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后第2d和干预后第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SAS)、抑郁(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对缓解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及改善自理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康复科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康复科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实验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外,根据ADL能力缺失情况,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患者情况针对性地去改善或改变影响ADL提升的因素,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使患者通过努力即能完成,提高患者的成就感,并示范、引导、督促患者完成;住院期间每周评估1次ADL,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任务导向性训练的目标和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行最终的ADL评分。结果:出院时实验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显著提高康复科脑卒中患者ADL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单盲评定,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1周内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治疗不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第1~6周,3个月,6个月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预测初发脑卒中患今后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例初发脑卒中中层得,以Barhel指数评定生活自理能力。按得分多少分为自理组(BI≥61分)123例,非自理组(BI≤60分)74例,对发病时情况,入院后第1次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康复治疗等参数进行单因素(t和X^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合并多种疾病,入院时神志,认知障碍,尿失禁,肺部感染,高血糖,失语,脑部病灶大小,  相似文献   

5.
初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对30例AD患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训练前后评定长谷川痴呆量表(HDS)、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训练前后HDS得分无显性差异(P>0.05),ADL降份极其显(P<0.01)。结论:训练无改善痴呆作用,但能显提高AD患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对30例AD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训练前后评定长谷川痴呆量表(HDS)、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训练前后HDS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降分极其显著(P<0.01)。结论训练无改善痴呆作用,但能显著提高AD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燕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65-6165
对40例老年性痴呆患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结果显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能够促进老年性痴呆患的康复,提高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10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使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程与生活自理能力呈负相关(P0.01);每周康复训练总时间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坚持规律而连续的康复训练,对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頔  胡军  鲁银山  李凯  柯丽芳  柯于辉 《中国康复》2019,34(12):643-645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并在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互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B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优良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提高(P<0.05);治疗6及12个月后,2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BI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6及12个月后,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情景模拟互动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阶段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神经外科收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编号,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阶段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12.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在治疗后进行生活质量(SF-36)测评,并将两组SDS,SF-36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SDS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无显著差异。两组的SDS评分均比国内常模得分高;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SF-36评分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想象训练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治疗的80例青年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引导想象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护能力[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A-B)]及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ESCA、FMA、FMA-B、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想象训练能改善青年PSD患者抑郁心理,提高自理能力,恢复活动能力,提高康复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实施个体化教育、康复技能指导教育、心理干预指导等形式的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脑卒中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时,观察组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常规护理及治疗和辅以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并探讨不同的的治疗方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同时,实验组给予Bobath技术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中配合Bobath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梁晓艳  兰丽梅 《全科护理》2013,11(17):1544-15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家庭照顾者参与功能锻炼计划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康复效率为(0.408±0.090),对照组康复效率为(0.312±0.120),两组比较t=3.732,P0.05;康复治疗6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60分观察组21例、对照组8例。结论家庭照顾者参与功能锻炼计划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率,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