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超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超排卵妊娠小鼠模型,获取孕4 d胚胎,观察获取卵母细胞的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并与自然周期排卵小鼠的比较.结果 超排周期组获取的卵母细胞的数目高于自然周期组;超排周期组的受精率(88.57%)和卵裂率(92.17%)与自然周期组的受精率(92.86%)和卵裂率(96.70%)相似,但超排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76.50%)和囊胚形成率(22.50%)低于自然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88.64%)和囊胚形成率(43.18%).结论 超排卵能增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数量,不影响受精和卵裂,但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影响卵裂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人类体外受精后的发育欠佳胚胎,行卵裂期移植或囊胚培养后,哪一种策略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患者入选标准:体外受精第3天(d3)所有胚胎均为发育欠佳胚胎(胚胎卵裂球数<6-细胞,或胚胎碎片为10%~20%).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卵裂期移植组(n =114)及囊胚培养组(n=106).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及植入率.结果 卵裂期移植组与囊胚培养组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8.6% vs 24.5%)、继续妊娠率(35.1%vs 24.5%)及植入率(24.5% vs 1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囊胚培养组具有较高的周期取消率(53.8%),卵裂期移植组的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囊胚培养组(38.6%vs 11.3%).结论 人类发育欠佳胚胎在卵裂期进行移植更加适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废弃胚胎继续培养的潜能,为今后利用废弃胚胎建立胚胎干细胞系提供参考.方法 将D1观察为无原核(0PN)、单原核(1PN)、多原核(≥3PN)和受精正常(2PN),D3评分为Ⅳ级的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率.比较年龄、受精方式、不同来源、D3卵裂球细胞数、D3胚胎碎片与囊胚形成率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43个取卵周期499个废弃胚胎进行继续培养,形成囊胚105个(21.04%),优质囊胚为24个(22.86%).年龄、不同来源、D3卵裂球的奇偶性、D2卵裂球的数目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方式、D3卵裂球数目、胚胎碎片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部分废弃胚胎有继续发育成囊胚的潜能,受精方式、D3卵裂球的数目和胚胎碎片情况可能为囊胚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共5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冻融胚胎类型分为3组。A组:冻融囊胚移植,共129个周期;B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共123个周期;C组(对照):冻融卵裂胚移植,共266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及 A、B两组间新鲜周期胚胎和冻融周期的囊胚形成率和取消率。结果 A、B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0.5%、61.2%、42.3%;67.5%、58.2%、40.2%)显著高于 C组(53.0%、42.5%、23.1%)(P<0.05);3组间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第3天优质胚胎与冻融胚胎复苏后的囊胚形成率(62.5%vs.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第3天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20.3%)(P<0.05)。结论冻融周期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冻融卵裂期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可获得较高的囊胚形成率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单个卵裂球的体外培养发育的观察,评估其细胞增殖、囊胚形成以及细胞发育分化.方法 收集临床体外受精周期中第3天新鲜废弃胚胎,分离单个卵裂球后即移至囊胚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裂球的生长情况,分析体外发育单个卵裂球的增殖情况、囊胚的形成时间以及效率,并对形成的囊胚进行细胞染色计数,总结单个卵裂球体外培养的发育规律;并且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囊胚的多能性标记物Oct3/4的表达,初步探讨单个卵裂球的发育极性.结果 收集第3天新鲜废弃胚胎,共分离并进入研究的单个卵裂球596个,卵裂球形成细胞融合在分离后的48 h,囊胚形成则在分离后的72 h,而且生成的囊胚体积较小,大部分内细胞团结构不明显,卵裂球增殖率分别34.1%;囊胚形成率为8.6%,而同期收集的废弃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2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分离卵裂球培养第4天形成的囊胚进行细胞计数,中位细胞数为24.6;对所形成的囊胚分析Oct3/4的表达发现,只有25.0%囊胚可表达多能性标志物(Oct3/4),而且囊胚表达多能性标记物的细胞数很少(2~5个).结论 普通胚胎发育规律比较,单个卵裂球的囊胚形成时间延迟1d,囊胚形成率较未分离的废弃胚胎低下;而且单个卵裂球的分离培养可能对细胞的全能性或者极性发育存在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继续囊胚培养筛选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胚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生殖中心142例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 D3)移植、冷冻保存后剩余的538枚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至第6天(D6),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并将其按不同卵裂球数和评级分为4组(4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5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6~9细胞Ⅲ级胚胎组和>9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比较4组间囊胚形成的情况。结果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65.6%,优质囊胚率为51.3%,其中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55.6%、56.6%、70.4%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囊胚率分别是8.9%、32.6%、61.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囊胚培养能有效筛选出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8.
庞敏  张丹  张坤  李维娟  陈博 《新疆医学》2012,42(10):25-29
目的:探讨在新鲜周期中,经ⅣF/ICSI-ET、冷冻后的剩余胚胎在体外继续培养至囊胚的意义。方法:在新鲜周期中,将D3天发育的胚胎选择评分较高的进行移植,部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后,所剩余的胚胎通过序贯微滴培养法在体外继续培养至囊胚阶段,将优质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在未妊娠患者下一周期将其解冻、移植,比较同时期D3通过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卵裂期胚胎与囊胚期胚胎的植入率、妊娠率、单胎率和多胎率。结果:422例不孕症患者D3天移植冷冻后剩余的胚胎1842枚形成囊胚437枚(23.72%),优质囊胚315枚(17.10%);将优质囊胚行玻璃化冷冻;其中42例患者的62枚囊胚在下一周期解冻后移植,其植入率(41.94%)极显著高于243例患者的536枚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移植的植入率(20.90%)(P<0.01);而妊娠率(54.76%)显著高于解冻后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率(36.63%)(P<0.05);但是单胎率(71.26%vs 85.71%)和多胎率(28.74%vs 13.6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囊胚体外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剩余胚胎,最大限度地利用胚胎,从而提高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卵裂期胚胎、囊胚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妊娠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患者共185周期的妊娠情况;其中卵裂期胚胎冷冻解冻后移植者127周期,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者42周期,囊胚冻融后移植16周期.结果 玻璃化冷冻解冻患者共185周期,移植176周期,获得妊娠75周期,妊娠率42.61%;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移植者,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者,囊胚冻融移植者复苏率分别为96.76%(299/309)、95.83%(161/168)、94.12%(32/34),着床率分别为22.37%(66/295)、23.44%(15/64)、50%(14/28).妊娠率分别为40.94%(52/127)、33.33%(11/33)、75%(12/16).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的患者共42人,其中有9人未形成可移植囊胚而取消移植.其他两组解冻后没有取消移植的例数.结论 3组的玻璃化冻融复苏率无统计学差异.囊胚冷冻解冻能获得较高的着床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囊胚培养及移植在体外受精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的结局。方法选取因单纯输卵管因素及男性因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219例,其中选择卵裂期胚胎移植者117例,选择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者102例。受精后早期胚胎培养采用Gamate1(G1),囊胚培养采用Gamate(2G2)。比较两组的胚胎植入率、妊娠率,以及移植胚胎数与多胎率、流产等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囊胚期组和卵裂期组分别有15例和7例取消移植周期,实际移植周期分别为87个和110个。采用G1/G2序贯培养,囊胚形成率为32.19%。囊胚期组和卵裂期组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0%、50.6%和19.1%、34.5%,以囊胚期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0.05)。移植2~3个卵裂期胚胎与移植1~2个囊胚比较,可明显减少多胎妊娠例数。结论囊胚期胚胎移植可明显提高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在第5天新鲜移植Gardner I期,Ⅱ期囊胚的临床结局,探讨最佳的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人胚共培养对胚胎体外发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是否促进d3质量差的人胚胎的囊胚发育。[方法]使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受精后第3天(d 3)质量差的胚胎共培养,对照组使用Quins囊胚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观察各阶段囊胚形成率,检测囊胚总细胞数。[结果]d5共培养组12.3%胚胎开始出现早期囊腔化,d 6 7.4%胚胎出现囊腔扩张,4.2%的胚胎d 7孵出。而序贯培养组d 5仅4.2%胚胎开始早期囊腔化,d 6仅1.5%胚胎出现囊腔扩张,d 7仅0.6%的胚胎孵出,表明共培养组囊胚形成率更高,囊胚发育速度快于对照组。此外,共培养组囊胚总细胞数更多,d 6扩张囊胚总细胞数为62.6±13.4,而未扩张囊胚总细胞数26.1±8.9,分别高于序贯培养组。[结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与 Quins囊胚培养液序贯培养比较,前者更能促进d 3质量差的人胚胎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3.
囊胚培养及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囊胚培养及移植技术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IVF ET的 2 4例患者共 2 92个卵子采用Quin’s培养基 +10 %人血清白蛋白进行序贯培养及囊胚移植 ,与传统培养 D3(第3天 )移植进行比较 ,分析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妊娠率 ,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囊胚培养组移植胚胎数明显低于传统培养组 (P <0 0 0 1) ,而妊娠率略有提高。并于 2 0 0 2年 2月 8日诞生了贵州省首例囊胚培养及移植的试管婴儿龙凤胎。结论 :采用适合的培养液进行囊胚培养 ,可减少胚胎移植数目 ,提高IVF ET的妊娠成功率 ,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囊胚的发育阶段及其内细胞团、滋养层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为囊胚冷冻时机的把握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解冻胚胎选择提供帮助.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单囊胚FET周期的患者资料,依据囊胚扩张/孵出状态及囊胚质量将囊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酚A(BPA)对囊胚发育和植入的影响。方法 对妊娠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100、300、600 mg/(kg·d)BPA组和对照组,将BPA处理组的孕鼠从妊娠的0.5~3.5 d灌服100、300和600 mg/(kg·d)BPA,着床点染色,统计胚胎的着床数和着床率,检查植入前囊胚的发育和孵化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孵化囊胚的卵裂球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的表达。结果 300 mg/(kg·d)BPA显著降低了孕鼠的着床点数和着床率,而600 mg/(kg·d)BPA处理的孕鼠未观察到着床点,抑制了胚胎的植入。不同浓度的BPA对妊娠第4天囊胚发育率和囊胚总细胞数无影响,但300和600 mg/(kg·d)BPA显著降低了囊胚的孵化率,提高了孵化囊胚中凋亡细胞的数量。结论 高浓度的BPA损伤了附植前囊胚的发育,影响了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冻融囊胚周期解冻后体外培养的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首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其中38个囊胚解冻周期在排卵或肌注黄体酮后4天进行解冻复苏,培养16~18 h后进行移植(16~18 h组),117个囊胚解冻周期在排卵或肌注黄体酮后4天进行解冻,培养2~3 h后移植(2~3 h组),对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原发不孕比例、自然周期比例、移植胚胎枚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例、移植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等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原发不孕比例、自然周期比例、移植胚胎枚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例、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6~18 h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2~3 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6~18 h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2~3 h组(P<0.05)。结论解冻囊胚培养2~3 h移植,能够有效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Culturing of human embryos in optimal conditions is crucial for a successful in vitro fertilisation (IVF) programme. In addition, the capacity to assess and rank embryos correctly for quality will allow for transfer of the potentially ‘best’ embryo first, thereby shortening the time to pregnancy, although not improving cumulative pregnancy and live birth rates. It will als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le embryo transfers, thereby increasing safety for mother and offspring. Time-lapse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able culture condi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continuous viewing and documenting of the embryo throughout development. However, so far, even when embryo quality scoring is based on large datasets, or when using the time-lapse technology, the morphokinetic scores are still mainly based on subjective and intermittent annotations of morphology and timings.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ful algorithms for widespread use is hampered by large variations in culture condi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IVF laboratories. New methodology, involving machine learning, where every image from the time-lapse documentation is analysed by a computer programme, looking for patterns that link to outcome, may in the future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and non-biased embryo s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