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85例,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将其中伴神经和脉管侵犯的33例作为观察组,不伴神经和脉管侵犯的52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常规序列、DWI联合DCE扫描。比较两组及不同分化程度瘤体的ADC、eADC及PEI、TTP、MTE、SER、MSI值的差异;比较瘤体ADC值、eADC值、PEI值及三者联合对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瘤体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eADC值、PE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瘤体ADC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eADC值、PEI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瘤体ADC值、eADC值、PEI值及三者联合对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的诊断效能比较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特异度高于eADC值、PEI值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WI联合DCE-M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扫描,能够有效评估其分化程度和神经脉管侵犯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灌注参数术前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B)等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的临床、DCE-MRI及术后病理资料。2名医师分别在术前DCE-MRI伪彩图上勾画靶区,得到半定量灌注参数: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及正性增强积分(PEI),计算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各参数与术后病理TB等级的相关性。将出芽1级及2级纳为低-中级别TB组,3级纳为高级别TB组,绘制各灌注参数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LARC患者纳入高级别TB组7例,中-低级别TB组65例。2名医师测量得到的MSI、MTE、PEI、TTP各参数ICC值分别为0.724、0.980、0.803、0.743。参数PEI和MSI与TB等级呈正相关(P<0.05)。参数PEI与MSI的ROC分析均表现出比较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10及0.784,准确度分别为87.5%与63.9%。结论:DCE-MRI的参数指标PEI和MSI与LARC肿瘤出芽等级之间具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3.0T盆腔MRI检查(包括T1WI、T2WI、DWI、DCE)及血清HE4检测。对DCE-MRI及DWI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测量病灶的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最大下降斜率(MSD)和ADC值。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EAC分成高级别组(G3)和低级别组(G1~G2),比较两组间各项MRI后处理参数及血清HE4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单一有效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对EAC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EA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PEI、MSI值及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5 T MRI中乳腺肿瘤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是否对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共计44个病灶),分别测量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增强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结果给药前后DWI图像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给药前后的ADC值(t=-4.023, P=0.001)及eADC值(t=4.082,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给药前后的ADC值(t=-1.700, P=0.103)及eADC值(t=1.341, 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系统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系统性淋巴瘤及26例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的DWI.观察DWI信号强度,并测量病变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病变间的ADC值、eADC值差异.结果 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在DWI上均呈高信号,但各b值组二者间ADC值及eADC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b=1000 s/mm2时,其间差异最显著,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0.67±0.14)×10-3 mm2/s和(1.03±0.14)×10-3 mm2/s,eADC值分别为(0.52±0.07)×10-2和(0.36±0.05)×10-2,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鉴别二者的ADC值及eADC值的诊断阈值分别为0.834×10-3mm2/s和0.439×10-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2%、94.4%和91.7%、96.2%.结论 DWI的ADC值及eADC值有助于区分系统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块(脊索瘤15例,骨巨细胞瘤16例)磁共振DWI和DCE-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统计ADC值、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增强峰值(EP),分别比较两组参数(ADC、TTP、MCER、EP),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DC、MCER、EP鉴别诊断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93.7%; 75%、100%; 91.7%、86.7%。三种参数AUC分别为0.858;0.883;0.950。脊索瘤TIC曲线Ⅰ型13例(86.7%),Ⅱ型2例(13.3%);骨巨细胞瘤TIC曲线例Ⅱ型5例(41.7%),Ⅰ型7例(58.3%)。结论:DWI和DEC-MRI有助于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各参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26个.47例均行常规MRI、DWI及DCE-MR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最大信号强度(SImax)及达峰时间(Tpeak),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信号增强率(rSER)及信号强度差值(S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的ADC值、rADC值、MSI、rMSI、SER、rSER、SImax、SId、Tpeak分别为1.55、0.82、929.9、6.8、42.6、3.2、2 557.5、1 890.2和503.6,恶性病变则分别为0.97、0.51、1 487.5、10.2、100.5、6.0、2 472.6、1 770.0和214.7,其中SImax和SId在良恶性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以以上参数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00).结论 DWI及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4d行DCE-MRI、DWI及常规MRI扫描,动态观察信号最大上升斜率(MSI)、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各类表观扩散系数值等参数的变化,分别于第3、4天MRI扫描结束后各处死10只行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并与MRI各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Ktrans及Kep值逐渐增加,ADC3b及ADC10b值逐渐减低(P<0.05).Ktrans、Kep、MSI及ADCperf 4个参数间相互存在正相关性;而Ktrans分别与ADC3b及ADC10b之间存在负相关性.Ktrans、Kep、MSI及ADCperf值分别与MVD计数及VEGF强度表达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其中以Ktrans与MVD计数相关性最强(r=0.715,P=0.000).结论:DCE-MRI及DWI技术获得的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可以作为影像生物标记物无创性的评价肿瘤血管的生长,其中DCE-MRI中定量参数Ktrans、Kep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卵巢病变定性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像(DWI)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73例81个病理证实的卵巢病变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比较不同性质病变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差异.结果 良、恶性卵巢肿瘤间囊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2.755×10-3 mm2/s和6.455×10-2,而实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195×10-3 mm2/s和29.55×10-2.结论 DWI ADC值和eADC值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b值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现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3例肝脏恶性肿瘤及40例良性占位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计算低、中和高b值时病灶的ADC值和eADC值及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低、中b值时,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转移瘤、肝脓肿之间,肝细胞癌(HCC)与肝脓肿之间,ADC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高b值时,在血管瘤与HCC、肝内胆管细胞癌(CCC)及FNH之间,FNH与转移瘤、CCC、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CCC之间,及转移瘤与HCC、CCC之间,ADC值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FNH与转移瘤、肝脓肿、CCC之间,肝脓肿与HCC之间灌注ADC和eADC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eADC值在HCC和CCC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ADC和eADC值,恶性肿瘤采用高b值、良性病变采用低中b值得到ADC和eADC值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DWI、DCE-MRI诊断骶髂关节(SIJ)急性炎症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骶髂关节炎患者及18例志愿者(对照组),对所有60例受检者行双侧骶髂关节 MR平扫、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TIRM-T2WI序列上骨髓信号是否增高将42例患者分为急性炎症组(18例)和非急性炎症组(24例)。对急性炎症组患者进行SPARCC评分。描绘时间-信号曲线(TIC)并对其进行分型;计算、测量各组骨髓区的增强因子(Fenh)、增强斜率(Senh)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急性炎症组患者的SPARCC评分、ADC值及Fenh三者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炎症组SPARCC评分为(21.06±7.20)分。TIRM-T2WI、DWI及DCE-MRI分别检出35、34、36侧关节面下急性炎症,三者间检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急性炎症组病变区ADC值、Fenh及Senh均高于非急性炎症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1.591、62.080、11.097,P值均<0.01);非急性炎症组与对照组上述三个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炎症组TIC表现为快速上升平台型(72.22%)和持续快速上升型(27.78%);非急性炎症组和对照组TIC均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急性炎症组的SPARCC评分与ADC值、SPARCC评分与Fenh、ADC值与Fenh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673、0.723,P值均<0.05)。结论:DWI、DCE-MRI检出SIJ急性炎症的能力相当;通过计算ADC值、Fenh及Senh可对炎性病变程度进行量化评价,DWI、DCE-MRI对SIJ急性炎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参考区域模型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Luminal-A型乳腺癌(LABC)和Luminal-B型乳腺癌(LBBC)分型的诊断价值及与生物标志物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为luminal 型乳腺癌102例。采用Siemens 3.0 T超导MRI扫描仪,行MR常规乳腺扫描、DCE-MRI及DWI扫描,获取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运用后处理软件(Omni-Kinetics)测量灌注参数(Ktrans和Kep),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Ktrans值联合ADC值对luminal型乳腺癌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LABC与LBBC的平均Ktrans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Ktrans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01<0.05),而ADC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00<0.05),Kep值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392>0.05)。ROC曲线分析,当Ktrans和ADC值的阈值分别取0.724/min和0.853×10-3mm2/s时,鉴别LABC与LBBC的敏感度分别为74.5%、63.3%,特异度分别为63.3%、76.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741,联合Ktrans和ADC值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1.0%、71.0%、0.777。结论:Ktrans值及ADC值与Ki-67表达有明显相关性;DCE-MRI参考区域模型(Ktrans值)和DWI(ADC值)有助于luminal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且两者联合对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医科达公司Leksell Perfexion伽玛刀,周边剂量为14~21 Gy.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采用Functool 9.4.05a软件计算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结果 26个采用伽玛刀治疗的转移瘤病灶,其治疗前体积、ADC及eADC值分别为(5.685±4.582) cm3、(1.068±0.417)×10-3 mm2/s和0.377±0.128;而伽玛刀治疗后1月分别为(3.402±3.668) cm3、(1.355±0.472)×10-3mm2/s和0.286±0.103.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后体积(t=3.138,P=0.004)、ADC值(t=3.133,P=0.004)及eADC值(t=4.190,P=0.000)的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可以早期反映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变化,有助于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方法: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行DWI扫描。分析DWI图像,测量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和eADC值。结果:DWI图上,血吸虫病灶和灶周水肿均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脑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78±0.98)×10^-4mm^2/s、(15.41±1.87)×10^-4mm^2/s和(8.48±0.92)×10^-4mm^2/s,eADC值分别为0.23±0.02、0.20±0.04和0.43±0.04。结论:磁共振DWI和ADC、eADC值测量可为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绝经期前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BPE)特征,探讨多模态MRI定量预测乳腺BPE的价值。方法搜集50例行乳腺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g, DWI)及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DCE-MRI)检查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检查均在月经周期结束后1周内完成。依据BI-RADS 2013标准,将乳腺BPE分为轻微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及明显强化;轻微-轻度强化归为低BPE组,中度-重度强化归为高BPE组。分别对各类BPE的ADC值及DCE相关参数进行测量。DCE相关参数包括:信号增强比SER,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正性增强积分PEI。多模态参数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乳腺实质BPE区TIC曲线Ⅰ型36例,Ⅱ型11例,Ⅲ型3例。BPE呈轻微强化7例,轻度强化25例,中度强化13例,重度强化5例。32例归为低BPE,18例归为高BPE。低BPE组ADC、SER、MSI、MSD和PEI值分别为(1.46±0.32)×10~(-3)mm~2/s、88.18±6.81、38.62±4.58、35.38±3.83和35.22±4.36,高BPE组ADC、SER、MSI、MSD和PEI值分别为(1.34±0.11)×10~(-3)mm~2/s、90.15±7.90、42.19±8.26、36.07±3.61和37.98±4.15。与低BPE组比较,高BPE组的ADC值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ER、 MSI、MSD和PEI值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以ADC=1.33×10~(-3)mm~2/s阈值,预测高BPE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3、72.2%和78.1%。结论多模态MR尤其是DWI-ADC值对预测绝经期前乳腺BPE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水肿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25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行3种b值DWI检查,比较兴趣区域信号值(S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b值的关系。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各兴趣区SI、ADC值均降低,SI值在瘤周区域下降最多,ADC值在瘤体区域下降最多。不同b值时瘤体的ADC值与SI值与瘤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3000s/mm2时SI、ADC值对瘤体、瘤周鉴别能力最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0.0%,81.5%,87.0%及96.0%,84.0%,87.5%,84.6%。结论:b值为3000s/mm2时对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瘤周鉴别能力最佳,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上乳腺癌癌周间质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行乳腺 MRI 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共31例(所选病例均为单侧单中心发病)。测量乳腺癌病灶与病灶周围组织不同方向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增强率(S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面 DWI 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ADC 值显著低于病灶周围组织;乳腺癌周围组织同一层面不同方向的 ADC 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病灶的第1层(范围约5mm)的 ADC 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 <0.05);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侧乳腺组织的平均 ADC 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2.496,P =0.000)。横轴面动态增强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SER 显著高于病灶周围组织;但病灶周围组织各层面之间 SER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周围组织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的 SER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 动态增强的 SER 及 DWI 成像的 ADC 值对乳腺癌与癌周间质组织的判别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确定乳腺癌范围及手术切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8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活动组18例,稳定组10例,所有病例均行双腕关节MRI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检查,分析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强化率(EER)、平均强化率(AER)及最大强化率(MER)、达峰时间(TTP);采用秩和检验评价两组间量化参数的差异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及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的相关性,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对RA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组及稳定组RA间的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和EER、AER、MER、DAS28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EER、AER、MER与DAS28呈正相关,TTP与DAS28呈负相关。ADC值和EER、AER、MER及TT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72、0.797、0.944、0.944,均有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与DWI可以从血流动力学及水分子弥散受限两方面对RA活动性进行双重量化,诊断效能较高,值得推荐;而对于不能耐受造影剂的患者可考虑单独采用DWI扫描,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