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效果不理想。目前,骨缺损修复方法包括皮瓣覆盖+自体骨移植术、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带血供腓骨移植、骨延长和骨搬移术。目的:探讨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42.8±12.1)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一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另一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中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能减少手术创伤,安全性较高,但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延长骨成角和偏移;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的术中应用置入较多钢针,移动时可造成部分皮瓣坏死和血管损伤,应避免在皮瓣覆盖创面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骨延长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组合式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合并感染 42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单臂、双臂及半环、环形组合式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合并感染 42例 ,平均骨缺损为 8.2cm。结果 :平均骨外固定时间 1 3 .6月 ,其中治愈 38例 ,软组织及局部骨感染未愈合 3例 ,截肢 1例。平均愈合指数 35d·cm- 1 ,并发各种畸形 8例 ,均获得矫正。结论 :采用组合式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取得较传统方法更肯定的疗效 ,但治疗周期较长 ,存在若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及结果也不相同。同时,为了评估治疗效果,也需要分型的统一化、标准化,胫骨平台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为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Ⅲ型12例,Ⅳ型9例,V型14例,Ⅵ型13例,均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48例中46例获1-4年随访,优良率77%。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5.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Yang SS  Wang MY  Rong G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61-1164
目的 探讨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特点、疗效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方法 根据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特点 ,将 1993~ 2 0 0 2年间诊治的 5 1例患者分为劈裂型、整髁型和塌陷型。对劈裂型和整髁型骨折 ,无关节面塌陷者 ,采用内侧切口 ;CT检查示有关节面塌陷者 ,采用正中切口纠正塌陷并植骨 ;劈裂型支撑钢板在内后侧固定 ,整髁型支撑钢板在内侧固定 ,或双侧支撑钢板固定。对塌陷型骨折 ,采用内侧切口 ,行复位、植骨、支撑钢板内侧固定。 3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4 1个月 ,对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诊的 33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30°~ 14 7°(平均 110°) ;Lysholm评分平均为 83 2分 ,优 8例、良 9例、中 14例、差 2例。平台非解剖复位、平台增宽 >4mm、平台向外侧移位 >8mm是预后较差的相关因素 (χ2 值分别为 5 10、6 0 8、8 0 2 ,P<0 0 5、<0 0 5、<0 0 1) ,也易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 应根据分型和CT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膝内翻畸形、平台增宽 >4mm或向外侧移位 >8mm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2003年2月~2004年5月对83例86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7~63岁)。左55侧,右3l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方法,对常规普通X线片与结合CT扫描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并比较隐匿合并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结果 86侧中19侧(22.1%)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其中7侧(36.8%)更改内固定手术方法,占全部86侧骨折的8.1%,30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3侧腓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查中未发现,后经CT扫描证实。各分型间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但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9-07—2014-10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研究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采用Schatzker法及罗从风三柱法分别对骨折进行分类,后柱再分为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筛选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病历。根据后柱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 206例获得随访平均15.6(12~36)个月。150例骨折涉及后柱,其中130例涉及后外侧柱,97例涉及后内侧柱。206例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12个月复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复位不良者3例。结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发病率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合适的切口、内固定方式等,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总结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本组总结本科于1999年1月-2003年1月治疗13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男79例,女59例,年龄15.76岁,平均43.5岁,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95例。按AO分型和塌陷程度分为B、C两种类型,B1、B2型骨折主要采用手法整复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B3、C1型骨折主要采用撬拔复位、植骨后螺丝钉内固定;C2、C3型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结果]138例胫骨平台骨折1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KDLMERT标准,B1、B2、B3型优良率为100%,C1型骨折优良14例,可2例;C2型骨折优良10例,可8例;C型骨折优良6例,可3例,差2例。膝关节功能优良者118例(88.7%),可、差者15例(11.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应以关节面损伤程度为重点。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以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与单、双、三柱骨折比较,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10个月HSS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双、三柱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无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14例三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切口感染、2例关节僵硬; 23例双柱骨折患者中术后2例关节僵硬; 32例单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关节僵硬; 1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关节僵硬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各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杨学舟  叶勇 《中国骨伤》1997,10(4):37-37
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或因受伤当时软组织缺损,碎骨通过创口向外丢失,或因创口感染,骨质外露或骨感染而坏死,人为将其去除,均造成局部骨缺损。由于早期处理不当或因故不能一次性修复,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而且效果不满意。我们收治12例,均为陈旧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系车祸伤所致,均为胫腓骨中段和中下段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仅1例伤后首诊于我院.其余病例均为外院作过第一期处理;缺损范围2~5cm,平均3.3cm,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贴骨疤痕和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   总被引:87,自引:1,他引:87  
胫骨平台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Hohl修正后分类(1991)、Schatzker分类(1979)及AO分类(1990)。AO分类内容详尽,共分为两型(41-B和41-C)6组18个亚组,对资料积累极为有利,2000年已被美国.JBJS杂志推荐使用,并作为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TA)会议与J,Orthop Trauma杂志论文的标准骨折分类。Schatzker分类分为6型,临床实用性很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后的功能评价,多选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放射学评价早期多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远期可参考Resnick-Niwoyama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林可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Link胫骨上段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本院19%年1月-2004年7月住院患者128例,按胥少汀分类,Ⅱ型92例,Ⅲ型36例。均经手术治疗行单侧骨膜剥离,对平台骨折并塌陷者,在保持关节面平整基础上行坚强内固定并植骨,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个月~18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最短为8周,最长为14周,平均为12周,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08,占84.38%,良16例,占12.50%,可4例,占3.12%,优良率为96.88%。[结论]Link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加快骨折愈合,防止胫骨平台塌陷,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和创伤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Arthroscopy is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nd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associated intra-articular pathology. In addition, (all)-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RIF) is recommended for type III fractures and is a consideration for types I, II, and IV. Published outcome studies of ARIF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describe results that appear to equal outcomes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but these studies suffer from susceptibility bias.  相似文献   

14.
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包括: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四象限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八"段"分型和十"段"分型、四柱九段分型等。本文综述胫骨平台骨折各种CT分类的方法、优缺点和手术入路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CT分型的精髓更加注重冠状面骨折线,尤其后方的冠状面骨块。将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四象限分类与胫骨平台周缘皮质的四柱分类相结合,再辅以非关节面结构(髁间棘、胫骨结节、腓骨头),有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提供更加完整的描述,但也可能因为配对组合太多,太过繁杂,临床使用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在治疗胫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收治12例胫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 ~65岁,平均38.5岁.采用钢板固定9例,髓内钉固定2例,钢板加外固定支架固定1例.手术时间为内固定手术后5~8周,平均6.2周.术中去除内固定物,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行病灶清除、负压封闭引流,二期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填充死腔,创而愈合后若无感染复发,则3个月后行游离髂骨块移植修复骨缺损,定期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病灶清除后余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cm×7.0cm~7.0 cm× 10.0 cm,骨缺损体积为1.0cm×1.0 cm×2.0 cm~3.0cm×3.0cm×5.0 cm.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6.0cm×8.0 cm~8.0 cm×11.0 cm,比目鱼肌肌瓣体积为1.0cm×2.0cm×2.0cm~2.0 cm ×4.0 cm ×6.0cm.12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良好,创面愈合时间14 ~ 19 d,平均17.3d,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1 ~36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按Johner-Wruhs方法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治疗胫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局部血运改善明显,抗感染能力增强,不会残留死腔,可降低复发几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方法]本组对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46例的处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3例术后随访1~4a,膝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据Merchant标准评分,优良率82.4%。[结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应重视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术前对骨折的复杂程度及合并伤正确评估;术中必须考虑骨损伤和伴有软组织损害,如果不能进行完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采取有限切开、间接复位、杂合固定,力求恢复关节功能,尽量维持正常的力轴线,确保关节稳定,术后早期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加强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可使受损的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重视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爱民 《中国骨伤》2015,28(12):1075-1077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干预性Meta分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方法的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研究,424例患者,其中骨替代物组296例,自体骨移植组128例。两组手术时间[MD=-16.79,95%CI(-25.72,-7.85),P=0.000 2],出血量[MD=-70.49,95%CI(-79.34,-61.65),P<0.000 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凹陷[MD=-0.17,95%CI(-0.91,0.58),P=0.66],关节面二次塌陷率[RR=-0.74,95%CI(0.35,...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兴崇  康芳宙  方祖怡  刘祥 《中国骨伤》2006,19(12):736-737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损伤,许多胫骨平台塌陷或碎裂严重的病例,在医生操作下能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但术后常易发生伤口感染坏死、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为了巩固疗效有时将患膝用石膏托牢固固定。如何全面评价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损伤及手术效果,评价术前骨折的损伤程度及  相似文献   

20.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304例(323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分型,其中有4侧单纯压缩骨折,181侧单柱骨折,108侧双柱骨折和30侧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入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单柱、双柱及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2.3、87.5、97.2 min,平均随访20.3个月(12~35个月),随访率为87.8%,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6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5.9周.术后12个月的SF-36和HSS评分平均为90.7分和87.8分,膝关节活动度为2°~123°.测量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X线片上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处理:5例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6例伤口浅表感染及5例部分伤口坏死经伤口处理后治愈,1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另有3例并发腓肠肌后内侧麻木. 结论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在指导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累及后柱的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