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涉及测量和计算的问题,确定用几位数字来代表测量和计算的结果,甚为重要.数字的位数应为仪器的精度和方法的灵敏度所决定,不能任意增减.这种写出一定合适位数的数字,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数字.  相似文献   

4.
阿斯匹林     
1、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及其它栓塞性疾病.2、可减轻肿瘤对胃肠刺激作用.3、治疗腹泻及胆道蛔虫病.  相似文献   

5.
阿斯匹林类药物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斯匹林在临床上使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直至1971年Vane等发现它可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以后,才知道它的许多的药理学、治疗学及毒副作用与抑制体内PG生物合成有关。这一机理的阐明,使我们对此类药物的药理学及毒副作用更为明了,大大扩大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本文拟从阿斯  相似文献   

6.
阿斯匹林(ASP)是一种较老的药物,作为解热镇痛剂临床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直至1971年vane等发现其抑制PG合成后才知道它的许多药理、治疗作用与抑制体内PG的生物合成有关,临床应用拓宽到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近来发现ASP有许多奇特有趣而又“自相矛盾”的药理效应,有人称之为“药物治疗矛盾(Contradictions of the Drugstreatment)”。兹试举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阿斯匹林(ASA)主要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已80余年,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如对胃、肾小管上皮组织的损害及止血功能的影响,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随着前列腺素(PG)研究的进展及对ASA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为ASA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阿魏酸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与阿斯匹林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比单用阿斯匹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阿斯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意识的普遍提高,临床对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日益增多[1].……  相似文献   

10.
阿斯匹林的化学名称叫乙酰水杨酸,它是一个疗效可靠、应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物。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毒性低、成本低以及用途广泛等优点,一直深受医生和病人的青睐,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已经一百多年了,与人类同行一个多世纪,阿斯匹林却毫无“龙钟”老态,它依然在释放着青春的活力,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近些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1.
1993~1994年我们用阿斯匹林、维生素E治疗心脑血管疾病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阿斯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意识的普遍提高,临床对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日益增多。阿斯匹林兼有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特性,但临床上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通过采用改进型的肠溶剂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如腹痛、腹胀、返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即使口服小剂量的AS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护理杂志》1997,14(2):27-27
阿斯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比较老的解热镇痛药。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阿斯匹林治痛经有显著效果。痛经是女青年最常见的症状。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女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其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前列腺素的浓度异常升高,引起子宫平滑肌肉痉挛所致。阿斯匹林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痛经。阿斯匹林安全而价廉。一般在月经前三天开始服最为有效。阿斯匹林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肠道。应注意的是,过敏体质、气喘、消化性溃疡、凝血机制差者,以及外科手术后的人不宜服用。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达20余年的争论,临床工作者对阿斯匹林在冠心病中应用的观点已趋于一致。涉及大量人群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阿斯匹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乃至心肌梗塞再发或梗塞后心性死亡的防治,即冠心病的二期预防效果显著。目前人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在寻求其对健康人群冠心病的预防,即所谓冠心病一期预防作用的证据。兹就近期国外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1 药理学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阶段,是由血小板首先附着于血管壁内膜损伤处,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导致血管内膜下和中层平滑肌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合成增加,并在巨噬细胞参与下使大量胆固醇沉积,造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腔狭窄。当脂质斑块在血管周壁的附着为非同心圆时。往往产生粥样斑块的破裂。裸露于血管腔的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和脂质等激活血小板和凝血机制导致血栓形成,从而不同程度的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阿斯匹林可用于预防先兆子痫。在一项双盲试验中,把42例无高血压史但血管紧张素敏感试验为阳性的初产妇分为二组,进行随机试验。从妊娠28周起至分娩,一组23例服阿斯匹林60mg一日(甲组),另一组23例服安慰剂(乙组)。甲组中有二人因未遵医嘱而除去,到第33—35周,乙组的血小板丙二醛产物明显高于甲组(4.6:0.51/mmol/10~9血小板)。甲组有2例,乙组有一例发生轻度高血压(舒张压95—100mmHg),但在乙组有3人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7人先兆子痫及一人子痫,而在甲组就未发生这样的事例,乙组剖腹产的多,5/7是由于先兆子痫或子痫。还有婴儿出生体重较轻,早产发生率高。从妊娠28周到分娩,用低剂量阿斯匹林,对一些对血管紧张素Ⅱ敏感性增高的初产妇,似乎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和子痫,研究者认为这一作用机制是由于“阿斯匹林能抑制血栓素的合成,并可维持前列环素的形成,从而恢复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研究指出每隔12天给阿斯匹林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其理由是阿斯匹林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抑制血栓素的合成,然而抑制前列腺环素合成仪2~4小时。 身体运动刺激前列腺环素的合成的早期研究,指出在人体内细胞过氧化物能够从血小板运送到内皮细胞。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样的过程在人体内不能发生。而且没有足够的证据,除了血小板之外血栓素由其它任何细胞合成。血小板有巨大合成血栓素的能力,500×19~9的血小板能合成1~2μg血栓素。为了说明特殊细胞或组织标本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变为血栓素。如一种标本已说明不含有血小板或血小板碎片及其产物,血体素A_2或B_2。必须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8.
阿斯匹林性哮喘亦名阿斯匹林诱发的哮喘、解热镇痛药哮喘,合并鼻息肉。鼻窦炎者称为阿斯匹林哮喘综合征,约占哮喘病人的1/5~1/3。病因与发病机理为某些哮喘患者在眼用阿斯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非激素类消炎药后,可抑制环加氧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特别是PGE的合成。由于此途径被封闭;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花生四烯酸可在脂氧合酶的催化下生成白细胞三烯(慢反应物质),后者引起支气管强烈而持久的收缩,对环氧酶抑制的作用越强,诱发哮喘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阿斯匹林降低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患者 115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5例 ,男 2 5例 ,女3 0例 ,年龄 3 5~ 73岁 ,病程 1~ 11年。对照组 60例 ,男 2 3例 ,女 3 7例 ,年龄 2 9~ 75岁 ,病程 1.5~ 15年。115例患者均检查空腹血糖 (FBG) ,早餐后 2h血糖( 2P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ASA)抗血栓的合理剂量。方法:对服用不同首次剂量及不同维持剂量ASA治疗2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脑梗死对照者、26名健康者进行了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血小板聚集(PA)率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动态观察。结果:首次用量300mg24hPA率、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比值明显低于用药前、150mg组及对照组;PA率达健康组水平,与450mg组无显著差异;维持用量100mg较50mg下降明显,PA率保持健康组水平;300/100mg、450/100mg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450/100mg组上消化道反应、大便潜血显著增加。结论:ASA治疗急性脑梗死抗血栓快速、有效和安全,其合理量是首次300mg,维持用量是100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