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树涛 《中原医刊》2013,(23):80-8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IOOB蛋白在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1013年3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0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全身性发作(GSEP)87例,部分性发作(FSEP)121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儿童及癫痫患儿发作后4h和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儿童血清S100B蛋白呈现偏态分布,与年龄呈负相关;癫痫组患儿发作4h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正常儿显著升高(P〈0.05),且GSEP组水平显著高于FSEP组(P〈0.05);癫痫组患儿发作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发作后4h显著下降(P〈0.05),高于正常儿童,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GSEP组与FSEP组问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早期脑损伤明显,严重程度与发作类型密切相关,但恢复较快。血清S100B可作为判断癫痫患儿神经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0、6、12周测定血脂四项、肾功能及hs—CRP水平;制作主动脉、肾动脉及肾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6周及12周模型组血清hs—CRP分别为0.015±0.002、0.032±0.006,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及肌酐(CR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s—CRP与BUN、CRE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1、0.940(P〈0.01)。结论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病程相关,hs—CRP值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癫痫患者对脑电波及血清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抽取癫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情况及血清S-100β、GFA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生素B_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癫痫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服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维生素B_6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较对照组(28.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各种类型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2月治疗的儿童癫痫共86例,按照随机平行设计研究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根据患儿个体情况调节剂量。对照组使用丙戊酸治疗,共治疗12周。经过门诊复诊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失访,观察组的癫痫控制人数为30例,显效为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癫痫发作频率为(2.3±1.0)次/个月,脑电图异常率为20.9%,观察组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15例,主要表现为嗜睡4例,胃肠道不适3例,头晕1例,情绪异常7例,未影响治疗。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结论左乙拉西坦用于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儿童安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8.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体外反搏。1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血脂、hs.CRP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2血脂Tc、LDL—C较治疗组1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lhs—CR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显示治疗组2hs—CRP含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经穴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病血脂、hs—CRP等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他DM)并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primar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PNAFL)与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highly 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患者83例分为:A组T2DM并PNAFL22例;B组单纯T2DM23例;C组单纯PNAFL20例;D组对照组18例,均测空腹血糖(FPG)、HbAlC、肝功、hs—Clip、BMI、WHR、Homa—IR。结果①A、B、C组hs—CRP、WHR、GGT、HbAlC、Homa-IR均高于D组(P〈0.05),A、B组高于C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B、C组hs—CRP较D组明显升高(P〈0.05),A、B组hs—CRP高于c组(P〈0.05)A、B组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各组hs—CRP与wHR、FPG、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与hs—CRP有关的因素为:WHR、HNS、Homa—IR(P〈0.001),对hs—CRP影响的大小依次为WHR〉FINS〉Homa—IR。结论T2DM并PNAFL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能在T2DM并PNAFL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对支架内再狭窄严重程度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再狭窄发生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30例释放支架患者为对照组,不同时期hs-CRP含量和18例有再狭窄为治疗组hs-CR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3-6)个月hs-CR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治疗组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对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针100 mg静滴,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变化,并比较随访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1.15±0.24)、(0.79±0.18)、(181.15 ±42.87)、(109.16±31.92)μg/L]均较治疗前[(1.59±0.38)、(1.60±0.41)、(218.02±44.12)、(215.81±50.45) μg/L]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较对照组的64.86%明显升高(x2=6.19,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蛋白(PCT)及高迁移率蛋白-1(HMGBl)在小儿迁延性腹泻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按照儿科学诊断标准选择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共236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免疫化学发光法及ELISA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s—CRP、PCT及HMGBl,同时送检血和便标本培养。判定hs—CRP〉lOmg/L、PCT〉0.5ug/L、HMGBI的OD值≥2.27为阳性,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和便培养阴性患儿223例(占94.49%),其中hs—CRP阳性107例,阳性率为47.98%;PCT阳性134例,阳性率为60.09%;HMGBl阳性211例,阳性率为94.62%;HMGBl与hs—CRP、PCT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和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和便培养阳性的患儿13例,hs—CRP阳性10例、PCT阳性9例、HMGBl阳性12例,三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炎症发病过程中,HMGBl-的表达较PCT和hs—CRP更敏感,可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慢性炎症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CH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98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对其中43例CHD患者检测治疗后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hs—CRP的含量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8.25±6.38)较正常对照组(1.93±0.77)显著增高(P〈0.001);其中心肌梗死(AMI)组(13.93±5.8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42±5.25)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7±3.10)(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与UAP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除SAP组外,其中36例CHD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SAP到AMI的过程中,hs—CRP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CH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