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15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影响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变化。结果: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知力,幻觉妄想,药物不良反应,阴性症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了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是提高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早产儿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3—2016-03我院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护理后2组头围、身长增长结果、干预护理前和1个月时NBNA评分结果。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儿头围、身长增长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早期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施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者维持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6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测评。结果共有98例完成了研究。两组在实施干预前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开颅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01—2019-06治疗的开颅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患者78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恢复有效率、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82.05%,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体征监测、生活护理、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活动度、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家庭融入度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较常规护理措施能更有效改善开颅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节疫情中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心理危机干预手段,本研究探讨了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论述了应用ACT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依据,分析了具体的ACT干预措施,并进行了ACT干预的个案展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抗抑郁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SDS及SD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量表的评分有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后评估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7.27%,而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则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早期识别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 ,探讨早期干预措施 ,降低病死率 ,促使患者康复。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过程及反跳表现。结果 重度中毒、病情控制 3~ 5d ,最易发生反跳 ,表现多样 ,突发性强。结论 有机磷中毒反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应早期识别 ,早期干预。并提出了具体的观察指标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压疮发生的情况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Ⅱ期2例,压疮发生率5.9%,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9例,Ⅱ期5例,Ⅲ期4例,压疮发生率2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老年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联系 ,并探讨了针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家属积极配合,采取口头讲解形式,指导早期活动,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降至0。结论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性预防对长沙市社区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1992~1995年,在长沙市区10万人群中开展了脑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其中干预社区人群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研究人群中年龄在35~74岁的200人随机样本进行了膳食营养基线调查和复查。结果与对照社区相比,干预社区人群能量、脂肪摄入量明显减少,分别减少13.6%、15.7%,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干预、对照社区人群钠摄入量分别减少23.7%、13.9%,干预社区比对照社区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干预措施可以改变人群膳食营养,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增加等代谢异常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尤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有较多的干预方法,包括药物干预措施和非药物干预措施。本课题组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预防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能有效控制体重增加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心理干预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临终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总结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我院的心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针对家属开展的生命观教育、尽量满足患者情感需求、为临终患者安排高素质的抢救人员、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刺激、满足患者自尊需要、安排舒适的环境和鼓励家人陪伴.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尚存的生命质量,获得家属的一致认可.结论 帮助患者度过人生最后一刻是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崇高义务.医护人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做好心理干预,提高实施临终关怀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并符合代谢综合征患者56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社工小组活动、康复体育锻炼、护理干预以及药物干预等,对照组只进行药物干预。研究3个月。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腰围、体质量、三酰甘油、血糖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干预组生存质量提高,阴性症状减轻。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及改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早期识别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探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促使患者康复。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过程及反跳表现。结果 重度中毒,病情控制3-5d,最易发生反跳,表现多样,突发性强。结论 有机磷中毒反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并提出了具体的观察指标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06—2013-08我院40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社会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复查项目。以SF-36量表评估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术者手术室干预措施对降低开颅术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09-01—2011-08我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475例患者进行常规目标性监测;2011-09—2012-03我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89例患者通过建立有效的手术室干预措施后进行监测,干预措施着重于切断微生物入侵途径的方法,包括规范外科手消毒、术中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护士的配合监督与提醒、术程动态空气消毒等;同时统计分析两个阶段不同职称术者的调整颅内感染专率。结果干预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专率为1.63%,其他职称术者颅内感染专率为15.76%(P<0.01);采取干预措施后2组技术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均为零感染。结论采取手术室现场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低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有关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措施在脑性昏迷患者干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科2012-01—2016-01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伴重度脑性昏迷,根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组,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ICU护理措施,观察组39例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不同时期GCS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EEG(脑电图评分)、DR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并比较2组(AB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意识状态以及苏醒情况。结果干预2~4周后2组GCS、EEG及DR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BEP潜伏期情况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恢复总有效率及苏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有助于患者预后苏醒,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康复及智力提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对不同年龄组小儿脑瘫的疗效影响。结果各年龄组之间比较,疗效随年龄增长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