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勇  冯胜红  孙向阳  朱冰 《海南医学》2002,13(11):93-93
分析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电极置入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112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病窦综合征占52.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35.7%。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生理性起搏占9%。电极置入经头静脉切开占26.7%,锁骨下静脉穿刺占72.3%。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 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 1例患者,平均年龄(5 1±9)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 8.8% , 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 4 .0 %。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1% ,生理性起搏占9.8%。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 5 .6 % ,锁骨下静脉穿刺占4 4 .4 %。并发症发生率为8.7% ,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  相似文献   

3.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1例,其中初次植入20例,更换1例。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右头静脉8例次,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6例次,颈外静脉1例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外套管弯折1例,起搏电极折断1例。随访2个月~9年,5例晕厥未再发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提高生活质量。锁骨下静脉穿刺将成为起搏电极插入首选方式。虽然生理性起搏符合人体生理需要,但非生理性起搏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5.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6.
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体会王梦洪,罗雄(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330006)多年来,安装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办法。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管的插入途径,过去主要采用分离切开头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起搏导管。由于头静脉...  相似文献   

7.
徐磊  柳梅丽 《西部医学》2007,19(4):573-573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入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随访我院植入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78例的体会和随访结果。方法插入起搏电极导线以头静脉切开途径为首选,在头静脉过细或存在变异时,起搏导线难以送入上腔静脉情况下,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监护。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全身状态明显改善,活动耐量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结论心脏起搏术是治疗有症状缓慢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83例,将患者按编号顺序分为腋静脉组(35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2例改为腋静脉途径),比较两种手术径路植入起搏器的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及局部并发症等。结果腋静脉组除x线曝光时间较长外(P〈0.05),手术时间、电极参数和严重并发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电极导线简便安全,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防治对策。方法:常规采取头流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选用VVI型起搏器,用体外临时起搏器测试电极状态,植入起搏器。结果: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劳动力提高,出现并发症3例:1例电极脱位,再次手术,1例局部肌肉抽动,未作特殊处理,1例晚期起搏阈值升高,需调整起搏电压。结论:基层医院缺乏起搏器检测仪,用体外临时起搏器也可安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但应注意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电极脱位、感染、皮囊溃破,局部肌肉的动,晚期起搏器阈值升高等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在非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216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结果216例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顺利将临时起搏导管送至右室,3例失败;在起搏期间有8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重新调整后恢复正常。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安全、简便易行;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腋静脉组(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手术并发症.结果 除手术并发症中的皮囊内血肿(P=0.047 2<0.05)和腋静脉单腔亚组的X线曝光时间(P<0.05)外,两组不管是在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还是电极参数、严重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各项重要指标上无明显差别,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 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电极导线固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45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电极,24例VVI(R)型,21例DDD(R)型。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起搏器是目前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电极的固定及囊袋的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20年(1974—1995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近20年来本院在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几个方面,(1)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2)锁骨下静脉下静脉远端穿刺插入电极技术;(3)髂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4)防止小儿安置起搏器后生长造成电极脱位的研究;(5)永久性起搏电极拔除术的研究;(6)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84~1995年共安置生理性起搏器34例,其中心房按需起搏器(AAI)26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8例。植入起搏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27例、经头静脉途径7例。结果发生并发症6例(17.6%),心房时针11~2点范围均为心房电极植入的满意位置,术中行电极导管考验对降低电极脱位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7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电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经验体会及操作过程。71例全部成功,由穿刺到电极达右房平均3~4min,2例误穿入动脉未发生并发症。对如何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放起搏电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脉冲引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研究起搏脉冲引导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Seldingel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设置起搏器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20次/min、输出电流为5mA、感知电压为3mV,沿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护显示脉冲信号及起搏心律。结果 18例患者获良好的起搏效果(操作时间5~10min,平均6.9min)。1例患者开始时起搏效果不良,约2h后好转;2例患者起搏效果差;后3例操作时间均超20min。21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由起搏脉冲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起效迅速、成功率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20年来本院在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几个方面:(1)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2)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插入电极技术;(3)髂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4)防止小儿安置起搏器后生长造成电极脱位的研究;(5)永久性起搏电极拔除术的研究;(6)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报告43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均为单极型,经静脉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为右侧头静脉或颈外静脉,埋藏右侧胸部,术中并发症有6例发生阵发性室速或室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反应或感染和起搏系统故障。详细介绍了处理经验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