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唐润  杨杰  梁晓军  李毅  王军虎  郝艺翔  张若肖 《中国骨伤》2022,35(12):1121-1126
目的:比较Scarf截骨术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metatarsal osteotomy,DMO)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50例(81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方式不同分为Scarf截骨术(Scarf osteotomy,SO)组或DMO组。SO组26例(44足),男1例,女25例;年龄48~65(55.50±4.67)岁;中度18例(30足),重度8例(14足)。DMO组24例(37足),男1例,女23例;年龄45~62(52.10±6.80)岁;中度14例(24足),重度10例(13足)。手术前后在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远端跖骨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1跖骨相对长度(relative length of first metatarsal,RLFM)的变化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SO组随访时间12~36(20.50±6.22)个月,DMO组16~28(19.80±2.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0.31±3.17)个月截骨均愈合,SO组术后1例出现获得性拇内收畸形,未出现转移跖痛;DMO组术后2例发生转移性跖痛。两组手术前后HVA、IMA、DMAA、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RLF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RLF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组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DMO组(P<0.05)。结论:Scarf截骨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均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影像学及临床评估相似,但术后第1跖骨相对长度SO组较DMO组延长,Scarf截骨下地负重时间早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  相似文献   

2.
张小龙  王翔宇  杨树东  尚林 《骨科》2018,9(2):132-135
目的 探讨改良Ludloff截骨联合Reverdin截骨治疗合并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增大的中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科治疗的DMAA增大的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32例(40足)。其中,男4例(5足),女28例(35足);年龄为29~78岁,平均52.4岁。术前行足部负重位X线检查: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为30°~55°,平均42.4°±3.30°;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为13°~24°,平均17.7°±1.9°;DMAA为17°~39°,平均22.6°±1.1°。行患足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41~87分,平均(68.3±2.9)分。均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联合Reverdin截骨。对比手术前后HVA、IMA及DMAA,参照AOFAS评分标准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32例病人术后获得6~18个月随访。所有病人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及畸形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有1足切口延迟愈合。术后6个月行X线检查,HVA为13.2°±3.1°、IMA为8.1°±1.7°、DMAA为7.6°±1.2°,以上指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优29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为92.5%。AOFAS评分为(77.0±3.0)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8,P=0.004)。结论 改良Ludloff截骨联合Reverdin截骨治疗合并DMAA增大的中重度足母外翻可以很好的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3.
何兵  杜斌  孙光权  刘锌  彭晨健  于恒恒  薛鹏 《骨科》2019,10(3):205-209
目的 比较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与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例(36足)中度足母外翻病人,Chevron联合Akin截骨组(CA组)14例(19足),Scarf联合Akin截骨组(SA组)13例(17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 IMA);近端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胫侧籽骨位置;第一跖骨长度;另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术前HVA、IMA、DMAA、第一跖骨长度、胫侧籽骨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未见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均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跖骨头坏死、皮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僵直、足母内翻等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CA组AOFAS评分为(93.91±9.03)分,SA组AOFAS评分为(91.83±1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593)。术后1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两组的HVA、IMA、DM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A组比较,术后1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CA组第一跖骨长度短缩程度更大,第一跖骨疼痛发生率更高,而胫侧籽骨复位更理想(P均<0.05)。结论 Chevron联合Akin截骨与Scarf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度足母外翻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影像学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关于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提取相关观察指标后,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截骨术式术后拇外翻角(HVA)、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术后切口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最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507例(足)患者,92.5%的患者为中重度拇外翻,其中Chevron截骨术261例(足),Scarf截骨术246例(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Chevron截骨术在矫正HVA方面优于Scarf截骨术[MD=-1.95,95% CI (-2.64,-1.27),P<0.000 01]。而两种方法在IMA[MD=-0.42,95% CI (-1.04,0.21),P=0.19],DMAA[MD=0.78,95% CI (-0.72,2.29),P=0.31],AOFAS评分[MD=2.47,95% CI (-2.38,7.33),P=0.32],术后切口并发症[RR=1.09,95% CI (0.54,2.20),P=0.82],患者满意度[RR=1.00,95% CI (0.96,1.05),P=0.9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evron截骨术操作简单、跖骨短缩少、创伤小,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矫正HVA方面优于Scarf截骨术,在IMA、DMAA、AOFAS评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二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拇外翻畸形微创截骨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螺钉不同分为可吸收螺钉组(17例)和钛合金空心螺钉组(14例)。其中可吸收螺钉组男1例,女16例;年龄32~72(54.53±12.12)岁;左侧6例,双侧5例,右侧6例;轻度1例,中度11例,重度5例;采用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治疗。钛合金空心螺钉组男2例,女12例;年龄18~71(47.57±15.68)岁;左侧4例,双侧4例,右侧6例;轻度1例,中度9例,重度4例;采用拇外翻微创截骨术+钛合金空心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在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变化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关节评分系统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0(16.61±2.47)个月;可吸收钉组随访时间14~20(16.88±2.80)个月,钛合金空心钉组随访时间13~19(16.29±2.05)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螺钉组1例出现术口周围出现麻木;钛合金空心钉组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口周围麻木症状1例,内固定物刺激皮肤症状1例,复发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P=0.199)。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HVA、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拇外翻微创截骨后使用钛合金空心螺钉进行固定相比,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在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上可以达到与钛合金空心螺钉固定水平相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20例,36病足)和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病足,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两组病人患足疼痛情况,测量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us angle, IM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联合手术治疗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为(33.75±5.27) ml,手术时间为(55.14±12.89) min,均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12.88±4.75) ml,(27.67±10.1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18;t=4.293,P=0.012)。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1年的VAS评分[(3.24±0.98)分、(2.17±0.45)分、(1.31±0.12)分]均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3.42±0.74)分、(2.57±0.36)分、(1.88±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28;t=2.991,P=0.017;t=2.542,P=0.021)。两组病人术后的HVA、IMA、AOFAS评分、满意度评分、AOFAS优良率比较,联合手术治疗组[12.67°±2.13°、8.31°±1.02°、(81.21±9.24)分、(91.67±4.12)分、88.8%]优于Chevron截骨治疗组[10.42°±3.52°、7.59°±1.33°、(62.22±6.42)分、(75.32±5.91)分、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37;t=2.984,P=0.029;t=3.342,P=0.012;t=3.943,P=0.007;χ2=7.274,P=0.032)。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具有更好的术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治疗拇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25例40足,其中23例36足获得随访,男2例2足,女21例34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手术均采用Scarf截骨,术中2枚螺钉固定。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拇外翻相关的各角度的X线测量值,并结合AOFAS和VAS评分观察疗效。术前、术后的各组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38.0°±22.0°和16.0°±4.6°改善到术后的14.0°±6.1°和7.8°±2.9°,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从23.0°±15.0°矫正为7.7°±5.1°。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为15.0°±5.7°,第一、二跖骨间角为8.8°±4.1°,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为5.9°±3.8°。患者随访10-57个月,平均32个月。AOFAS评分从术前(46±17)分改善为(85±11)分,VAS评分从(7.4±2.3)分改善为(3.3±1.9)分。术后拇僵硬2例,最内侧皮神经损伤1例,转移性跖骨痛1例。结论Scarf截骨具有较好的自身稳定性,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可作为中、重度拇外翻矫形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McBride手术联合第1、2跖骨近端截骨治疗拇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cBride手术联合第1、2跖骨近端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在McBride手术基础上,行第1跖骨近端的楔形外翻截骨和第2跖骨近端截骨,第1跖骨截骨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第2跖骨截骨处不做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即开始逐渐负重功能锻炼。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40足中优28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95%。与术前比较,拇外翻角平均矫正16.3&#176;&#177;2.2&#176;,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4.2&#176;&#177;1.8&#176;。无截骨处愈合不良、拇内翻、感染。结论McBride手术重建了足拇指的软组织力量平衡,第1、2跖骨截骨改善了第1跖骨的正常负重、缓解了第2跖骨头的压力,恢复足横弓,是治疗拇外翻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9.
常鑫  张云龙  石超  梁晓军  李毅 《骨科》2023,14(2):161-165
目的 探讨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我院采用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的14例(16足)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病人的临床资料。男6例(6足),女8例(10足);单左足5例,单右足7例,双足2例;平均年龄为24.5岁(18~35岁),病程3~10年。病人术前均有足部的高弓内翻畸形伴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根据术前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内收角(MAA)评估前足内收程度,中度10足,重度6足。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AA、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后足力线位跟骨外翻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术后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1足)术后4个月穿正常鞋下地行走时出现转移性跖痛,配矫形鞋垫后症状消失。14例(16足)病人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平均21.4个月。末次随访时,MAA为8.53°±0.69°,距骨第1跖骨角为3.58°±0.52°,跟骨倾斜角为24.75°±2.77°,跟骨外翻角为2.67°±1.78°,AOFAS评分为(90.08±5.62)分,均明显优于术前[25.89°±3.62°,8.67°±1.97°,38.17°±7.83°,-29.08°±8.51°,(45.08±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的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于葳葳  赵晶晶  郝铖  郭井泉  方真华 《骨科》2022,13(4):292-298
目的 探讨改良旋转Scarf截骨术在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00例中重度踇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47.6岁(17~84岁),其中男13例,女87例,双足病例38例,共138足,均应用改良旋转Scarf截骨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经X线负重正侧位检查,双盲法测量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近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胫侧籽骨位置。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7个月(12~30个月)。病人术后HVA、IMA、DMAA、胫侧籽骨位置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94.7±5.8)分]较术前[(45.4±5.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足疼痛、外形、功能明显改观,穿鞋及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结论 对于中重度踇外翻,采取改良旋转Scarf截骨术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患者23例,失访1例,最终纳入22例(30足),男4例6足,女18例24足,年龄27~66 (50.59±11.95)岁。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足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跨度(第1、5跖骨头之间的距离)和软组织宽度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足部自觉疼痛情况。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4(6.13±0.85)个月。患者第1跖骨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足趾外观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患足未出现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足HVA、IMA、跖骨跨度、软组织宽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拇外翻32例(40足),其中男3例3足,女29例37足;年龄22~80岁,平均57.57岁;病程2~32年,平均14年;轻度9足,中度31足。术前患者合并拇囊炎,伴有第1跖趾关节周围疼痛并存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片,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VA、IMA分别由(32.08±5.59)°、(11.63±2.24)°减小至术后12个月的(10.31±4.36)°、(5.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6.75±6.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80±3.99 (P0.05)。结论: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拇外翻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第1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28例(30足)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2例(2足),女26例(28足);年龄35 ~74 (57.3±9.3)岁;左侧10足,右侧16足;双...  相似文献   

14.
张奉琪  张宇  王欣  王晓猛  李彦森  罗子璇 《中国骨伤》2022,35(12):1132-1137
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治疗重度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的38例(50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8足),女32例(42足);年龄29~64(54.7±6.8)岁;左侧26足,右侧24足;病程5~23(12.4±3.9)年。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前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8例患者(50足)均获随访,时间15~23(18.3±3.2)个月。HVA、IMA、DMAA术前分别为(44.61±3.92)°、(18.7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Chevron-Akin(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MICA)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用MICA截骨术治疗26例(2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19~78(38.3±19.5)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短缩。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26例(29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9.6±5.1)个月。HVA、IMA分别由术前的(32.3±6.6)°、(11.7±3.2)°矫正为术后的(13.0±5.3)°、(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跖骨短缩(2.7±1.1) 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患者53例(87足),男12例(18足),女41例(69足);年龄65~92(76.3±4.8)岁。观察手术截骨固定时间,术前及术后2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足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角),第1、2跖间角(IMA角),跖楔角(MCA角)变化情况。结果:53例(87足)获得随访,时间12~42(26.0±2.7)个月。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于6~8个月达到骨性融合,平均4.7个月。术前VAS评分8.06±1.44,与术后26个月2.14±1.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OFAS评分53.90±7.89,与术后26个月92.80±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VA(38.60±2.72)°、IMA(21.90±1.91)°、MCA(20.90±2.20)°,与术后26个月的(17.80±1.94)°、(9.70±2.56)°、(11.70±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评分,优74足,良11足,可2足。结论:Lapidus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足拇外翻临床疗效满意,缩短了术中截骨固定时间,保护了截骨端周围的软组织和将骨端融合在最为满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外侧足趾旋转Weil截骨治疗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接受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旋转Weil截骨治疗的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患者37例(69足),男8例(11足),女29例(58足);年龄67~83(70.03±2.87)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前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并测量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69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 (22.8±0.6)个月。术后7~10(8.00±1.21)周第1跖趾关节处达到骨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术前HVA (44.30±2.84)°与...  相似文献   

18.
郑伟鑫  杨杰  李毅  梁晓军  王军虎  杜洋  王欣文 《中国骨伤》2022,35(12):1138-1141
目的:探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hallux valgus,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35例(40足)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5~76(40.32±5.43)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1跖骨长度(the 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35例(40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4.35±3.62)个月。HVA、IMA和DMAA分别由术前的(36.32±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定个体化截骨角在拇外翻Chevron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47例(66足),根据术前设计方案分为计算机截骨组(A组)和传统截骨组(B组)。其中A组25例(33足),男4例(5足),女21例(28足),平均年龄(47.88±6.08)岁,负重位跖骨间角(IMA)(13.58±1.15)°,术前AOFAS评分59.00±5.86,术前采用个性化3D打印技术设计操作方案,进行个体化截骨治疗;B组22例(33足),男3例(3足),女19例(30足),平均年龄(48.16±6.16)岁,负重位IMA(13.51±1.14)°,术前AOFAS评分60.67±5.85,术前仅参考负重位X线,根据手术经验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负重位IMA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对术后足踝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A组随访时间为(12.41±2.32)个月与B组为(11.73±2.7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1例术后失访排除,所有病例术后创口Ⅰ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MA为(5.21±0.88)°,B组IMA为(6.42±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5)。A组AOFAS评分为88.15±5.19与B组为82.90±5.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14足,良19足;B组优5足,良27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的个体化截骨方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较传统经验制定手术方案能更好地纠正患者的IMA,改善术后足部功能,是一种个体化数字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微创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微创小切口截骨矫形治疗168例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患者,其中男7例,女161例;年龄22~75(59.3±3.5)岁。术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拇囊红肿、跖骨周围疼痛,拍摄患足正侧位X线片确诊为拇外翻及小趾内翻畸形。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IMA(第1、2跖骨间角),HVA(拇外翻角),LDA(第5跖骨外翻角),MPA(小趾内翻角),IM4-5(第4、5跖骨间角)以及PASA(近端关节固定角)的变化,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48(28.6±3.2)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拇外翻矫形手术时间为16~28(18.3±2.1)min;小趾内翻矫形手术时间12~26(16.9±1.8)min;IMA、HVA、LDA、MPA以及IMA 4-5分别由术前的(10.1±2.1)°、(32.6±4.2)°、(6.9±2.3)°、(18.5±5.2)°、(15.1±2.9)°矫正到术后的(8.3±2.2)°、(10.9±2.9)°、(2.7±0.4)°、(6.5±1.6)°、(8.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SA由术前的(9.1±2.1)°矫正到术后的(8.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OFA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1.6±3.9提高至术后的8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47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结论:微创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切口小、无缝线、外观美、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