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感染所致的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针对该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仍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直接靶向病毒和靶向宿主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两个策略,目前针对COVID-19治疗药物的研发,在这两个方向也都有相关的研究进展。现就文献报道的潜在抗SARS-CoV-2药物进行综述,旨在从靶向病毒和靶向宿主两个角度,讨论这些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和潜力。同时结合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和展望COVID-19药物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的变异株也在不断出现,防疫难度攀升。该文以SARS-Co V-2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多器官复杂病变为基础,将COVID-19患者肺、心、脑、肝、肾、胃肠道及胎盘等多个器官的病理变化特征进行阶段性的归纳,以为后续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蔓延,蔓延速度快,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多。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5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超过621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万例。疫情的爆发促进我国医药、卫生预防的研究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新冠肺炎研究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医药期刊发表大量文章。该文通过中国知网,对2020年1月至4月期间我国学者发表在国内医药期刊的新冠肺炎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刊载COVID-19文章的期刊杂志多而广,研究机构多,包括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研究内容全面,包括发病机制、病毒抗体检测、新冠肺炎诊断、疫情防控策略和疫苗研发、治疗药物研发等。治疗措施多途径,包括抗病毒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既有西药治疗,也有中药调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这些研究成果和诊治经验为全球疫情国家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27例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资料,根据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案等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64~93岁,平均(71.78±9.21)岁。既往有冠心病9例,恶性肿瘤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发热及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12/27);超声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27);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21/27)、实变影(17/27)、段肺动脉栓塞(23/27)、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10/27)。11例伴右心功能不全,入院30 d内死亡2例,均为高龄患者。结论 当恶性肿瘤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考虑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伴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其中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COVID-19病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COVID-19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截至2020年3月2日。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涉及1 541例COVID-19患者,包括139例危重型和1 402例非危重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CT表现及并发症。结果 ①危重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危重型患者[(62.13±14.08)vs(46.08±15.57),WMD=14.57,95%CI 13.28~15.86,P<0.001]。②伴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更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62.6% vs 23.0%,OR=4.90,95%CI 3.31~7.26,P<0.001),尤其是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OR=14.71,95%CI 4.84~44.68,P<0.001)。发热是患者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86.5%,1 297/1 500),但入院时体温高低与疾病进展的严重程度无关。③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和CT检查提示双侧肺炎的患者发展为危重型的风险增加(OR=6.83,95%CI 4.58~10.16,P<0.001;OR=1.80,95%CI 1.09~2.96,P=0.021)。④约51.7%和57.1%的COVID-19危重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脏病变,而休克和肾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8%和8.6%。提示COVID-19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进行心、肺、肾功能检查十分重要。⑤危重型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型患者[(434.84±208.68)vs(235.45±75.75),WMD=141.79,95%CI112.44~171.15,P<0.001],并且LDH升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72.5% vs 37.9%,OR=3.94,95%CI 2.25~6.93,P<0.001),提示LD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高龄、存在基础疾病、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和双侧肺炎可能是COVID-19发展为危重型的潜在危险因素。LDH可作为疾病进展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危重型组)和15例重型COVID-19患者(重型组)的心血管系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危重型组患者均出现心率增快(最高104~145次/分),出现升高的肌红蛋白5例、肌酸激酶(CK)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5例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12例。2例胸部X射线示心影增大,均发生在肺部病变加重时;其中,1例心影增大呈一过性,4 d后逐渐恢复。心脏超声提示4例出现右心房、右心室扩大,6例出现肺动脉压增高,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与重型组相比,危重型组CK、CK-MB和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除出现肺部损伤外,心脏也可受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梳理总结药师在COVID-19普通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文献查阅,阐述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临床药师为普通型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探索。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诊治医疗活动,展开药物治疗管理,充分做好药物治疗分析,及时识别各类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讨论,提供药物信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论 面对突发疫情事件,临床药师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及时调整药学工作应对策略,发挥药学特长,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推荐药物。通过研究近年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临床药物分析的进展概况,重点关注药物在血浆中的多种测定方法,包括HPLC、LC-MS、MS、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法等,为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尚无特效药应用于临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凝、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于降低COVID-19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主要结合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肺损伤等COVID-19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述其应用于COVID-19的可行性,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推动了COVID-19疫苗的研发速度.目前,已有99个COVID-19疫苗处于临床评价阶段,其中22个已进入临床Ⅲ或Ⅳ期,许多疫苗已获紧急使用授权.本文对COVID-19疫苗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COVID-19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临床上迫切需要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对已批准上市或正在临床开发的药物开展重定位研究是针对突发疫情快速寻找潜在治疗药物最为快速和高效的策略。法匹拉韦是一种广谱抗RNA病毒药物,在日本和中国已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流感,其作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药物,全球多个国家正在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初步的结果令人鼓舞。本文主要综述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开展的法匹拉韦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考察用药剂量、试验设计、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研究结果显示,法匹拉韦在针对COVID-19轻症和中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病毒RNA清除率或改善临床恢复率,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本文对法匹拉韦治疗COVID-19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其在抗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巢湖市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后皮肤不良反应( CADRs)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 2021年 1― 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 CADRs病人 27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例 CADRs病人中男 112例( 41.48%)女 158例( 58.52%)年龄范围为 4~90岁,年龄( 44.04±21.41)岁; CADRs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新冠疫苗接种后7d内(216例,8,0.0%); CADRs类型,主要包括荨麻疹( 85例, 31.48%)、接种部位局部红肿( 80例,29.63%)、非特异性皮疹( 78例, 28.89%)等;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关联度评价,将皮疹表现类型分为很可能、可能及不明确三种,其中很可能的皮疹( 80例, 29.63%)、可能( 177例, 65.56%)、不明确( 13例, 4.81%)。根据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疫苗种类分为灭活疫苗( 142例, 52.60%)、重组疫苗( 128例, 47.40%);引起 CADRs的新冠疫苗接种剂次以第 1剂次居多( 178例, 65.92%)。结论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的 CADRs中,以接种灭活疫苗多见,第 1剂次居多,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以荨麻疹表现最常见。所有病人经有效治疗均痊愈,且不遗留后遗症。应正确看待疫苗接种引起的 CADRs,鼓励全员积极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6.
COVID-19 pandemic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complicate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causes multi-organ failure which can subsequently lead to mortality in COVID-19 patients. Tocilizumab, an interleukin-6 antagonist, has shown to salvage patients with cytokine release storm.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evaluate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Tocilizumab in COVID-19 patients. A single-arm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40 patients with COVID-19, admitted to The Aga Khan University Hospital Karachi, from March 2020 to May 2020 was performed.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use of Tocilizumab was based on severity of disease, rapid clinical deterioration, presence of CRS and absence of any 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 to Tocilizumab. Improvement after Tocilizumab was defined as improvement in oxygen requirement and inflammatory parameters.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ike C-reactive protein, ferritin, D-dimer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were monitored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ering Tocilizumab. Mean age was 62.4 years and 33 (82.5%) were male. 19 (47.5%) patients were critically sick, 18 (45%) were severely sick and 3 (7.5%) were moderately sick. 29 (77.5%)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xygen requirement, inflammatory parameters and chest x-rays, out of which 28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home. The mean dura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on of Tocilizumab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was 4.3 ± 3.2 days. Hence, Tocilizumab can be used as a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duced CRS but needs monitoring for its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12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且数量激增,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在中医药的参与下,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COVID-19重症症状与中医胸痹症极为吻合,而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胸痹症的要药,该方或其化裁方在多个省市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被推荐。在临床实践中,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瓜蒌薤白半夏汤进行加减化裁,治愈了多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主要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防治COVID-19提供理论依据,为后期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Rxiv、中国知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 trials.gov等数据库截止至2020年4月29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20项研究,随机对照研究8项,非随机对照研究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3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4项,观察性研究2项,合计2 299例患者。评价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羟氯喹、法匹拉韦、阿比多尔、达诺瑞韦、疏风解毒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所评价的抗病毒药物均未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对COVID-19的优越疗效。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明显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瑞德西韦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目前暂无特效药,重型患者早期可试用瑞德西韦或采用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可加用中成药辅助治疗。需要更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瑞德西韦、羟氯喹、法匹拉韦等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