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声嘶患者,均经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单侧声带麻痹。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为0.625mm,并在工作站(ADW4.0)进行环杓关节、声带、喉部含气腔的3D容积重建。环杓关节复位治疗后CT复查23例。结果:28例患者多层螺旋CT轴位及各种重建图像显示喉部结构不对称。杓状软骨前脱位16例,后脱位12例,左侧19例,右侧9例。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伴同侧梨状窝扩大26例,固定于中位伴梨状窝缩小2例。复位治疗后23例复查喉部CT,18例环杓关节显示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及3D容积重建能清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变特征,对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复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经夹持式环杓关节复位术治疗、嗓音恢复或明显改善的31例单侧环杓关节脱位患者, 对其术前CT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观察环杓关节脱位的侧别(左、右侧)、类型(全脱位和半脱位)和方向(前、后、内、外脱位)。根据杓状软骨移位致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有无完全暴露将其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根据杓状软骨移位及环状软骨杓关节面暴露的方位将其分为前、后、内、外脱位。根据喉镜上声带的形态进行脱位前、后方向的判断, 并与CT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R图像显示环杓关节半脱位28例(90.3%, 28/31), 全脱位3例(9.7%, 3/31)。左侧环杓关节脱位26例(83.9%, 26/31), 右侧脱位5例(16.1%, 5/31)。后脱位28例(90.3%, 28/31), 前脱位3例(9.7%, 3/31)。内侧脱位23例(74.2%, 23/31), 外侧脱位2例(6.4%, 2/31), 无明显内外方向脱位6例(19.4%, 6/31)。3例全脱位均为左侧后内脱位。左后脱位24例(77.4%, 2...  相似文献   

3.
CT三维重组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者87例进行中立位CT3D检查,其中28例加行左、右旋转位。分析CT3D显示脱位征象的特点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CT3D能清楚、直观的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诊断准确率达100%。表面阴影法(SSD)CT3D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寰椎下关节面错位程度测量值与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中诊断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2例,其中旋转型脱位52例,前脱位13例,后脱位7例。中立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72例,旋转位显示为旋转固定8例,旋转不对称15例。结论 CT3D能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各种征象,特别是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其中SSD法3D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成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金标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正常脐尿管及脐尿管病变的显示情况,提高对脐尿管及其病变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方法:收集腹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病例228例,均对其脐尿管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处理,按性别分为两组,观察正常脐尿管的显示率、长度、大小与性别的关系,按年龄段分四组(20岁以下,21~40岁,41~60岁,60岁以上),观察各年龄组脐尿管的显示情况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脐尿管病变的CT征象.结果:MSCT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对脐尿管全程显示30例(30/228,女性8例,男性22例);部分显示39例(39/228,女性13例,男性26例);未见显示162例(159/228,女性75例,男性84例).脐尿管长度为2.30~17.89cm,平均长度为13.84cm;底部前后径为2~11.0mm平均宽度为5.35mm;底部左右径为3.0~9.5mm,平均宽度为7.95mm.41~60岁组脐尿管显示率最高(37.8%),20岁以下组脐尿管显示率最低(13.3%).脐尿管病变8例为脐尿管憩室5例(其中4例合并结石),脐尿管囊肿1例,脐尿管肿瘤1例,脐尿管未闭1例.结论:MSCT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对各年龄组脐尿管的显示有明显差异性,且与年龄、性别有关,MSCT能明确脐尿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是脐尿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及其重建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膀胱癌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图像重建,分析膀胱癌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7例膀胱癌CT平扫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突向腔内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MIP可显示肿块内迂曲、增粗的血管。结论: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方式及膀胱壁的增厚,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SCT对健康成人肩峰解剖形态进行分析及研究,进而对成人肩峰分型.方法:应用MSCT对76例20~75岁健康成年志愿者(其中男32例、女44例,并按年龄段分成20~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三组)共152个肩关节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65岁,平均47岁。MS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CT,扫描前口服500ml水,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者包括周围静脉法和导管法两种,分别经肘前静脉注射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比剂的量分别为80ml及40ml,注射流率均为3ml/s,动脉期及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30s、60s及2s、32s。层厚10mm,螺距1.375∶1。10例增强后图像进行1.25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诊断球部溃疡出血2例,球部穿孔2例,乳头部肿瘤1例,横部肿瘤1例,横部结核1例,横部旋转不良1例,降部憩室1例,胰腺癌侵犯降部1例,假阴性1例。其中2例经DSA及手术证实,6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内镜证实,1例既往有胰腺癌病史,失去手术指征。另外MSCT诊断正常1例,剖腹探察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一小肿瘤,病理诊断为类癌。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急性阑尾炎的MS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行MPR及CPR,以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MPR及CPR均能清晰、直观显示急性炎症阑尾及周围情况,CPR还能显示炎症阑尾全貌;其中12例均表现为阑尾增粗、积液,5例可见阑尾周围炎,5例可见阑尾粪石崁顿。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能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冠状位MPR在鼻息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8例鼻息肉患者的MSCT MPR资料。结果:CT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好发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MPR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冠状位MPR清晰显示息肉生长范围,以及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是鼻纤维内窥镜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胡祥华  张文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0-1022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3例,局部肠壁环状增厚2例,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胆总管中重度扩张,梗阻端形态呈截断状突然狭窄,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一致。5例MP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模式,能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骨盆肿瘤的MSCT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栋  王仁法  李锋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38-1040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盆肿瘤术前评估及临床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6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薄层扫描,术前评估病变的性质、累及范围、肿瘤的血供状态和肿瘤周围的血管情况。结果:86.1%的病例术前诊断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89.3%的手术病例的累及范围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79.1%的手术病例肿瘤的血供状态和肿瘤周围的血管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术前能够准确地评估骨盆肿瘤的性质、累及范围、肿瘤的血供和肿瘤周围的血管状况,对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及术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廷  陈新晖  葛昊  李晓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1071-10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原位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评估. 资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拟行肝移植受体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并行2D、3D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情况.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的MSCTA图像与手术对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的肝脏病变及肝动脉和门静脉系血管结构清晰显示,其中肝硬化6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Budd-Chiari综合征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肝硬化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小肝癌1例. 肝动脉解剖走行常见型11例,变异3例,腹腔干狭窄2例,肝动脉狭窄1例,脾动脉瘤1例.显示门静脉系血栓5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胆管结石3例.5例肝移植受体术前门脉癌栓1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3例,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MSCTA对肝移植受体术前术后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智勇  刘丹  温伟  尹逊国  王克礼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1-125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组技术在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充气和饮水两种方法的MSCT成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采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全十二指肠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两种体位,在独立工作站上行十二指肠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遮盖表面显示(SSD)等重组技术。结果:19例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CT成像均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十二指肠CT检查以口服对比剂为主,尤其是对于十二指肠内的实质性占位,轴面像结合MPR像是其主要的成像方法;充气法成功率不高,但对于十二指肠憩室类疾病诊断意义重大,对于憩室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SSD像结合MPR像是其主要的成像方法。结论:MSCT十二指肠重组技术对于十二指肠疾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颌下腺螺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颌下腺影像的显示。方法:选择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对其颌下腺行4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颌下腺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最大截面积及左右径的大小、左右两腺体间的最近距离、两侧颌下腺后缘连线与颈椎前缘的距离以及腺体CT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冠状面、矢状面最大截面积、最大径线及腺间距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冠状面面积及上下径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分组的冠状位面积、腺间距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颌下腺的影像解剖,并可测量出颌下腺各截面积及各径线长度、腺体CT值,为颌下腺的研究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输尿管病变106例,其中结石54例、肿瘤34例、结核7例、先天畸形5例、良性狭窄2例、膀胱尿潴留致输尿管扩张4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和后处理重组,观察后处理重组技术显示和诊断输尿管病变的能力.结果:106例后处理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梗阻扩张程度.曲面重组(CPR)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对肾功能差、无功能肾及严重梗阻致输尿管不显影者价值更大;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能立体显示病变.结论:MS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一定优势,尤以CPR价值最大,有望代替KUB和IVU成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燕  白林  彭泽华  黄红云  陶客言   《放射学实践》2009,24(3):327-33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180例患者行双源CT冠脉成像,并采用MPR,MIP及VRT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根据国际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并按照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80例患者共评价2575个血管节段,优质血管影像达65.2%(1679段),良达25.3%(651段),中达7.3%(188段),差为2.2%(57段);双源CT冠脉成像优良率达90.5%,不可评价率2.2%。主要影响因素有心率波动(106段)、呼吸屏气不良(52段)、对比剂因素(51段),成像参数的选择(35)等。对因心率波动所致图像质量不佳的106个血管节段进行心电编辑处理后,图像质量不佳者减少至53段(50%),且图像无法评价的节段由38段减少至15段(6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较好,但仍受一些因素影响,仔细的检查前准备、采用心电编辑技术等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施剑斐  沈亚芝   《放射学实践》2009,24(5):522-525
目的:探讨MS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于定性与定位诊断、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显示,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定位诊断均正确;21例(21/23)定性诊断正确,"气泡征"(22/23)与"瓶塞征"(21/23)为肠石性肠梗阻的最典型CT表现,1例对合并症的定性诊断不确定,1例遗漏合并症;2例显示肠穿孔。结论:MSCT结合MPR对肠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37例拟诊喉癌患者术前行准直为0.625mm螺旋CT扫描,利用扫描获取的容积资料行薄层1mm冠状、矢状、轴位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喉镜(CTVL)、容积再现(VR)重建肿块与颈部邻近血管关系以及喉腔透明显示(RS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TNM作出评估,并将影像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喉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I期符合率为50%,T2期为60%,T3期为75%,T4期为81.25%。总体分期符合率为72.9%。尤其是1mm薄层MPR图像可明显提高对前联合、喉旁间隙、声门下有无受累以及喉软骨微浸润的判断。结论16层螺旋CT0.625mm层厚各向同性容积扫描,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喉癌术前临床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