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针对有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将其分为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142例与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9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出14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59.4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OR=2.685,P=0.003;高血压史:OR=3.958,P=0.001;糖尿病史:OR=2.957,P=0.001;LDL-C:OR=1.936,P<0.001)。结论: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具有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及早实施临床早期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年龄是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颈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年龄是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周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腩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以及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将斑块分为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分析斑块性质与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有斑块者39例,占总数的62.9%,其中不稳定斑块者16例,稳定斑块者23例.在各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对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而吸烟与高血糖对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超声能够检测不稳定斑块,对合理干预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2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1配比法选取在门诊参加健康体检的250例中青年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总胆固醇(OR=1.480,95%CI:1.035~2.117)、高甘油三酯(OR=1.304,95%CI:1.034~1.644)、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806, 95%CI:1.227~2.656)、高空腹血糖(OR=1.215, 95%CI:1.077~1.371)、高血清尿酸(OR=1.004,95%CI:1.001~1.007)、高血压病史(OR=24.422, 95%CI:14.452~41.271)、吸烟史(OR=1.791, 95%CI:1.074~2.986)、饮酒史(OR=2.292,95%CI:1.395~3.764)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83,95%C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0例,以是否伴有缺血性脑卒中(IS)包括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EH +IS,n=106)和单纯高血压组(EH,n=74),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斑块有无、斑块部位、斑块性质、数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增厚,并进行比较;同时,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和是否发生脑卒中作为因变量,选择性别、年龄、尿酸、总胆固醇、血糖、HDL-C、CRP、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舒张压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EH+ IS组与EH组比较,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72.6%比43.2%,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发生的部位、形态、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68,OR=1.071,95% CI=1.030 ~1.113,P=0.001);颈动脉斑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5.225,95% CI =2.293 ~11.907,P=0.001).结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无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HT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抽取同期96例非HT病例做对照组.列入包括梗死面积、栓塞性脑梗死、应用抗凝、溶栓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尿蛋白阳性等20项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可能与HT有关的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5项,根据OR值的大小排列为:梗死面积(OR=3.47,95%CI:1.39~8.70,P=0.008)、栓塞性脑梗死(OR=3.43,95%CI:2.42~4.88,P=0.000)、抗凝及溶栓治疗(OR=2.97,95%CI:1.84~4.79,P=0.000)、高胆同醇血症(OR=2.71,95%CI:1.31~5.59,P=0.007)、尿蛋白阳性(OR=2.10,95%CI:1.47~3.00,P=0.000).结论 梗死面积、栓塞性脑梗死、应用抗凝、溶栓治疗、高胆同醇血症以及尿蛋白阳性是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发生HT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及死亡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参数可能与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近几年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MicroRNAs(miRNAs)的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能够调控基表达的非编码微小RNA,其参与了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生命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miRNAs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155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97例)与非脑卒中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结果脑卒中组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非脑卒中组以硬斑为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颈动脉软斑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次日空腹血糖、空腹TC、TG、LDL-c、颈动脉狭窄、心电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压急剧下降、空腹高血糖、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发生脑卒中后的早期急剧降压、高血糖、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高血脂等构成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给予2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其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分析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检查分为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61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2例),测定空腹血糖、尿酸、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尿酸、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加(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也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加重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伤,促进了血栓的形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高血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进展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彩超进行分析。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血压下降>30%后病情加重者,进展组有16例(33.3%),非进展组有3例(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有高血糖者26例(54.2%),非进展组有11例(2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38例(79.1%),非进展组有12例(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形成且造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进展组有19例(76%),非进展组有8例(3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合理降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降至目标值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停用他汀对LDL-C值、颈动脉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1月间因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随访的72例LDL-C达目标值1.8mmol/L以下且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组(A组,n=36)和暂停他汀的对照组(B组,n=36)。比较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LDL-C维持于低水平,而B组LDL-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易损斑块比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肝、肾、肌损害及脑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即使降脂达目标值以下,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有利于维持LDL-C于低水平,并有利于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发展进程,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陈品 《中外医疗》2013,(31):63-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8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为32.6%,检出率为8.1%,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溃疡斑和缺血性脑卒中呈现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2例缺血性脑卒中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研究组)与42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对照组)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的 D- 二聚体(D-D)、 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NO水平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未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且存在明显相关性,故可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访1年,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男性复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3).家族有脑卒中史组脑卒中复发率为33.33%,无家族史组复发率为15.55%(P=0.001).脑卒中并高脂血症(P=0.000)或糖尿病(P=0.004)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升高.随着尿蛋白(P=0.02)及尿酮体(P=0.04)的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也增加.心电图异常结果与脑卒中的复发关系显著(P=0.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男性及有糖尿病史和尿蛋白阳性可能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蛋白、尿酮体及心电图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