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2岁,3年前因头晕、心悸、牙龈出血、发热等到当地医院就医,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药物(用药情况不详)及输血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服用康力龙、左旋咪唑、中草药等药物,Hb50—60g/L。自述大约15年前,吃野兔肉也曾发生顽固性呃逆,在本次住院前的4次输血后均发生顽固性呃逆。近来因贫血病情加重来本院治疗。查体:T38℃,P110次/min,R18次/min,BP23/11kp,神志清,贫血貌,全身皮肤有散在的出血点和瘀斑,牙龈出血,胸骨无压痛,双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新鲜脐血输注的方法佐治18例再障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系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再障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2-20年;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5-56岁,病程3-16年。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3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符合文献[1]报道的再障的诊断标准。二、脐血的采集和输注选择无急慢性传染病,无血液系统疾病及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曾淑蓉娄陵生黎学先近年来发现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率有所增加。我院1994~1995年,1694例血液病患者经骨髓及血象检查,发现再障62例,其中苯中毒致再障32例,占再障的51.6%。而1987~1988年经骨髓...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性 ,2 2岁 ,因头晕、乏力两周于 2 0 0 3年 4月 15日入院。 3个月前因脑动静脉畸形 (AVM )在我院脑外科行开颅AVM切除术 ,1月 15日起开始服用苯妥英钠预防继发性癫痫 ,0 .1g每日 3次 ,未曾间断。于两周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 ,并逐渐加重。不伴有发热、出血及骨痛症状。期间未曾服用其他特殊药物、无毒物接触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时查体 :重度贫血貌 ,面色苍白 ,皮肤黏膜无黄染 ,未见出血点及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率 12 2次 /min ,律齐 ,无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4 .6× 10…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患者 ,男 ,2 5岁。因皮疹乏力厌油 4天于 2 0 0 0年 12月 5日入院。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入院前 4天 ,患者因吃火锅后腹泻 ,自服泻痢停 2片 ,1小时后右下腹出现直径 3cm圆形紫红色皮疹 ,自觉瘙痒。并逐渐出现发热乏力厌油 ,肝区疼痛 ,皮肤巩膜黄染。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肝功能示 :丙氨酸转氨酶 (ALT) 192 6U/L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1941U/L ,总胆红素 (TBIL) 10 9.9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86 .6μmol/L,总蛋白 (TP) 79.8g/L ,白蛋白 (ALB) 4 8.3g/L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B超示肝和脾轻度肿大 …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报道1例甲氨蝶呤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回顾甲氨蝶呤致再障的临床研究,探讨甲氨蝶呤的作用机理,并总结甲氨蝶呤致再障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处理措施,以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高度重视,从而有效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甲氨蝶呤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14.
吕世藩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9,12(3):133-134
纯红再障(PRCA)虽有先天性与获得性之分,但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免疫有关,因而在治疗方面采用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P)、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对部分顽固性病例则无效,近年来对此已有较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具有多元发病机制,其中免疫发病机制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分析了32例A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某些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32例AA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5~48岁,平均30岁。依据1987年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会议标准[‘j,分为重型AA(SAA)I型7例,SAA!型12例,慢性AA(CAA)13例。其中4例有长期苯接触史,3例合并病毒性肝炎,余25例病因不明。所有患者2周内无感染征象,亦未曾输血。2样品制备取静脉血Zml,目凝后分离血清,-80C保存待检。取肝素抗凝静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 (SA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 5 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患者及 5 0例健康者进行心理检测。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焦虑标准分 (0 .5 7± 0 .1)高于健康对照组(0 .3 8± 0 .1) (P <0 .0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焦虑发生率 (61.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4% ) (P <0 .0 1)。EPQ结果显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 ,易焦虑、紧张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负性情绪 ,及时给予调节指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