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气”理论是《四圣心源》的核心理论,黄元御认为中气乃脾胃升降的枢纽,中气健运则升降相宜,四维运转,中气不运则升降失司,百病乃生,治疗时当首重中气,此理论广泛运用于反胃、噎膈、鼓胀、便秘、泄泻、痢疾及吐血、便血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之中,这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此从中气与四维的关系、中气与气血化生的关系及中气与水湿形成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其病机认识。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基于诸多医家对“中气”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出以扶阳抑阴为治疗大法,以健运中气为基础,注重调节四维运转、气血运行,同时注重协调肝脾关系的治疗特色,为临床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及下呼吸道感染。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气充沛,四象升降相宜是生命物质活动的基础。故在临床诊治支气管扩张症过程中,可基于“一气周流论”,重视调补中焦枢纽之气机升降,以使中气旺而四维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气"理论来源于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本文从"中气"理论探寻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与"中气"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认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责之思虑伤脾,脾阳虚弱,中气无力斡旋,四维皆病,气机不畅,阴阳失调,病机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以阳虚夹湿为主,治疗上以温阳补土为大法,四维兼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4.
张金泽  仪凡  张广中 《中医杂志》2023,(20):2153-2156
《四圣心源》作为清代医家黄元御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强调枢轴整体观,一气周流,尤重中气。在辨病论治的基础上,黄元御认为六气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原因,提出六气生理与病理互推以把握基本病机,并在基本病机上针对患者个体化六气盛衰开出具体处方,其诊疗体系可概括为建立在枢轴整体观基础上的“辨病-疾病根原-辨六气盛衰-个体化病机-处方”模式。黄元御的诊疗体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考  刘厚强  蔡彦 《新中医》2023,55(14):220-224
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基于“一气周流”气机运动理论,认为咳嗽的根源在肺胃,中气不 足、其根阳虚是咳嗽的主要病机。依据此病机将咳嗽分为湿嗽与燥咳,治疗上主张重用辛温补中之品,配合解 表、清肺、降气诸法,随症加减,其学术思想对后世研究和治疗咳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对人体气机的独特认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黄元御著作中有关“一气周流”理论、历节病及血证的论述,结合古今文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的病机为脾湿致肝风、肾寒、肺燥,其具体治法当为温补脾肾、疏肝清肺、调畅气机等,这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主要发病机制为抗食管反流的防御屏障与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失去平衡。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认为该病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清·黄元御提出“中气枢轴”这一概念,重视中气的“枢轴”作用。“中气枢轴”失调会影响气机的运行,通过恢复“枢轴”的正常运转,平衡全身气机的升降运动,使身体功能恢复。该文以黄元御“中气枢轴”理论为指导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四圣心源》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晚年代表作,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著作中理论部分推重运气学说,具体临床治疗则重视脾土中气,其燥湿疏木的治疗大法与大司天运气规律相合,从中看出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四圣心源》中将之落实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启示。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多为中气虚衰、太阴寒湿,治疗用药重在培补中气、顾护下元。  相似文献   

11.
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黄元御认为可以从中气升降失常、中气衰微、阳明之主气燥金辨治,归根结底依然是水寒土湿木郁,治疗上主张温肾暖脾达肝。陆家龙教授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血亏虚、阴虚血燥、气机失调,并结合“燥为虚证”的观点,指出临证治疗不能一味温阳温肾,应辅以健脾润肠之剂,选药上应补气养血润燥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12.
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中气脾胃论”,认为惊悸总由中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精神不交为直接病因,胆胃之气不降乃基本病机,分为心火上炎、心虚胆怯、脾虚湿困、肾虚水寒四种证型,辨治从脾胃入手,调理人体气机,降心火、顺胆气、除脾湿、温肾寒,以达到治疗惊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元御重视中气及阴阳升降,临证力主顾护中气及调整阴阳,对多种疾病论治都有独到的见解。对黄元御《四圣心源》所述泄利学说进行初探,总结其主要病机、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为临床治疗泄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黄元御目病辨治主要临床经验与治学思想并择医案予以介绍。通过解析黄元御对于目窍生理及病理的阐述,讨论其对目病病机的认识,并通过方剂分析探索黄元御治疗目病的用药特点及辨治目病的指导意义。黄元御认为目病标在浊气逆冲,机在脾陷胃逆,根在水寒土湿,重视中气在目病辨治中的作用,用药亦强调脾胃之气、升清降浊。特别是因其为庸医损目而以身立案,深刻揭示了其目病辨治思想内涵以及成果,为后世医家广泛传承,应用于临床每得良效,是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土居中央,斡旋气机,左旋木火生,右转金水降,气机回环,如圆运动。”后世医家总结为“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目前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对中风病诊治起到指导作用。黄氏认为中气亏虚贯穿中风病发病始终,通过调整气机,可以促进中风病的恢复,因而在“一气周流”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风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深刻阐述了人体气机等升降出入以及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认为心衰的病机为心肺壅滞,气机不畅;命门火衰,枢轴不利;土败湿盛,四象无序。心衰之病症状多变,虚实交杂,治病须求本,当恢复气机的升降,同时应注意顾护中气,使中气流而不滞,四维转而不息,方得其功。文章旨在探求心衰的病机,为心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从“中气升降”论治血证颇有特色。阐述生理病理多以中气升降立说,认为脾胃中气为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精神之化源,是赖以升降之轴心,论治血证多从阳衰土湿、水寒木郁立论,以燮理中气升降立法,环顾四维,与一般医书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清代御医黄元御,一生著作颇丰,详细论述了理、法、方、药各部内容。其理论观点独特,体系完整。因此,近年来黄元御学术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四圣心源》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书中以重阳、重中气思想为线索阐述了病机及治疗思路,在治疗热证方面亦有明显的温阳、调中色彩。其对热证病机认识可概括为"以阳气为本,中气为轴,区分上下,兼顾津液"。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是以中焦土气为枢纽,木火金水围绕其周转不休。吴耀南教授认为该理论对于慢性肝病临床诊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认为一气周流出现停滞,木郁土湿水寒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临证常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肝病而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中医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进行,中医药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而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对疾病进行正确的病因病机分析是首要任务,只有切中病机,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慢性胃炎的中医病机进行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脾胃,脾与胃共居中焦,互为表里,是气血化生之源,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也是人体安身立命之本,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代表性著作《四圣心源》一书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黄元御崇尚气化,首重中气,其"首在培土"的治疗思想亦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推崇,对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辨证治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找、阅读、分析《四圣心源》中关于一气周流理论的内涵,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探讨《四圣心源》对慢性胃炎中医病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