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直径二圈半左房钢丝在改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08/2005-10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重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63例。常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8例,余血栓未消失的55例患者中,术前1周再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5d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小直径(3cm)二圈半左房钢丝及Inoue单球囊技术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术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尖瓣口面积,随访6个月观察肺动脉压力、左心房内径及有无栓塞并发症。结果:54例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有8例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者未纳入分析,1例因车祸死亡。①术后即刻左心房平均压和跨二尖瓣压力阶差均明显低于术前[(10.3±2.1),(28.5±3.2)mmHg,P<0.05;(3.4±2.8),(16.8±3.8)mmHg,P<0.01],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大于术前[(1.67±0.34),(0.86±0.26)cm2,P<0.01]。②随访6个月左心房横径明显小于术前[(46.5±4.3),(65.3±3.4)mm,P<0.01],肺动脉压力明显低于术前[(31.5±12.7),(63.8±12.3)mmHg,P<0.05]。钢丝与心脏及人体均具有高度一致的生物相容性,其标准符合ISO10993认证,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出现排斥反应,也无血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较充分的抗凝、溶栓治疗等术前准备,采用小直径二圈半左房钢丝及改良的Inoue单球囊技术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LASEC)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PBMV的患者43例[平均年龄(53.3±10.6)岁],且经超声心动图提示有LASEC,纳入病例组,并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对LASEC进行定量测定,将左心房及右心房平均IBS值相比得到左心房标化IBS值(IBS%)。术后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记录术前及术后2周的IBS%,同时记录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压(LAP)、跨瓣压差(△P)。选择同期住院未行PBMV且存在LASEC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52.1±9.7)岁]17例纳入对照组,经十二导联心电图证实所有研究对象基础心律均为房颤心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3之间。结果 (1)病例组PBMV术后,MVA明显增大,LVEDd、LAD明显缩小,LAP、△P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无一例栓塞并发症出现。(2)病例组PBMV术后IBS%值明显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独华法林治疗2周后IBS%值较治疗前有减小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IBS%与MV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LASEC并非PBMV的禁忌证,PBMV可降低LASEC的IBS%值,对改善血栓前状态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方法  3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因并发左心房血栓 ,不适宜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采用小剂量华法林溶栓治疗 ,并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判断其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左心房血栓消失时间为 (3.1± 1.4 )周。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 1.5~ 2倍。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出血。血栓消失后的 3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 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确切 ,为成功地实施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房间隔定位法对56例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逐步球囊扩张.结果 PBMV有效扩大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术后左心房压下降[(2.36±0.41)kPa比(3.92 ±0.75)kPa]、二尖瓣跨瓣压差显著下降[(2.13±0.74)kPa比(3.71±1.54)kPa],左心房内径减小[(43.7±6.1)mm比(50.2±5.6)mm]、二尖辩口面积扩大[(1.65±0.31)cm2比(0.61±0.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心肌应变的变化。方法采集25例正常对照组和12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QLab9.0软件测量左心房心肌应变值。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PALS)减低(P<0.01);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延长(P<0.01)。(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PALS增加(P<0.05),整体TPLS缩短(P<0.05);术后3个月PALS增加更为显著(P<0.01),整体TPLS缩短亦更为显著(P<0.0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能快速、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宋仁义 《新医学》2011,42(4):248-250
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电复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按左心房的直径分为A、B两组,A组(左心房直径小于50 mm)47例,B组(左心房直径大于50 mm)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MAT-I型双腔球囊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后即刻给予100~300 J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给予胺碘酮口服1~3个月,术后给予华法林1.5~2.5 mg/d,口服3周,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保持在2~3。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电复律成功率、左心房内径及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PBMV术后三次电复律成功率和3个月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比例(97.9%,85.1%)高于B组(77.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复律前缩小、LVEF增加(P均〈0.05),A组的左心房内径及LVEF变化较B组明显(P〈0.05)。两组均无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并发症。结论:左心房直径小于50 mm者PBMV术后电复律成功率和心功能改善优于左心房直径小于50mm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平均年龄(46.3±9.2)岁]及27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2.1±6.7)岁]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病例组术后4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全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病例组PBMV术后MPV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A在术后明显增大,LVEDd、LAD术后明显回缩,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V与MV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指标;PBMV可降低MPV水平,对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左房血栓,追踪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诊断了33例适宜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又合并有左房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并用TEE随访观察抗凝溶栓治疗经过,指导决定PBMV时间.结果33例血栓患者,左房耳血栓28例,左房血栓5例.最大血栓6.0cm×4.0cm,最小血栓0.8cm×0.6cm.所有患者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定期复查PI及INR调整用药.治疗两周后开始反复用TEE检查,观察到左房血栓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直至消失.结论TEE不仅可定性诊断左房血栓,还可评价抗凝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因左心房增大易发生心房颤动(房颤),而房颤又使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相应增高.当左心房存在血栓时,既增加了外周动脉系统栓塞的几率,又限制了这类患者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为了使瓣膜条件较好合并左心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患者得以接受PBMV,同时避免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尽快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后行PBMV,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BMV的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检测术前、术后20 min及24 h的血浆BNP水平;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20 min、24 h血浆BNP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min,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PAP)和左心房压(MLAP)、左心房内径(LAD)较术前降低,二尖瓣口心面积(MVA)较术前增加(P0.01),右心房压(MRAP)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4 h,MVA较术前增加,LAD减少(P0.01),与术后20 min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及术后20 min,观察组血浆BNP浓度与PAP(r=0.473、0.457,P0.05或P0.01)和MLAP(r=0.446、0.457,P0.05)呈正相关。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PAP和MLAP呈正相关,BNP水平变化对评价PBMV后左心房功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二尖瓣反流性病变修复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 19例二尖瓣反流 (MR)患者 ,体外循环 (CPB)前及修复术后 ,应用TEE评价二尖瓣结构的异常。在相同的仪器条件和相近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 ,以实时目测法估测MR。结果 CPB前TEE检查纠正术前诊断 1例。CPB前MR(3 .4± 0 .5 )级 ,修复后残余MR(1.2± 1.0 )级 (P <0 .0 0 0 1)。 2例因残余MR 3级 ,再次转机行二尖瓣替换术。17例修复术患者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示残余MR与术中TEE残余反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0 .9± 0 .7)级vs (0 .9± 0 .8)级 ,P >0 .0 5 ]。后叶病变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前叶。结论 TEE在二尖瓣修复术前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二尖瓣结构和血流的信息 ,以指导手术治疗。实时目测法半定量评估MR是术中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分为:A组(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和C组(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术前、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术后左室舒张末(LVEDV)、收缩末(LVESV)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善优于B、C组,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A组显著优于B、C组。A、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C组延长,但A、B两组无显著差异。总体转流时间C组较A、B两组缩短。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研究二尖瓣脱垂患者成形术前、术后瓣叶及瓣环各参数的改变,探讨各参数与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关系。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选取中日联谊医院心外科因单纯二尖瓣脱垂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0例患者入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探头存储图像,二尖瓣定量分析(MVQ)软件对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复跳即刻二尖瓣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参数包括: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前结合长度(LCA3dLf)、后结合长度(LCP3dLf)、前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A2)、后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P2)、前小叶面积(A3DTant)、后小叶面积(A3DTpost)、最大脱垂高度(HProl)、小叶脱垂体积(VProl)。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复跳即刻的二尖瓣反流面积(MR)。结果术前MR、DAIPm、LCA3dLf、LCP3dLf、L2DDA2、L2DDP2、A3DTant、A3DTpost、HProl、VProl分别为(16.64±6.24)cm2、(43.58±7.72)mm、(42.66±10.00)mm、(45.45±10.89)mm、(24.00±5.91)mm、(17.09±3.82)mm、(1 227.28±392.72)mm2、(774.79±221.18)mm2、(7.07±4.13)mm、(1.29±1.17)ml,术后上述参数分别为(1.53±1.30)cm2、(31.15±4.12)mm、(29.93±8.53)mm、(29.77±7.95)mm、(21.41±2.94)mm、(9.18±3.54)mm、(731.66±162.40)mm2、(348.23±112.56)mm2、(3.30±1.85)mm、(0.18±0.16)ml,术后各参数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76、8.108、5.789、7.343、2.201、6.861、7.344、10.441、4.193、4.398,P均〈0.05)。术前LCP3dLf较LCA3dLf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术后LCA3dLf与LCP3d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MR)=-0.037+0.031X1(A3DTpost)-0.361X2(L2DDA2),L2DDA2、A3DTpost是MR的独立影响因素,且L2DDA2与MR成反比,A3DTpost与MR成正比。测试者内部及测试者之间MR、A3DTpost及L2DDA2的测量结果于Bland-Altman图上?  相似文献   

20.
瓣环扩大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瓣环扩大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颤组(20例)、返流组(30例)及正常组(20例)的心脏,测量二尖瓣返流比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大小、球形度、收缩期瓣环(MA)面积、收缩期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PPMAMA)。结果房颤组左室大小、球形度、EF、PPMAMA和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收缩期MA面积较正常组明显扩大,并与返流组相似,分别为(5.3±1.1)cm2、(7.4±1.5)cm2、(8.0±2.0)cm2,但房颤组二尖瓣返流量明显小于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组,分别为(12±7)%和(30±14)%。结论单纯瓣环的扩张似乎并不引起中或重度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