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正常组织经良性病变至癌变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94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原位癌、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的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结果 ERα局限表达于乳腺腺上皮细胞核,相反ERβ广泛表达于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肌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且多见细胞质、细胞核同时表达.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上皮细胞ERα、ERβ染色结果相似;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原位癌的ERα表达明显降低;浸润性乳腺癌ERβ表达明显降低;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原位癌ERα、ERβ的共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ERβ广泛表达于间质细胞可能与其旁分泌作用有关.ERβ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在乳腺癌中ERβ可能减弱对ERα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格犬发情期与间情期ERβ基因在性腺组织器官的变化状况进行荧光定量,明确ERβ基因在发情期与间情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的表达量差异情况,为深入研究比格犬发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作为调控生殖的关键基因,ERβ基因位于比格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因此分别取处于发情期和间情期的比格犬,提取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RNA,反转录后对ERβ基因mRNA的表达量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间情期比格犬卵巢、子宫、垂体、下丘脑内ERβ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发情期比格犬卵巢、子宫、垂体、下丘脑内ERβ基因mRNA表达量的0.35倍、0.17倍、0.44倍、0.43倍。结论 ERβ基因在处于发情期的比格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表达量均上调。  相似文献   

4.
间情期与发情期比格犬子宫与卵巢组织形态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比格犬的子宫、卵巢在间情期与发情期的组织形态学的差异,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只经产比格母犬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选取经血清学鉴定处于发情期的比格犬2只,间情期的比格犬4只的卵巢和子宫标本,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拍照。结果间情期犬子宫及其内膜较薄,间质纤维增生,黄体中以初级卵泡为主,可见1~2个次级卵泡,未见成熟卵泡,卵泡和黄体细胞间纤维较多、血管少。发情期犬子宫及其内膜增厚,内膜腺体腔较大,部分腺体呈分枝状弯曲,腺上皮肿大,胞浆淡染,少数可见核下空泡。卵巢中卵泡数量较多,有初级、次级和1~2个成熟卵泡。黄体细胞数量多,排列规则,境界清楚,间质纤维比较疏松,血管多,未见空泡变性。间情期和发情期犬卵巢中未见明显白体。结论间情期比格犬的性激素维持在一比较低的水平,在发情前期雌激素水平迅速增高,而在排卵后比格犬的孕酮水平较高。随发情周期的变化,卵巢和子宫在形态学上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小鼠子宫ERα、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小鼠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500mg/ks和50mg/kg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手段检测子宫组织ERα、ERβ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其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500mg/kg组E邴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Rα则无差异;葛根素50mg/kg组ERa和E邸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面积均无差异(P〉0.05)。己烯雌酚组ERα和ERβ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500mg/kg葛根素明显增强子宫组织ERβ蛋白表达,而对ERα蛋白无明显影响,己烯雌酚则对两种ER亚型的表达均有显著上调作用,提示葛根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增殖作用远低于雌激素的原因可能与其对ERβ的选择性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和ERβ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内膜和内膜癌组织间ERα蛋白表达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2)正常内膜和内膜癌组织间ERβ蛋白表达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3)ERα、ERβ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从正常内膜到内膜癌随着病变的进展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内膜癌中ERα缺失18例占41.86%,ERβ缺失16例占37.21%,ERα/ERβ之值在内膜癌中呈下降的趋势。(4)ERα表达在内膜癌发生中的变化显著高于ERβ。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中,ERα的缺失起主要作用,ERβ则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α和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RαmRNA的表达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下降趋势,ERβmRNA的表达则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表达连续、均匀,主要在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有少量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分布不均匀,染色强度弱.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降低趋势,ERβ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结论 ERα、ERβ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67、ER和P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ER和PR在子宫腺肌病增殖期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结果]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体中Ki-67表达(40/46)高于在位内膜腺体(30/46),P〈0.05。Ki-67的表达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40/46)、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1/23)及子宫内膜癌(20/23)等病变的腺体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2/22),P〈0.01。ER和PR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体中的表达分别为41/46和41/46,分别高于其在异位内膜的表达32/46和33/46;异位内膜间质中PR表达(30/46)低于在位内膜间质(44/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Ki-67异常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过度增殖和子宫内膜瘤变关系密切,而ER、PR的低表达及Ki-67表达的增高与子宫内膜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ER、PR、PCNA、C-erb-B2在子宫腺肌症标本的表达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坚红  程忠平  胡莉萍  杨建明 《四川医学》2003,24(10):1039-1040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和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38例的子宫切除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ER、PR、PCNA、C-erb-B2的表达.结果 ER和PR在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腺体和异位膜间质均有表达(P>0.05).PCNA和C-erb-B2的表达均为异位内膜腺体高于异位内膜间质(P<0.05).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的表达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R、PR、PCNA、C-erb-B2在子宫腺肌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R-α单克隆抗体和ER-β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石蜡切片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α阳性率53.3%,ER-β阳性率46.7%;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ER-β阳性率80%明显高于ER-α阳性率30%,两种亚型表达之间无联系(P>0.05)。ER-α和ER-β的表达与FIGO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无联系(P>0.05)。结论:以上提示ER-α和ER-β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有关,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可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透明带3多肽(pZP3)诱导的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子宫Ki-67、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
以进一步探讨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辅助生殖相关的子宫预处理方案。方法取7~8周龄的健康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血清性激素、卵巢组织形态及抗卵巢ZP3抗体鉴定建模成功。检测两组小鼠子宫
组织形态变化及子宫Ki-67、雌激素受体α亚型(ERα)及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的表达。结果8周后80%小鼠建模成功。与对
照组相比,模型组子宫萎缩,内膜变薄,单位面积内腺体数量减少。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Ki-67
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且有胞核转位至胞浆现象。对照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浆强表达ERα,
而模型组呈阴性表达。两组小鼠子宫内膜ERβ均呈阴性表达。结论pZP3可以诱导小鼠成功构建免疫性卵巢早衰疾病模型,
同时引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增殖降低和ERα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12.
卵巢切除对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卵巢雌激素对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ER-β)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作用于基底前脑的机制。方法 以切除卵巢的小鼠为模型,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底前脑内ER-β表达的变化。结果 卵巢切除使小鼠基底前脑内ER-β表达降低,第3天到最低水平,然后逐渐恢复,第20天后基本上达到这水平。结论 卵巢雌激素使小鼠基底前脑内ER-β表达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改变,并可能通过ER-β这一新的受体途径发挥对该部位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比格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筛查雌激素受体13的剪接异构体。方法针对ERβmRNACDS序列的八个外显子,两两外显子依次组合设计引物,运用PCR法,以比格犬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组织cDNA为模板扩增相应序列,测序后在NCBI网站比对,确定是目的基因后,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及手工校对,获得ERβ的剪接异构体。结果获得到了比格犬ERβ的四个剪接异构体,分别是第4外显子完整缺失的ERβ剪接异构体(缺失300bp),部分第4与部分第5外显子组合缺失的两个组合型缺失的ERβ剪接异构体(各缺失334bp,265bp),以及第七外显子完整缺失的ERβ剪接异构体(缺失181bp)。第4外显子完整缺失的剪接异构体和第7外显子完整缺失的剪接异构体获得了全长编码序列,另两个剪接异构体为部分编码序列。结论研究获得了比格犬ERβ的四个剪接异构体,为后续研究其在比格犬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28.1%),P=0.001;乳腺癌组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万溅  周琳 《广西医学》2011,33(11):1449-145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1%)(P=0.001);乳腺癌组织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足月胎盘组织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的mRNA变异型种类及其在胎盘的组织细胞学定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足月妊娠胎盘组织中ERα、ERβ表达及细胞学定位。结果 人足月胎盘组织中有ERα、ERβmRNA的表达,胎盘组织中ERβmRNA的表达为ERβ5变异型ERα表达定位于滋养层细胞滋养细胞核,ERβ表达定位于滋养层合体滋养细胞胞浆。结果 ERβ5是胎盘组织ERβ的变异型种类,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与胎盘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 < 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 >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 < 0.05).结论 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格犬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及其剪接异构体在生殖调控中的功能,构建比格犬ERβ的pMAL-p5x/ERβ 480 DE3 E.coli重组菌株,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 Trizol法提取发情期比格犬下丘脑总RNA,RT-PCR获得cDNA,以NCBI网站公布的比格犬ERβ基因CD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ERβ保守区基因编码序列(16-496 bp),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MAL-p5x,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再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经麦芽糖亲和树脂(Amylom Resin)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了pMAL-p5x/ER(a)480重组质粒,在DE3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MBP-ERβ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分子量约为60 000,与预期结果一致;优化了MBP-ERβ表达体系的表达条件:分别在0.2%葡萄糖,100 μg/ml Ampcillin,0.1mmol/L IPTG 37℃培养5h或在0.2%葡萄糖,50 μg/ml Ampcillin,0.2mmol/L IPTG 37℃培养3h,融合蛋白表达效果比较好.结论 构建了pMAL-p5x/ERβ480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获得了比格犬MBP-ERβ融合蛋白,为犬种属特异性ERβ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格犬Myc标签ERβ129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pEGFP-N1-ERβ129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PCR保真酶扩增得到ERβ1293基因编码区全长。Myc标签ERβ1293重组真核载体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运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F)鉴定pcDNA3.1-Myc-ERβ1293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Myc-ERβ129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有蛋白条带表达,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IF处理后的转染细胞,荧光定位于细胞质。结论前期实验得到比格犬ERβ剪切异构体ERβ1293编码区序列,缺失第四外显子,导致其与配体结合能力减弱或消失,因此目的基因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年春方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与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亚型的调节。方法10~12月龄SD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更年春方、尼尔雌醇灌药4个月,RT-PCR法检测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E2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及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尼尔雌醇治疗后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及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均增高;更年春方组椎骨骨密度及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βmRNA的表达增高,而子宫湿重及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α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更年春方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上调胫骨骨骺与子宫组织ERβ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