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1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 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将7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并进行化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并观察2组病人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恶性肿瘤病人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应用PICC置管也日益增多,我科自2005年4月~2006年5月,共行PICC置管392例,其中90%以患者置管时都存在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担心置管后并发症等,因此,对置管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顺利完成操作及主动协助维护好管道,对延长管道安全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l临床资料392例患者接受PICC置管术中:其中男性182例,女性210例,年龄20~78岁,人专以上86例,高中106例,初中170例,小学及以下共130例,留置时间6~120d,平均42.6d。2健康教育内容2.1术前宣教(1)向患…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是目前最安全的中心输液工具之一,但由于多数患者在导管入时都具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的配合度及PICC置管认知程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配合度及PICC置管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采用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急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PICC置管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8年以来 ,我院血透中心对 1 48例尿毒症患者采取了深静脉置管透析治疗。通过长期临床观察 ,发现置管所引起的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 ,都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有直接关系。近一年来 ,我血透中心经过多方面改进、完善 ,使置管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 ,有效地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48例 ,男 81例 ,女 61例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9岁。置管部位 ,常选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导管保留时间最长者为 1年零 2个月。2 置管前后的护理2 .1 置管前 ,首先做好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解除其恐惧的心理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一般自我管理效能、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升,干预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32.05±5.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12±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508);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时复诊(6.92±0.82分)、合理锻炼(6.87±0.79分)、并发症防范(6.12±0.98分)、维护须知(6.71±0.97分)、异常识别(7.01±0.81分)5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能显著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维护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可以作为院外管理的一个有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化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以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心理障碍解除程度、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服务人员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减轻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上、提高化疗患者的主观舒适度、顺利完成化疗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预防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血透病人的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日及治疗费用.方法 对63例深静脉置管的病人采用本中心制定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三级质控管理.结果 63例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控制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认知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在置管不同时期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全程的观察指导.结果: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结论:对需要置管的患者作好健康教育,有助于顺利完成操作,主动协助做好管道维护,对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2012年5月前纳入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及以后纳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表的自护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自我效能量表不适症状管理、自我护理任务管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依从性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最大流速变化值、月均非计划性导管维护次数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干预、互动自我护理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期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效能,降低导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规范的维护方法来维护PICC导管,以达到进一步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进一步体现临床使用PICC导管的优越性。方法包括导管冲洗及封管、更换肝素帽、更换敷贴、导管固定、维护记录、患者教育等。结果我们通过总共对40例肿瘤病人置管术后维护的观察,所有入组病人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维护方法维护PICC导管能够更好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置管前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设置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分别在置管前、置管中、和置管后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PICC导管的认知度和依从性、置管成功率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责任心,减少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减少了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比较改进后的护理方法与原护理方法,对患者发生感染率及置管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47.83%,对照组感染率为8.7%,P 〈0.01.结论 应用新的护理方法,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降低,置管使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5.
在危重病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易于保留、导管弹性好、输液种类广泛、其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 《吉林医学》2014,(1):192-193
目的:密闭式回血在深静脉置管运用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40例采用单向式回血法。观察两组患者回血时间,置管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及感染情况。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和透析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患者在回血时间,置管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及感染情况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回血,能够减少回血时间,减少导管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是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双腔深静脉置管质量提高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需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双腔右颈静脉置管术40例次,该过程中实施的护理措施包括:置管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心电监护,导管使用前先用0.9%的氯化钠清洗穿刺口,固定导管并黏贴敷料,导管使用时密切观察血流情况,防止导管开口污染,透析结束用0.9%氯化钠冲管后肝素盐水封管,全程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和健康宣传。结果 40例次置管过程中38例置管顺利,2例置管不顺利。总留置时间为258个月,平均留置时间7个月,最长11.5个月。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双腔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对减少感染,延长置管寿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是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透析的血管通路:①急诊血液透析,如急性肺水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毒物中毒需紧急采取透析治疗的.②临时性血液净化治疗如急性肾衰、血液灌流等.③动静脉内瘘未成熟而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或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④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带涤纶套的深静脉导管.我透析室自2002年以来为132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通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5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为5.71%,与对照组的31.43%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77.14%)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延长置管时间,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