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姚莉  赵忠意  向尹  陶传敏  杨阳  廖丹  罗阳   《四川医学》2021,42(6):574-578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CHB患者循环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HBV DNA载量和CHB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HBV相关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NA-122表达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HB组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体检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组血清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乙肝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CHB患者随病情加重,其miRNA-122水平相对表达量逐渐高表达,较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25,P<0.01);乙肝携带者组、CHB组及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miRNA-122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间均呈正相关系(r=0.323,P=0.031;r=0.484,P=0.000,r=0.179,P=0.033);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系(r=0.335,P=0.000;r=0.314,P=0.000);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与HBsAb、HBeAb、HBcAb水平比较无相关性(r=0.123,P=0.141;r=0.167,P=0.450;r=0.019,P=0.821);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的表达水平与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系(r=0.903,P=0.000;r=0.799,P=0.000)。结论CHB患者血清miRNA-122与HBV DNA载量、TBil、ALT水平关系密切,有助于CHB病情程度判定及抗HBV治疗终点时机选择与病情复发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聂绪胜  谢琴  熊德山 《海南医学》2013,24(23):3454-3456
目的观察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其表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肝细胞癌、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肝细胞癌组(n=67)、肝硬化组(n=20)、乙型肝炎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收集各组血清标本并用ELISA法检测GP73的表达水平,比较肝细胞癌组GP73表达水平与其他三组的差异。以GP73表达中位数将肝细胞癌组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分析影响GP73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细胞癌组GP73表达最低13.8 ng/ml,最高1 128.2 ng/ml,中位表达173.1 ng/ml。将肝细胞癌组GP73表达水平分别与另外三组进行比较,肝细胞癌组GP73表达高于肝硬化组、HBV肝炎组或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GP73表达中位数将肝细胞癌患者分为低于173.1 ng/ml(n=33)、超过173.1 ng/ml(n=34)两个亚组,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AFP表达水平、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GP73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常规免疫学检测方法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HBV DNA≥5 lg拷贝/ml、ALT≥40 U/L)以及12例健康献血者(HBsAg阴性、ALT〈40 U/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计数微球芯片技术(CBA)检测血清IL-21的水平,其中20份血清同时进行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发现,CHB患者血清IL-21平均浓度为(96.4±9.2)ng/L,12例健康对照者为(27.9±7.5)n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HBeAg阳性[(88.9±9.3)ng/L,n=12]和HBeAg阴性[(103.9±16.0)ng/L,n=12]CHB患者血清IL-2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 0),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7.9±7.5)ng/L,n=12](P=0.005 1,P=0.001 7)。ELISA法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BA法[(96.0±10.2)ng/Lvs(68.2±6.1)ng/L,P=0.013 0]。结论选择不同的方法检测血清IL-21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CHB患者血清高水平表达IL-21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乙肝肝硬化人群中预测和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9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99例乙肝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白介素6(IL-6)含量,并计算AFP-L3%(AFP-L3/AFP),比较两组间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并计算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之间AFP[3.2(2.1,8.5) ng/ml vs 14.1(3.9,128.3) ng/ml]、AFP-L3[0.2(0.1,0.5) ng/ml vs 0.8(0.2,13.8) ng/ml]、AFP-L3%[5.0%(5.0%,5.0%) vs 5.0%(5.0%,11.7%)]、IL-6[8.7(6.3,11.4) pg/ml vs 13.5(10.7,16.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乙肝肝硬化人群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43.9%,特异性为84.8%;AFP-L3敏感度为48.1%,特异性为83.8%;AFP-L3%敏感度为29.3%,特异性为97.5%;IL-6敏感度为98.9%,特异性为34.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P-L3、AFP-L3%均能有效用于乙肝肝硬化人群预测和诊断肝癌,AFP-L3%更具优势;IL-6敏感度虽高,但特异性低,不能有效用于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4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体检中心1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采用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肝癌、预测生存期的价值,采用Logistic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诊断肝癌的AUC分别为0.805、0.772、0.729和0.873(P0.05)。病死者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生存者(P0.05)。血清GP73、AFP、CHI3L1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联合预测生存期≥6个月的AUC分别为0.765、0.748、0.731、0.853(P0.05)。结论血清GP73、AFP、CHI3L1联合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三者联合还能预测患者生存期,为临床决策、干预等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三叶肽因子-1(TFF-1)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7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6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PIVKA-Ⅱ、CHI3L1、TFF1水平;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CHI3L1、TFF1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学参数与血清PIVKA-Ⅱ、CHI3L1、TFF1水平的相关性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PIVKA-Ⅱ、CHI3L1、TF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CHI3L1、TFF1水平比较:肿瘤直径(≤5cm)低于肿瘤直径(>5cm)、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低分化程度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程度肝癌患者,血清CHI3L1、TFF1水平低于中高分化程度肝癌患者(P<0.05);入院时血清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浓度;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3组,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3组患者血清Fe及TF水平,分析血清Fe及TF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结果:体检正常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4.07±13.74) μg/L、(2.74±0.68)ng/L,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17.28 ±98.42) μg/L、(1.87±0.54) 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A级、B级、C级,Child-Pugh评分分别为(4.31 ±1.21)分、(7.87±0.85)分、(11.57±1.23)分,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133.28±42.78) μg/L、(2.11 ±0.37) ng/L、(389.28±101.28) μg/L、(1.95 ±0.51) ng/L、(521.28 ± 112.63) μg/L、(1.67±0.28) ng/L; Child-Pugh B级Fe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级Fe浓度较B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1),乙肝肝硬化患者Fe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824,P<0.01),TF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Fe及TF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白细胞介素22(IL-2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33例CHB中度患者(CHB中度组)、21例CHB重度患者(CHB重度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组)、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22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重要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中度、CHB重度和肝硬化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CHB重度组患者和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83,P=0.043;r=-0.619,P=0.028);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4,P=0.000)。结论: 慢性乙肝重症化过程中,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低下提示肝细胞再生障碍,且IL-22mRNA表达水平与TB一样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22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江阴市人民医院60例慢性乙肝、14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ER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不同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血清HER2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临床参数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R2浓度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分别为9.21±2.59 ng/mL、11.59±4.43 ng/mL和17.60±6.03 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乙肝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HER2(16.57±4.67 ng/mL)高于Child A级(12.11±3.65 ng/mL,P=0.000)及B级(14.48±4.53 ng/mL,P=0.0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ER2水平与BIL、AST、ALT、PT呈正相关(P均<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高表达,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ER2可能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PD-1(program death factor-1)分子的基因定量表达情况,探讨PD-1表达水平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并筛选HLA-A2阳性的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例急性恢复期乙型肝炎患者(AHB)、15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LC)和10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总T细胞内PD-1的mRNA水平,同时测定其配体PD-L1、PD-L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以各基因在正常对照组的定量表达水平为基础值,HBeAg阳性CHB组T细胞内PD-1和PBMCs内PD-L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HBeAg阴性CHB组和AH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L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BMCs内PD-L2的mRNA水平在各实验组中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所有检测的CHB患者中,外周血T细胞内PD-1表达水平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7拷贝/ml)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07拷贝/ml)和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41,P<0.01),但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T细胞中PD-1基因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尤其是在HBeAg阳性组和高病毒载量组明显上调,提示T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而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并导致病毒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肝大蛋白(LHBs)及HBV DNA水平与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61例慢性乙型肝炎、84例HBV源性肝硬化及58例HBV源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量分别为(104.31±84.15),(55.83±43.01),(37.81±30.35)g/L.患者外周血中HBVDNA及大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16%,83.83%,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r=0.862),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乙肝大蛋白检测方便可靠,且与慢性肝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HBV相关性肝病病人188例,其中单纯乙型肝炎(乙肝)52例,肝纤维化40例,肝硬化56例,肝癌40例。另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HBV-DNA负荷量,常规生化法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VEGF和TK-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结果单纯乙肝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HBV-DNA负荷量及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纤维化组、单纯乙肝组、对照组VEGF和TK-1、CD4+/CD8+水平逐渐降低;各组CD3+、CD4+和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病病人血清中VEGF与TK-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45,P<0.01),VEGF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217,P<0.01),TK-1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208,P<0.01)。结论HBV相关性肝病病人血清中VEGF、TK-1和CD4+/CD8+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VEGF和TK-1表达升高、CD4+/CD8+下降可能参与了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表达水平及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相关性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瘦素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PCⅢ、C1V、LN。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在慢乙肝、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在对照组、慢乙肝组及肝硬化组中女性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3)血清瘦素与PCⅢ、LN、CⅣ、HA呈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病情加重趋于升高;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测定血清瘦素并分析其与PCⅢ、LN、CⅣ、HA的相关性.可对肝纤维化程度做出较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