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技术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方法观察测量4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3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延长,脑血流量(CBF)下降,而脑血容量(CBV)表现为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20层螺旋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行全脑灌注成像,并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梗死病灶位置供血血管闭塞6例,血管狭窄86例;本组患者梗死中心MTT、TTP均比健侧时间长,且CBV、CBF均显著降低,与健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诊断急性脑梗死,可发挥良好的检查效果,及时掌握患者梗死后脑组织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优势,可广泛在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CTA)检测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疑似为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全脑灌注及CTA检查,并观察检查的图像及相关参数。结果 76例患者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复查最终有59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I),剩余17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全脑灌注联合CTA诊断敏感度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异常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健侧对应区域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患侧MTT及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CBV、CBF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低,MTT、TTP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全脑灌注联合CTA检测,可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启媛  金平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2018,39(7):841-84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256层多层螺旋CT(MS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256层MSCT检查,包括全脑CTP和CTA。比较梗死区与对侧镜像区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局部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头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情况。结果 CTP检查发现48例患者均存在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梗死区CBF、CBV水平低于对侧镜像区,MTT、TTP长于对侧镜像区(P﹤0.05);CTA检查发现48例患者存在血管病变56处,其中轻度狭窄11处(19.64%),中度狭窄21处(37.50%),重度狭窄18处(32.14%),完全闭塞6处(10.71%)。结论 256层MSCT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准确判断脑梗死区域和对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定量分析、诊断快速、无创的特点。本实验探讨64排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并分析CT灌注成像中参数CBF、CBV、TTP、MT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脑梗塞(发病时间8小时)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1.00±4.54(53~66)岁。CT灌注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就诊时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应患者灌注成像参数:CBF、CBV、TTP、及MTT,以其灌注异常区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8例脑梗塞患者CT灌注成像均显示异常,其中2例发现缺血性半暗带。对6例CT灌注四个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CBF、TTP及MT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B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显示缺血性半暗带患者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与健侧对照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1)64排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明确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判断脑梗塞患者有无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2)CBF、CBV、TTP、MTT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间接反映缺血部位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640层)脑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部CTA诊断急性脑梗死分析。方法:选取72例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完成640层TA、CTP检查及CT平扫。在30d后进行MRI平扫及复查头颅CT。结果:梗死区CBF、CBV在CTP图像中和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区参数TTP表现为无限延迟,数值无法测量,在TTP彩图上显示为黑色区域:健侧相应正常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TT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侧相应区及梗死区比值rCBV为(0.68+0.16),rCBF是(0.19±0.04),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存在多发狭窄及脑动脉局限的有33例(45.83%),其中大脑前、后动脉狭窄各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0例,多发节段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8例。结论:针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头颈部CTA可提供影像学依据给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可找到梗死责任血管;而CTP可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快速直观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王伟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45-5146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64层螺旋CT进行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CTA),图像数据经工作站处理后观察血管狭窄以及各个感兴趣区域的CBF、CBV、MTT.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82.50%)存在血管狭窄,其中8例单纯性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单纯性前动脉狭窄,6例单纯性后动脉狭窄,其余均为多支动脉狭窄.脑梗死区及半暗带区CBV、CBF均明显低于对照区,而MTT明显高于对照区.结论 64层螺旋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价值较高,可以做到及时、准确诊断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于入院3d内接受多模式CT(包括NCCT、CTP、CTA等)检查,记录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V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CTP参数,随访患者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患者,多模式CT检查显示,18例无血管异常,29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29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中侧支循环良好者13例(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者16例(侧支循环不良组)。侧支循环良好组病灶侧较健侧CBF明显降低(P0.05),MTT、TTP明显延长(P0.05),两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患者预后良好。侧支循环不良组病灶侧较健侧CBV、CBF均明显减少(P0.05),MTT、TTP明显延长(P0.05),随访90d后的m RS评分显示,预后均较差。结论 NCCT、CTP、CTA联合检查对于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多排CT灌注成像在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7例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增强扫描及动态CT扫描。获取r CBV、r CBF、MTT、TTP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并将病侧与健侧各参数值进行比较以凸显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病侧与健侧的CBV值接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侧CBF明显低于健侧、MTT与TTP则高于健侧,提示脑梗死的发生导致CBF减低、MTT与TTP延长,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灌注成像可明确提示脑梗塞前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并通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对脑梗塞前期进行分期,掌握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于疾病防治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应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 CTP)和CT血管造影( CTA)检查,分析对比起表现,并统计对比缺血区脑血流参数CBV、CBF、MTT、TTP。结果:32例患者经平扫有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8例无异常;CTP显示全部患者有灌注异常区;CTP呈现CBF、CBV降低、MTT、TTP均推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CBV2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CTP可及早并准确显示缺血位置及病变程度,定位半暗带;CTA能够确定病变血管位置及程度;2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及早诊断急性脑缺血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时处理脑卒中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已完成64层CT平扫和CTA、CTP检查。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CTA共显示14例患者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结论 CTP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CTA能找到梗死责任血管,为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CT灌注成像(CTP)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并分析各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不同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达峰时间(TT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区的CBV和CBF显著低于脑健侧区(P<0.05),脑梗死区的MTT和TTP显著高于脑健侧区(P<0.05);CBV诊断急性脑梗死的AUC值为0.918、敏感度为95.52%、特异度为82.09%,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值为0.971、敏感度为94.03%、特异度为95.52%,MT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AUC值为0.983、敏感度为95.52%、特异度为97.01%,TT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AUC值为0.776、敏感度为74.63%、特异度为71.64%,其中MT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AUC值最高(P<0.05);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0~2分的患者有48例,m RS评分为3~6分的患者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脑梗死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64排螺旋CT平扫后发现共16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状况,表现为局部脑沟存在稍微变浅状况、轻度降低脑梗死部位密度;其它24例不存在异常状况,但依据疾病进一步发展,其梗死灶状况逐步加强。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CBV、CBF指数比健侧对应部位要低,MTT指数明显性降低,TTP指数明显性延长,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健侧对应部位比较,TIP、MTT、CBF等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脑梗死疾病,可将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技术考虑作为首选检查方式,此方式检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CT脑灌注成像定量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收集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T检查,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梗死部位及大小情况,并对不同部位CT检查的值比较。结果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区、梗死区三者之间CBF、CBV、MT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区、脑梗区血容量值低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健侧区CBV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区和脑梗区(P0.05);健侧区MTT水平低于缺血半暗带区和脑梗死区,脑梗死区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直观显示梗死部位病灶大小、位置及缺血半暗带,并能通过区分患者脑组织灌注健侧区、缺血半暗带区、脑梗死区,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观察缺血再灌注对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家犬12只,通过介入手段建立犬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均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1、2、3、4、5、6 h,进行CT平扫检查、炫速双源CT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流容积(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rCBV),灌注达到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并获得相应脑灌注CT成像,做完CT检查后24 h后处死动物,取其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12只犬均成功建立脑梗死模型,CTP检查示11只梗死区CBF、CBV较对侧减少,TTP、MTT较对侧延长,1只无明显的变化。1 h组及2 h组ΔCBF、ΔCBV下降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6h组ΔTTP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后实验动物均未死亡,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家犬脑组织出现梗死灶,直径约2.3~8.3 mm。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缺血半暗带的部位、范围,可以准确判断栓塞血管部位,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抓住动脉溶栓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