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上皮内病变,表现为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具有进展为外阴癌的潜能。近年VIN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笔者拟就V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HIT和ki-67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FHIT和ki-67基因与外阴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39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ki-67的表达. [结果]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尖锐湿疣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外阴鳞癌中FHIT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组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系(P>0.05).FHIT蛋白与ki-67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①FHIT和ki-67基因异常表达均与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有关.②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可作为判断VIN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一组慢性疾病,根据198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与国际妇科病理学家协会共同制定的新外阴皮肤疾病分类法,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及其他皮肤病.因其病因不明确,临床上许多治疗方法虽能暂时控制其症状,但复发率较高.故临床医师正努力探索各种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该文就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VSCC、35例VIN、20例外阴上皮非内瘤样病变、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同时将MUC1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MUC1蛋白在VSCC中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VINⅡ(P<0.05),在VINⅠ-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与中/低分化的VSCC中差异显著(P<0.05)。MUC1表达与VSCC病人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C1没有参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无论细胞有无异型性,MUC1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活跃有关;MUC1的表达与外阴癌变有关,可能是外阴癌前病变的晚期事件;MUC1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外阴上皮内非瘤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neu和p1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外阴白色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了解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和治疗机制。方法选择煤炭总医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NNEDV组织36份为研究组,其中硬化性苔癣(lichen sclerosus,LS)10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quamous hyperplasia,SH)18例,SH合并LS 8例;另选择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者标本12份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neu和p16蛋白质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NEDV发病的关系。结果发现p16表达率在正常外阴皮肤为25%,高于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和SH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外阴皮肤组织HER-2/neu蛋白表达率为8.3%,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55.5%,明显高于正常外阴者(P0.05)。LS和SH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癌基因HER-2/neu和抑癌基因p16是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进程的重要因子,其突变或缺失可能导致蛋白异常表达。它们参与了外阴异常增殖过程,在NNEDV甚至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机理.方法 提取自体骨髓血中的干细胞,在外阴病变部位多点注射.结果 10例患者均行干细胞种植1次,其中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恢复病变部位的皮肤,是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VSCC)、2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20例癌旁营养不良(VD)、15例尖锐湿疣(VCA)和5例外阴正常表皮中ILK蛋白的表达。结果:VSCC中ILK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VINⅢ和VCA(P<0.05),与增生型VD差别不显著。VINⅠ~Ⅱ、正常外阴表皮、硬化苔藓型VD中ILK无表达。ILK表达与VSCC组织分型有关(P<0.05),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中(P<0.05)。结论:ILK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表达的ILK蛋白预示着VSCC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在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定位性原理对216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5例,好转78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聚焦超声是目前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春林  杜建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1-1453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硬化性苔藓两种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过去称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癣和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被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262例患者,及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HIFU治疗组(A组,n=72),HIFU+局部药物治疗组(B组,n=190),将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同类患者,纳入对照组(n=56)。三组患者年龄,病变程度、病理学分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探索和随访,设立"外阴瘙痒评分法"、"外阴白色病变面积计算法"、"四象限比较法"和"四度外阴皮肤弹性评估法"判别客观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A,B组治疗方法对控制各类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瘙痒症状疗效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B组疗效最佳。B组治疗后,瘙痒症状消失率达83.2%(158/190)。A,B组白色病变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A组治愈率为66.7%(48/72),B组为72.1%(137/190)。B组外阴白色病变区域由(15.21±8.56)cm2减小至(6.68±3.11)cm2。A,B组治疗后,白色病变区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愈率高于A组。A,B组治疗后,对外阴皮肤弹性恢复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于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瘙痒症状、白色病变区域面积减小和恢复外阴皮肤弹性有良好疗效,并具有治疗方便、安全无创等优势。对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应依据病变类型和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估计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TEN在正常外阴表皮、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结果:从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非瘤样病变→正常外阴表皮,PTEN蛋白表达率逐渐升高.VSCC组与正常外阴表皮、外阴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组比较,PTEN蛋白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TEN蛋白的表达虽存在于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中,但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TEN蛋白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VEGF在子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星  李敏  雷瑛  王庆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6-4598
目的:探讨VE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旨在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慢性宫颈炎、30例CINⅠ~Ⅱ、25例CINⅢ以及30例ICC病例中VEGF的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Ⅱ组织中很少表达VEGF,在CINⅢ及ICC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CINⅢ及ICC中呈高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并有助于探讨CIN及IC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雷月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62-2963
目的分析与探讨超声聚焦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患者共70例随机性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超声聚焦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其进行随访,按照相关临床标准统计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2.0%,治愈率达到56.7%,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聚焦对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瘙痒症状,还能较好地恢复外阴皮肤弹性,具有安全、方便、无创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璞  邓新粮 《现代保健》2013,(12):146-148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及其他皮肤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目前多报道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及局部环境有关。临床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多采用局部用药及物理治疗的方法,逆转病理改变,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尚无根治方法,明确其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病因学角度深入展开探讨,为更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任玲 《中国校医》2009,23(5):569
目的探讨在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开展阴道镜检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23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23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合并宫颈HPV感染88例,占71.5%。其中肉眼发现宫颈尖锐湿疣15例,扁平湿疣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0例。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尖锐湿疣33例,发生率26.8%。宫颈扁平湿疣30例,发生率24.4%;CIN25例,发生率20.3%;未检出宫颈癌。结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宫颈HPV感染相当常见;宫颈糜烂者较宫颈光滑者更易感染HPV,且更多伴有CIN损害;阴道镜检查对诊断宫颈HPV感染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假阳性、假阴性率低等优势。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常规行阴道镜检查,以早期检出C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9例宫颈病变(70例CIN及49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CIN、早期宫颈癌组HIF-1α和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提示检测HIF-1α和VEGF对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意义,选择性HIF-1α抑制剂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onneoplasia,VINN)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成都市锦江大观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聚焦超声治疗的VINN患者47例(超声组),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微波治疗的VINN患者42例(微波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超声组明显高于微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追踪观察未见疾病恶变。结论聚焦超声治疗VINN不仅效果明显、安全,对防止该病转化为外阴癌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白灵Ⅱ号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38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按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均行活检病理除外非典型增生。300例轻症患者以自愿为原则分为两组各150例,分别予以祛白灵Ⅱ号及聚焦超声治疗半年;中重度患者80例均建议先行超声治疗,未愈者继以祛白灵Ⅱ号外涂,疗程最长半年。观察治愈率的变化。结果:轻症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症患者聚焦超声治疗优于祛白灵Ⅱ号药物治疗。结论:对于轻度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使用祛白灵Ⅱ号药物治疗疗效可靠,费用低廉,简便易行;若在聚焦超声治疗后未愈者继以外涂祛白灵Ⅱ号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73例NEDV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接受治疗顺序号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n = 36)和药物治疗组(n=37)。两组病例年龄和病程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组织学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超声治疗组患者的外阴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患处上皮不同程度恢复正常,治愈及显效率共为91.7%。同一组中不同病理类型NEDV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显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超声治疗NEDV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士泰  李博  欧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7-2699
目的:分析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组织中微小RNA-200a(miR-200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T-PCR检测外阴鳞癌组织2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30例(其中包括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15例、外阴萎缩性营养不良15例)以及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中miR-200a的表达。结果: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62±0.421),低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2.723±1.151)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4.341±1.507)(P<0.05),但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外阴组织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