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OLK)及鳞癌(OSCC)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10)、单纯增生型OLK(n=11)、异常增生型OLK(n=35)、OSCC(n=36)组织巾的NF-κB p6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p65不表达,由单纯增生型OLK转变到异常增牛型OLK最后到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9.1%,42.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323,P<0.05);正常口腔黏膜、OLK组织和OSCC组织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且增殖指数逐渐升高(4.90±1.18,6.45±2.03,28.43±13.91,63.89±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5,P<0.05).二者在OLK癌变过程巾密切相关.结论:二者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及OSC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GF-Ⅱ,IGF-Ⅰ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Ⅱ,IGF-ⅠR,PCNA在正常结肠黏膜组(A组n=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B组n=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C组n=50)和结肠癌组(D组n=20)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GF-Ⅱ,IGF-ⅠR,PCNA在结肠癌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大肠黏膜组相比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GF-Ⅱ,IGF-ⅠR的表达与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成正相关、与AI成负相关;PI,AI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Ⅱ,IGF-ⅠR阴性和阳性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则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IGF-Ⅱ,IGF-ⅠR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IGF-Ⅱ,IGF-ⅠR促进细胞异常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4硝基喹啉一1一氧化物(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癌变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只大鼠舌癌变过程不同病理阶段组织中E-cad、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E-cad与PCNA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率分别是100%、95.24%、92.86%、80.00%.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率分别是9.52%,14.29%、35.71%,50%、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6,P<0.05).二者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14,P<0.01).结论 E-cad和PCNA有望成为舌黏膜癌变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c-jun在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60只金黄地鼠DMBA诱导颊囊黏膜癌前病变、鳞癌动物模型,取材,HE染色,选择正常组23例,上皮单纯增生组22例,上皮异常增生组22例,鳞癌组29例,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c-jun的表达。结果:c-ju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及上皮异常增生中阳性表达以基底细胞及棘细胞为主,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在口腔鳞癌中c-jun阳性表达多数位于癌巢中各层细胞,少数仅位于癌巢中的棘细胞,阳性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呈弥漫性分布,细胞膜也可见阳性表达。c-jun免疫组织化学各组染色等级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Z=16.84,P<0.01)。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71,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77.27%)、鳞癌组阳性表达率(55.17%)高于正常组(26.09%)(P<0.05),上皮单纯增生组(36.3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皮异常增生组高于上皮单纯增生组(P<0.05)。染色程度变化趋势:上皮异常增生组最强,鳞癌组次之,正常组最弱。结论:c-jun参与了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CND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癌变中的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提取DNA,采用差示PCR技术检测CCND1基因的扩增,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验证差示PCR产物的确切性。结果差示PCR扩增显示,上皮单纯增生组无CCND1基因扩增倍率,与正常粘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45)。上皮异常增生组19例中7例出现CCND1基因的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正常粘膜组的4.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异常增生各组中,以重度异常增生最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16例中9例出现CCND1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6.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和异常增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癌和非转移癌的扩增率和平均扩增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D1基因的扩增与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G-CSF治疗不同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不同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临床选取四组患者: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n=1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DS组,n=10)、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组(药物组,n=20)(根据骨髓粒系增生程度再分为增生活跃组和增生减低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对照组,n=10).ELISA法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G-CSF受体(G-CSFR)的表达率及CD34+细胞比例;培养BMMNC,比较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集落数.比较AA组、MDS组和药物组进行rhG-CSF治疗的效果.结果 AA组和药物组的血清G-CS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AA组的G-CSFR表达率低于其余各组(P<0.05),但MDS组与药物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减低组G-CSFR表达率低于增生活跃组和对照组(P<0.05),但增生活跃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的CD34+细胞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0.05),但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和MDS组的CFU-G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和药物组(P<0.05),但AA组与MDS组、药物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hG-CSF治疗后,药物组疗效优于MDS组,MDS组疗效优于AA组(P<0.05).结论 rhG-CSF疗效与骨髓G-CSFR表达率、CD34+细胞比例、干祖细胞对G-CSF的反应性及内源性G-CSF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赵凯  范钰  沈琰  李新忠  张小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75-1477
目的:观察IGF-II、IGF-I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II、IGF-IR、PCNA在正常结肠粘膜组(A组,n=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B组,n=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C组,n=50)和结肠癌组(D组,n=20)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GF-II、IGF-IR、PCNA在结肠癌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大肠粘膜组相比表达有显著差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的凋亡指数(AD)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IGF-II、IGF-IR的表达与增殖指数(PI)成正相关、与AI成负相关;PI、AI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II、IGF-IR阴性和阳性中无显著性差异,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II、IGF-IR阴性和阳性中有显著差异。结论:IGF-II、IGF-IR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IGF-II、IGF-IR促进细胞片常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在结肠腺瘤痛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IGF-II、IGF-IR可作为结肠癌的预测指标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c-Myc及hTERT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Myc和hTERT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二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白斑48例、鳞状细胞癌4l例和lO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Mye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c-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21.43%(3/14)、52.94%(18134)、75.61%(311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hTER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7.14%(1/14)、32.36%(11/34)、58.54%(2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hTERT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4只,自由饮水和普通饲料饮食。模型对照组18只,中药高剂量组14只,中药低剂量组14只,均予自由饮水和高脂饲料饮食,8周后随机处死模型对照组大鼠4只,确定脂肪肝模型成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行中药灌胃,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称大鼠体质量,治疗8周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SOD.[结果] 大鼠血清IL-6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大鼠血清SOD比较: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可以显着减低血清IL-6浓度,此作用表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可以明显升高血清SOD浓度,此作用没有体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进  高飞  雷普  王贵荣  许平  徐虎  卜小斌  董滢 《安徽医学》2016,37(11):1381-1383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端结石且行微创取(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组3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组29例及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19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RLU组结石长径长于URL组和MPCNL组(P<0.05)。3组手术时间比较,RLU组 > MPCNL组 > URL组(P<0.05)。3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MPCNL组 > RLU组 > URL组(P<0.05)。MPCNL组和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URL组(P<0.05),但MPCNL组与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需行ESWL治疗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URL和RLU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对结石体积较大或URL失败患者,可选择MPCNL;对于URL或MPCNL手术失败者,可考虑采用RLU。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沈光银  冯俊  袁修银  任俊翠 《安徽医学》2018,39(9):1142-1145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MBSR进行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感受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3.17±2.89)分,干预组为(32.57±3.6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7.73±2.70)分,对照组为(32.97±2.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3.20±0.61)分,干预组为(3.27±0.5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为(1.77±0.57)分,对照组为(2.87±0.5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SR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及Ki67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表达的临床意义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3 8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标本PCNA及Ki67的表达。发现PCNA标记指数 (LI)除在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级别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Ki67的表达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Ⅰ与Ⅱ级别组间、Ⅲ与Ⅳ级别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CNALI与肿瘤体积成正比 (r =0 .97,P <0 .0 5 )。提示蛋白水平半定量检测脑星形细胞瘤PCNA的表达情况 ,结合病理学分级 ,可以客观地反映肿瘤的增生潜能、生长方式和组织学性质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马亚文  夏厚萍 《安徽医学》2019,40(5):493-495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病理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50 s/mm~2及800 s/mm~2时,观察组的DWI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DCE-MRI参数(Kep、K trans及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通过ADC值、DWI信号强度及DCE-MRI参数为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只1个月大雄性SHR,随机分成高血压对照组(C组,n=5)、洛沙坦组(L组,n=5)、帕立骨化醇组(P组,n=5)、洛沙坦与帕立骨化醇联合用药组(LP组,n=5),进行2个月不同干预。HE染色观察SHR左心室横断面变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麦胚凝集素对左心室细胞膜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变化,Image J软件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大小。Northern blot法观察心肌细胞中心钠素(ANP)和脑钠素(BN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肾脏中肾素蛋白水平表达,实时定量PCR观察肾脏中mRNA水平表达,RT-PCR法观察心脏中肾素mRNA水平改变。结果 与C组相比,P组出现左心室壁变薄,但LP组左心室壁变薄更明显,C组心肌细胞大且间质增生而LP组的细胞最小(P<0.01)、间质最少。心肌细胞中ANP和BNP的mRNA表达量在LP组最低(P均<0.05)。肾脏中肾素蛋白在L组表达水平最高、在LP组表达明显降低,肾脏中肾素mRNA在L组表达最高、在P组表达最低(P均<0.05),心脏中的肾素mRNA在L组表达水平最强、在LP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D类似物与洛沙坦在抑制左心室心肌肥厚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