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及结局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对高龄产妇双胎妊娠的孕期管理。方法:回顾分析国内九家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住院的2825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比较高龄组(≥34岁)与适龄组(18~34岁)的围产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双胎妊娠产妇发生孕期母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双胎妊娠产妇中高龄产妇约占19.7%。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母体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和(或)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与适龄组的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北方、高龄、辅助生殖是危险因素;经产妇是保护因素。结论:高龄产妇双胎妊娠更易发生母体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和(或)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年龄、受孕方式、产次、居住地是双胎妊娠产妇发生孕期母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加强高龄、行辅助生殖受孕双胎妊娠产妇的孕期管理,对提高产科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治疗,并分析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GDM孕妇87例,其中43例GDM血糖未控制组(观察组1)44例GDM血糖控制组(观察组2)及50例糖筛查正常孕妇组(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血糖未控制组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孕妇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38例双胎孕妇(双胎组)及同期150例单胎孕妇(单胎组)的孕晚期临床资料,同时双胎孕妇按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94例)及血脂正常组(44例),比较组间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双胎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双胎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单胎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明显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胎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血脂异常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胎孕晚期TG、Apo-B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TG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HDL-C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T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LDL-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保护性因素(OR1,P0.04)。结论: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孕妇,双胎血脂异常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孕妇,双胎孕妇孕晚期升高的血脂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应早期积极干预双胎孕妇的血脂,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择期剖宫产前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45例GDM孕妇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GDM孕妇1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龄准确、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妇妊娠37周后,在择期剖宫产前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所以不需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围产期母儿的妊娠结局.合适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有效降低GDM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孕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GDM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诊治的291例双胎妊娠产妇,根据受孕方式分为辅助生殖组(116例)和自然受孕组(175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相关资料和母儿结局情况。结果:辅助生殖组的平均年龄高于自然受孕组[(31.8±4.5)岁vs (29.2±5.3)岁,P0.001],初产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87.1%vs 73.7%,P=0.006);两组孕前体重指数(BMI)、绒毛膜性以及分娩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生殖组的足月产率低于自然受孕组(31.9%vs 45.1%,P=0.024),GDM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组(35.3%vs 16.6%,P0.001;15.5%vs 8.0%,P=0.045)。两组的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输血和子宫切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以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受孕组相比,辅助生殖组的平均年龄、初产比例高,早产率、GDM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辅助生殖受孕双胎妊娠产妇的孕期保健和围产期处置,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16例及健康孕妇40例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占56.25%,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手术产率占62.5%;对照组病理妊娠的发生率占15%,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手术产率为22.5%.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随血糖升高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的年龄与围产期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4196例孕妇,其中年龄≥40岁者449例,35~39岁者1747例和20~34岁者2000例。分析孕妇年龄与围产期结局的关系。结果:≥40岁组孕妇与35~39岁、20~34岁组孕妇相比,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围产期结局有显著差异(P0.05)。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居住地、学历、孕次、产次、子宫手术史、妊娠方式的影响,发现高龄孕妇中不良围产期结局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40岁孕妇与35~39岁、20~34岁组相比,HDP、GH、GDM、羊水过多、剖宫产发生率显著增加(OR=2.305,95%CI为1.436~3.700;OR=3.166,95%CI为1.658~6.044;OR=2.272,95%CI为1.729~2.984;OR=3.536,95%CI为1.406~8.894;OR=2.848,95%CI为2.040~3.977)。结论:高龄孕妇多来自城市,有多次妊娠分娩史及子宫手术史,更多使用辅助生殖技术。高龄孕妇中HDP、GH、GDM、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剖宫产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0岁的高龄妊娠是HDP、GH、GDM、羊水过多、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自然妊娠和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妊娠双胎的母婴围产期预后。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定期随诊并分娩的双胎211例,其中自然妊娠142例,ART妊娠6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ART组孕妇年龄[(34.23±4.13)岁]大于自然妊娠组孕妇[(32.02±4.45)岁],P〈0.05。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RT组新生儿平均孕龄小于自然妊娠组,(251.87±15.16)d比(256.04±12.26)d,且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5(3.7%)比26(9.4%),P〈0.05。结论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ART双胎妊娠不增加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新生儿健康状态与自然妊娠双胎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为规范进行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胎龄≥28周的1169例双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辅助生殖助孕,将产妇分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ART组,389例)和自然妊娠组(SC组,780例),比较两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双绒毛膜占比大于SC组,平均孕次小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产妇年龄、孕次、绒毛膜性等混杂因素后,ART不增加双胎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结论:在双胎妊娠中,ART助孕不增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与利托君治疗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及早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24~33周双胎妊娠出现晚期流产及早产征象的孕妇,其中阿托西班组28例,利托君组40例,比较两组抑制宫缩的有效率、母儿不良反应、新生儿结局。结果:(1)阿托西班组与利托君组的延长孕龄48h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延长孕龄7d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托西班组与利托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阿托西班组与利托君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及早产孕妇在延长孕龄48h上,阿托西班优于利托君,在延长孕龄7d以上两者相当。阿托西班不良反应少且对新生儿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单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为围生保健提供重要临床资料。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18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双胎妊娠孕妇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比例(62.1%)高于单胎妊娠(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92,95%CI 1.228~2.06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和34~37周、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ICP、合并GDM、合并肾脏疾病(P0.05);双胎妊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单胎妊娠。在单胎妊娠中,发病孕周在37周前、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症(ICP、GDM、肾脏疾病)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在双胎妊娠中,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4组(TSH>4.0 mIU/L),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在调整年龄、孕前BMI、ART受孕、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孕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等因素后,孕早期TSH>4 mIU/L是双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95%CI 1.27~9.55)。结论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TSH> 4 mIU/L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先兆子痫致早产在单-双胎妊娠中的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致医源性早产在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中的母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孕周小于 37周的 12 2例单胎妊娠和 11例双胎妊娠的先兆子痫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单、双胎妊娠分为两组比较其发病情况、疾病进展、母儿并发症及结局。采用SAS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发生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双胎孕妇期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单胎孕妇 (P <0 0 5 ) ,两组孕妇的母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易发生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可能性相同。如果双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孕妇在积极控制病情 ,促胎肺成熟的同时及时终止妊娠 ,其母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与单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的母儿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00例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门诊规范产检、经过系统化管理、血糖水平控制满意的50例孕妇为观察组,在外院产检、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的GDM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能有效减少妊娠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相关资料,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和分娩(28周以上)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单绒毛膜双胎(MCT组)321例,根据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1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双绒毛膜双胎(DCT组)321例,分析两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642例双胎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03±4.53)岁,孕前BMI为(20.73±2.51)kg/m~2,分娩孕周平均为(35.58±2.2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48.89±221.4)g。母、儿围产结局发生前五位的分别为:早产、贫血、胎膜早破、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畸形、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其中早产的发生率最高,为55.61%。MCT组的早产、34周早产、脐带帆状附着、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率高于DCT组,但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一胎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双胎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双胎绒毛膜性做好详细的孕期保健,对提高母儿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45 T/G及+276G/T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8例GDM孕妇(GDM组)、12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GIGT组)及12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 45 T/G和+276 G/T)进行分析,并随访分析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相应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3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等位基因(杂合子TG型+纯合子突变GG型)的GDM组和GIGT组孕妇,其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携带G等位基因(野生TT型)者(P<0.05);②单核苷酸多态性+ 276 G/T:3组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携带突变T基因(杂合子GT型+纯合子突变TT型)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无突变T基因(野生GG型)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与GDM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亦与其妊娠结局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276 G/T与GDM的发生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8例晚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晚期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而发生重度OHSS的晚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未发生OHSS的IVF晚期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结果:38例重度OHSS患者中单胎18例、双胎20例;IVF组232例中相应为119例、113例。OHSS组单胎早产率为5.56%、双胎早产率45%,IVF组相应为5.04%、43.36%。OHSS组与IVF组的单胎与双胎分娩比率、早产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HSS组单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为5.56%,双胎为5%;IVF组分别为5.04%、5.31%。OHSS组单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病率为11.11%,双胎为10%;IVF组分别为9.24%、9.73%。OHSS组GDM及PIH的发生率与IV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OHSS的发生未对晚期妊娠结局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和分娩的2224例诊断为GDM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4组:A组为6.0%(1375例),B组为6.0%~6.5%(619例),C组为6.6%~7.0%(170例),D组为7.0%(60例);对75 g OGTT检测结果中仅其中1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Ⅰ组(1328例)、两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Ⅱ组(638例)、3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Ⅲ组(2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A1c水平和血糖异常项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①C组和D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超重及以上和经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Ⅲ组孕妇年龄在36~40岁和40岁、孕前BMI为超重及以上、经产妇、有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HbA1c水平为6.6%~7.0%和7.0%的占比都高于GDMⅠ组,但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低于GDM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bA1c水平在6.6%~7.0%和7.0%时是导致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95%CI 1.12~2.75)和3.03(95%CI 1.45~6.32);3项血糖值均异常时是导致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为2.13(95%CI 1.40~3.22)。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血糖异常项数越多,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越高,临床上应对HbA1c6.6%和(或)OGTT 3项血糖值异常的孕妇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胎儿不同孕周的适宜体重及其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 225例双胎妊娠孕妇不同孕周的胎儿体重及相关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双胎妊娠胎儿不同孕周的适宜体重使用616例无妊娠并发症(除早产)双胎妊娠孕妇的1 23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 以第10~90百分位数表示, 并比较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与适于胎龄儿(AGA)双胎妊娠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以及不同年份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双胎妊娠不同孕周新生儿适宜体重分别为孕28周910~1 255 g、孕29周996~1 518 g、孕30周1 105~1 785 g、孕31周1 295~1 825 g、孕32周1 336~2 000 g、孕33周1 754~2 321 g、孕34周1 842~2 591 g、孕35周1 913~2 615 g、孕36周2 150~2 847 g、孕37周2 35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