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包含WHOⅡ级和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可变性,目前的组织病理学无法准确地预测其预后。近年来,胶质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发现一系列与胶质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 )突变、染色体1p/ 19q 共缺失、ATRX 基因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MGMT 启动子甲基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些分子标志物对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进行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相继开展,且这些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本研究对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神经肿瘤分子的发展,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已经成为目前胶质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热点。IDH1的突变引起2-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ic acid,2-HG)异常增高,进一步导致DNA和组蛋白高甲基化,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潜在靶点,这一发现能够使胶质瘤的临床治疗获益。本文概述了突变型IDH1的功能,以及目前IDH1突变在胶质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此外,还讨论了IDH1突变的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马杰  刘芳 《癌症进展》2022,20(2):109-112,169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预后差,目前亟需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在低级别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普遍存在.IDH1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治疗靶点,可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  相似文献   

4.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备受关注。IDH1突变导致酶原有活性下降,同时获得将α-酮戊二酸转化为2-羟戊二酸的新功能,并改变了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使胶质瘤代谢重编程,破坏胶质瘤氧化还原稳态。本文简述了IDH1突变在胶质瘤中的机制、诊断价值、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IDH1突变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病因及干预措施打下基础,亦为胶质瘤分子水平分类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高效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型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样本组织取自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组织块法行原代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瘤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胶质瘤病理类型以及级别;原代细胞提取基因组行碱基序列测序以鉴定IDH1突变类型;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检测IDH1突变型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结果:成功建立WHOⅡ级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株,并可传代。结论:应用合适的方法以及培养液,可以培养出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胶质瘤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6.
张磊  文利  张冬  杨柳青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79-3785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IDH突变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确诊脑胶质瘤71例[30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41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41例IDH突变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nt),30例IDH野生型(IDH wild type)]。术前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DWI及DSC-MRI,运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各MR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计算规范化(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肿瘤实质区的各参数值。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病理分级及IDH突变状态进行相关性以及各参数诊断效能的分析。 结果:肿瘤实质区,LGG的规范化rCBF和rCBV值低于HGG(P<0.05),IDH突变型的规范化rCBF和rCBV值低于IDH野生型(P<0.05)。规范化的rCBF,rCBV值与高、低肿瘤级别间呈正相关(P<0.01),与IDH突变状态呈负相关(P<0.01)。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以rCBV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49),诊断阈值为2.2 mL/100 g,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76.7%。对IDH突变状态的评估,以rCBV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41),诊断阈值为3.6 mL/100 g,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90.9%。DSC预测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为81.7%,预测IDH突变状态的准确性为80.0%。 结论:DSC是脑胶质瘤术前无创分级诊断及评估IDH突变状态的有效影像学技术,可在术前检测胶质瘤灌注信息判断其级别及IDH突变状态,为患者的精确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而又最难治的恶性肿瘤,因其部位的特殊性,造成诊断困难,易复发而且难以治愈。因而寻找胶质瘤特异性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变得更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是近些年来出现在医学研究领域上的热点,它作为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生化或分子生物学指标,反映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状态及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已发现一系列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关于胶质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一些研究进展,比如BRAF融合基因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染色体1p/19q,6O-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状态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弥漫性胶质瘤中的作用。这些标志物是近几年恶性胶质瘤研究的热点,对进一步完善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预后和开辟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胶质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IDH基因突变对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意义.方法 通过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胶质瘤中IDH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比较分析IDH突变在不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例胶质瘤患者中发现IDH突变7例,均为IDH1 R132H(C.395G> A)突变,突变率为35.0%;存在IDH突变的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优于IDH野生型患者.结论 IDH突变对胶质瘤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 尽管目前诊疗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脑胶质瘤中一些分子水平的异常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 脑胶质瘤患者存在高频率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1, IDH1)基因突变现象, 而且该突变与脑胶质瘤的诊断分型和临床预后有明确的关系, 对其深入研究, 有望找到脑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对改善当前脑胶质瘤治疗现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63例(WHO Ⅲ级27例,Ⅳ级36例),完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分子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DH1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通过比较其生存期的差异,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3例高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RT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DH1突变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预后,二者联合分析提示:IDH1突变/TERT突变组预后最好,IDH1野生/TERT突变组预后最差,IDH1突变/TERT野生组预后稍好于IDH1野生/TERT野生组,四组间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论:IDH1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在此基础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有助于进一步划分其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11.
张烨  孙佩欣  隋锐 《肿瘤学杂志》2018,24(3):226-229
摘 要:[目的] 研究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结果的关联性及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57例,新鲜标本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进行CD-DST检测指导治疗方案,同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DH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以CD-DST检测结果为指导治疗患者57例,比较16例行指导规范治疗与未行指导规范治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57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IDH1突变13例(22.8%),IDH1突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性优于IDH1未突变患者(12.0个月 vs 7.5个月,P=0.002)。IDH1突变患者的替莫唑胺、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体外敏感率高于无IDH1突变的患者,而顺铂敏感性在有无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联合CD-DST敏感指导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显著性优于其他组别(P=0.019)。[结论] IDH1基因检测联合CD-DST技术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无论对于其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变异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初步分析IDH1基因变异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进行IDH1基因变异检测,并取5例外伤额颞叶减压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比色法计算肿瘤组织内IDH1酶活力,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胶质瘤标本中16例(53.33%)发生IDH1基因变异,并与肿瘤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变异后酶活力下降明显。结论:IDH1基因变异在胶质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变异后酶活力下降,将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是最常见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可能由于不同的基因亚型导致了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临床病程和预后差异较大。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子病理学方面,报道较多的基因表达改变包括: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的分子Ki67、Fas/FasL;细胞周期调节通路TP53/P21,P27,P14: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包括PDGF配体和受体等;血管生成通路1:Cox-2,iNOS,VEGF;血管生成通路2:Angiopoietin.Tie2:其它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如ING4;与肿瘤浸润有关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Tenascin-C,Fn14等:另外还有DCC等。以上相关分子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展和预后有关,但有肯定性结论的还不多,本文复习文献并分析这些相关分子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胶质瘤影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士正  胡水 《实用肿瘤杂志》2004,19(6):465-469,474
Virshow最早应用胶质瘤 ( gliomas)一词来描述脑内原发性肿瘤 ,系指整个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包括各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肿瘤。目前 ,这些肿瘤在神经影像学统称为胶质瘤 ,即广义上所称的胶质瘤。表 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WHO恶性程度分级系统肿瘤组别肿瘤类型 级 级 级 级星形细胞肿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 毛细胞型 低级别 多形性黄色瘤性星形细胞肿瘤 间变性 胶质母细胞瘤 少枝胶质瘤低级别 间变性 少枝 -星形细胞瘤低级别 间变性 室管膜肿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黏液乳头状 低级别 间变性 脉络丛肿瘤乳头瘤癌 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神经胶质瘤也称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疗效最差的恶性肿瘤。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亚型中经常发生,其中BRAF V600突变最为常见,特别是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GBM)、多形性黄星形细胞瘤(PXA)、间变性神经节神经胶质瘤(aGG)和儿童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型神经胶质瘤,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对于BRAF V600E突变低级别胶质瘤(LGG)和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Ⅱ期临床试验NCT02034110证明了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具有显著疗效。此研究表明,双靶治疗的疗效优于BRAF单靶治疗。另有NCT02124772 I/II期研究证明在年龄<18岁的复发/难治性BRAF V600突变LGG中,单独使用曲美替尼或联用达拉非尼均可达到安全可控的目标浓度,并且证明了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治疗具有BRAF V600E突变的6岁及以上...  相似文献   

16.
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级别胶质瘤占胶质瘤的15%~25%,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相差较大。如何治疗低级别胶质瘤仍存在较大争议。根据大宗的文献资料,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考虑,目前多数认为,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明确病理、缓解肿瘤的占位症状和延缓病情的进展,除症状不明显、全身情况差或肿瘤位于脑干等深部重要功能区的患者外,多宜行手术。手术应在最大限度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对切除肿瘤确有困难的也应尽可能做活检(包括立体定向活检)。术后应在72小时内复查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放疗在低级别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肯定。除年龄小于40岁,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手术后影像学证明肿瘤切除彻底的患者外,其他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建议行术后放射治疗。在化疗方面,传统的PCV方案及不良反应较小的口服化疗药替莫唑胺,对低级别胶质瘤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手段也被考虑应用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但还有待前瞻性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7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TERT启动子区C228T和C250T位点的突变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发生率为32.1%,在低级别(Ⅰ~Ⅱ)和高级别(Ⅲ~Ⅳ)胶质瘤中突变分别占28.0%和34.0%。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中突变占57.1%,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占44.4%,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突变分别占28.6%和23.1%。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突变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野生型(P=0.001)。按低级别和高级别分组独立分析后发现,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均与不良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19和0.018)。Cox回归分析表明,TERT启动子区突变和术后放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2,HR=3.486,95%CI: 1.591 ~7.637;P=0.004,HR=0.331,95%CI:0.156~0.699)。结论:TERT启动子区突变频繁发生于脑胶质瘤中,突变型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近几年来,少枝胶质细胞瘤,特别是有染色体1p/19q的联合缺失者被证实对烷化剂化疗敏感,成为预后良好的标志物。本实验旨在研究低级别胶质瘤中1p/19q的联合缺失率和与标本中1p/19q的缺失百分比相关的分子病理特征。方法:搜集北京天坛医院低级别胶质瘤标本25例,应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方法对1p36和19q13的缺失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联合缺失率,并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标本中1p36、19q13缺失百分比与P170、MGMT、MMP-9、PTEN、EGFR、P53、VEGF、Ki-67、TOPO-Ⅱ、GST-π的分子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在25例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星形细胞瘤10例,少枝胶质细胞瘤3例,少枝星形细胞瘤12例。在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星形细胞瘤中,1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40%、67%和50%。1p36、19q13的缺失程度与MGMT表达呈负相关,(P分别为0.042和0.015),1p36的缺失程度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P=0.024)。结论:在低级别胶质瘤中,1p/19q的联合缺失率与国外报道相似,MGMT、GST-π的低表达可能与1p、19q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Sanger测序法分别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运用IHC和Sanger测序法检测657例人脑胶质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IHC检测结果:657例样本中,230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49例组织为少量阳、弱阳等可疑阳性;Sanger测序法检测发现255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11例因DNA质量不佳无法获得可评估结果。IHC与Sanger测序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WHOⅣ级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结论:IHC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HC敏感性低于Sanger测序法,但特异性较高,且操作相对简单,适于临床普遍开展和推广;Sanger测序法敏感性高,可检测未知突变位点,IHC检测突变阴性及不确定的病例应进一步使用Sanger测序法验证。  相似文献   

20.
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相关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已经建立的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相关基因表达谱,筛选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方法 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手术标本,应用反向多点杂交技术制作分子探针,与96个相关基因组成的小芯片杂交检测在不同恶性级别胶质瘤手术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有8个基因在各个恶性级别胶质瘤中均呈高表达;有14个基因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表达频率呈上升趋势;有6个基因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表达频率呈下降趋势;筛选到可能与胶质瘤恶性进展有关的新基因有DIP1、RPS7、CLK2、WWOX/FOR、GRIM-19等基因。结论 本研究制作的胶质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小芯片,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的表达情况,可进一步用于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