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裕  姚丹霓  肖莹  蔡彦 《新中医》2007,39(10):74-75
免疫性不孕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抗精子抗体(AsAb)的产生机制、对生殖过程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研究颇深,但治疗措施局限,主要方法有使用避孕套、治疗生殖感染、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宫腔内人工授精等,但常难奏效。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局限于一般的临床观察,方法各异,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凉血祛痤汤治疗寻常痤疮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痤疮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雄激素及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采用性激素类药、抑制皮脂腺活性、控制角化过程和炎症及抗微生物治疗等,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并有一定的耐药性。中医药治疗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优势。笔者运用白拟凉血祛痤汤治疗痤疮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方法: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不同发病机制及相关中医药治疗的归纳分析,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特点。结果: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有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整体调整、疗效长久的优势。结论:已有的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学说相互交叉,从不同角度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归纳现代医学及中医学治疗该病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发展趋势。结果:分型论治、辨证论治、补肾助阳中药的应用,在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中医药对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肾功能逐渐丧失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的广泛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生理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众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因子与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并且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中医药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就m TOR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及中医药对该通路影响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旨在了解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抗肾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腹泻是下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腹泻主要以对症止泻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从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药理学研究以及机制探讨方面综合论述了功能性腹泻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杰 《中医研究》2023,(11):14-17
过敏性皮肤病病机复杂,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日久难愈。治疗过敏性疾病首选抗组胺类药物,但该类药物存在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等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易发生耐药性、肝肾毒性及停药易复发等问题。中医药从调理体质入手,辨证论治,从心火、心主血脉功能、心神角度阐述心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针对此发病机制,分析重镇安神类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功效特点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彦晶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39-2140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隋代《古今录验方》中有关消渴的论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香,皆消渴病也”。这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的定义基本相合。通过古人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论述,现代医学方面对瘀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客观存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及应用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中的例证,进一步探讨了瘀血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的在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实验,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9.
姚玉庆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04-1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常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本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变化及生化异常,无具体的器质性病变。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采用镇静、抗痉挛及止泻或通便等药物对症治疗,其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IBS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关节炎(GA)是一种以嘌呤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性风湿病,以受累关节反复发作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急性发作或慢性迁延。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尿酸升高、炎症因子参与、抗氧化应激减弱、细胞凋亡、肠道菌群失调及骨代谢失衡等密切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GA具有易诊难治,复发率较高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以服用秋水仙碱、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及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为主,短期疗效显著,然而长时间使用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中医药不仅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可通过各活性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多个环节从而发挥协同治疗的功效,目前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基于此,该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机体尿酸水平、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提高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调节细胞凋亡及骨代谢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GA的发病机制,并为中医药防治G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一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湿疹是婴儿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不良反应居多。近年来,中医诊疗婴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依据婴儿湿疹的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且简便验廉,不易复发。本文查阅文献,通过对中药内服、外洗、湿敷、脐疗等方法的总结,梳理婴儿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虽然现代医学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病因治疗不能取代抗纤维化治疗,目前针对肝纤维化仍未能研制出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在促进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逆转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文章在对乙未年(2015年)的运气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探讨乙未年肝纤维化的发病、临床表现、治法、选用药物及养生保健等规律,以期为2015年肝纤维化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对称性麻木及疼痛感异常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治疗DPN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缓解临床症状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特点。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及现代医学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结果: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各有优势和不足,中医药可从多靶点、多种途径防治短暂性脑缺血。结论:中医药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疗效显著,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腹泻是现代医学中较为多见的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止泻为主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有着显著优势。本文从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辨病治疗等方面论述了功能性腹泻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阅读大量与血管性痴呆(VD)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献,寻找VD在现代医学中的发病机制及辨证分型,分析目前对VD的认识及科研成果。该文从实验与临床两个方面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VD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手术是胃癌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GD)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G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缺乏高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较为局限,难以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存在治疗困境。PGD可归属于中医学“呕吐”“痞满”“胃反”“腹胀”“肠痹”“肠结”等范畴。近年来,众多中医药学者对胃癌PGD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基于此种研究背景,文章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相关文献,分别从PGD的现代医学认识、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胃癌PGD方式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内外治法,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该文系统整理了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治疗措施,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治法思路,归纳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不足,并对未来中医药治疗胃癌PGD的研究方向进...  相似文献   

19.
稳定型心绞痛是近些年来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现仍以胰岛素抵抗机制等学说为主。现代医学通常以降糖药物合并抗心绞痛药物及降脂药物同时使用以求全面治疗,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不仅能减轻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累及四肢末端,致残率较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免疫机制的研究方面。临床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集中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戒烟的重要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日趋一致。众医家多采用辨证论治,专方、验方加减治疗,中医外治法及中成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