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符合该筛查流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及高危组(17~23分),对3组患者的胃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共2 674例患者纳入研究,低危组1 694例(63.35%),中危组833例(31.15%),高危组147例(5.50%)。共检出胃癌73例,胃癌检出率为2.73%(73/2 674);3组患者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1.06%(18/1 694)、4.32%(36/833)及12.93%(19/147),3组患者间胃癌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中危组[2.04%(17/833)]、高危组[4.08%(6/147)]明显高于低危组[0.35%(6/1 694), P均<0.05]。 结论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就诊人群的胃癌检出率,而且同时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联合胃泌素-17(gastrin-17,G-17)(新ABC法)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胃部不适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576例。其中男275例、女301例,年龄40~72(5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联合胃泌素-17(gastrin-17,G-17)(新ABC法)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胃部不适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576例。其中男275例、女301例,年龄40~72(52±10)岁,内镜检查前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抗体、PGⅠ/PGⅡ的比值(PGR)及G-17检测结果,按照血清学新ABC法和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各自将人群分成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分析两种不同方法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检出情况,评价两种不同方法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及Gamma系数检验分析模型。结果 576例患者中,根据血清学新ABC法,低危组382例,中危组170例,高危组24例。三组胃癌检出情况分别为低危组1例(0.3%),中危组8例(4.7%),高危组3例(12.5%)。萎缩性胃炎检出情况分别为低危组89例(23.3%),中危组94例(55.3%),高危组18例(75.0%)。...  相似文献   

4.
血清学检查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勤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3):172-175
世界范围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其中胃癌死亡率最高。胃癌的发病率在各国之间有较大差异,是亚洲东部地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癌高发区,胃癌是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卫生系统健康体检人员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利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卫生系统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胃癌危险度评分,向中、高危体检人员发送筛查告知书,对愿意行胃镜检查的体检人员进行胃镜检查。分析胃镜检查结果。结果:2019年1—4月,卫生系统从业人员在南京医科大学上海松江临床医学院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查,随后对疑似阳性病例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和活检。后续针对阳性人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及外科手术)。比较胃癌风险分级的各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23例,检出胃癌19例(1.34%)。胃癌风险分级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88%(9/1 025)、1.76%(6/341)和7.02%(4/57)。对胃癌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03)。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共检出胃癌前病变87例(6.11%)。对胃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4/1 025)、5.87%(20/341)和5.26%(3/5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对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进一步风险分层,为内镜精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学标记物、胃黏膜镜下表现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被认为有助于评估发生风险,许多学者亦是以此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预测胃癌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文中归纳了目前已有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现有体系对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风险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8.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智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9,14(12):754-756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胃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其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蛋白评分系统预测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白蛋白(ALB、A)不足45 g/L标准患者的伴随疾病及既往疾病进行统计,将此影响因素按照一定的数值计入到ALB中.分析ALB、球蛋白(GLB、G)、A-G、A+G水平,按照统计学方法取值评估,构建胃癌及癌前病变评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胃癌大国, 积极推行早期胃癌筛查刻不容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也是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 我国学者于2019年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通过定量评分的方法精准筛选出真正的胃癌高危人群, 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其中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尚不足20%。因此了解胃癌前病变发病机制、做到胃癌的早期筛诊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并探讨目前胃癌前病变发病机制及胃癌早期筛查方法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今后胃癌前病变的干预及早期胃癌的筛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胃癌与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胃癌(GC)的发生过程.方法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对一组有胃粘膜病理诊断结果的自然人群进行随访观察,并配以嵌套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且在胃中不同部位的检出率与胃癌在相应部位发生的频率存在正等级相关关系;Dys发生胃癌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IM发生胃癌所需要的时间.结论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是在CAG基础上发生IM,进而产生Dys,最终导致癌变的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在胃癌高发区对35岁以上无症状、有胃病史及胃癌家族史者进行内镜筛查.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血清PG水平,结合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接受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Ⅱ值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内镜筛查共计918例,其中PG阴性718例(78.21%);阳性200例(21.79%),阳性人群中以40-60岁最多139例(69.50%);总体胃癌检出率7/918(0.76%),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7(71.43%),进展期为2/7(28.57%);PG阳性癌检出率3/200(1.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200(1.0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3/200(11.50%);PG阴性癌检出率4/718(0.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0/718(00.0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54/718(7.52%);PG阳性与PG阴性之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阳性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3(66.67%),胃癌诊断的敏感性42.86%,特异性78.38%.结论:以血清...  相似文献   

15.
AIM: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METHODS: MtMSI was measured with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in 68 case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40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30 cases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20 cases of dysplasia. RESULTS: MtMSI was observed in 12.5% (5 of 40) of chronic gastritis, 20.0% (6 of 30)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25.0% (5 of 20) of dysplasia and 38.2% (26 of 68) of gastric cancer. These findings showed a sequential accumulation of mtMSI in the histological progression from chronic gastritis to gastric cancer. An association of mtMSI with intestinal histological type and distal location was found (P=0.001 and P=0.002),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tMSI and age at diagnosis, sex, tumor size, depth of invasion, lymph node spread and clinical stages (P>0.05). CONCLUSION: MtMSI may play an early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gastric carcinogenesis pathway, especially in the intestinal type and distal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