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收集70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强调双眼单视功能的检查,评定及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弱视治疗结果,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随访时间3年以上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戴镜后恢复正常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4例发生眼位回退;弱视的总治愈率为81.64%;52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中度远视者占78.4%。结论对斜视度、屈光度、视力、双眼单视功能等多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调节性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情况,所有病例经1%阿托品散瞳5-7d后验光配镜矫正,弱视眼进行综合训练,戴镜6mo后对戴镜眼位不能矫正的患儿通过手术干预矫正眼位,评价治疗前后屈光度、视力、视功能、斜视度的变化。结果经戴镜6mo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2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8例,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2例,混合型调节性内斜5例,具有Ⅰ,Ⅱ,Ⅲ级视功能者8例;15例戴镜后内斜度数+15△的患儿采用手术方法矫正眼位,12例正位,2例欠矫,1例过矫;弱视综合训练3a后,弱视治疗总有效率达82.9%。结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既要注意眼位的矫正,又要进行弱视治疗,同时注意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陆穗 《广东医学》2002,23(2):216-216
共同性内斜视以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accommodativeesotropia,RAET)为主要类型 ,临床上较为多见。它的发生与远视眼调节 ,AC/A比值及融合功能密切相关[1 ] 。此型内斜视如能早期发现 ,及时矫正视力 ,戴合适眼镜 ,必要时结合弱视治疗、手术治疗 ,均能恢复眼位。我院 1 995年以来对 70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进行了检查、分类 ,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随访 2年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初诊的患儿70例 ,其中男 30例 ,女 40例 ;初诊年龄2 5~ 7岁。70例中 …  相似文献   

5.
对123例共同性内斜视做屈光状态检查,结果为单性远视118眼占48%,复性远视72眼占30%,无近视状态;完全调节性内斜视34例占2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60例占49%,与调节无关的28例占23%。通过123例的治疗观察发现散瞳验光是对于调节性及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首选治疗。早期戴镜越早越有利于恢复眼位,提高视力,防止弱视,保全双眼单视功能,免除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影响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建立双眼视觉的多种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方法 对38例手术治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眼视觉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双眼视觉恢复率为68.42%,当F=3.84时。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为:眼位,发病年龄,治疗前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力不等。当F=2时,戴镜年龄,手术年龄进入方程呈负相关。结论 影响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双眼视觉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7.
共同性内斜视在儿童斜视中最常见,除屈光矫正外,为了眼位及早得到纠正,早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我们对71例14岁以下的儿童共同性内斜视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男30例,女41例,年龄2岁~14岁,发病年龄:1岁者6例,其中婴幼儿性内斜视5例,2岁~3岁发病者居多,占65.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67例,非调节性内斜视4例。 2病人的选择 所有患儿术前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戴全矫正眼镜6月以上,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8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进行屈光校正和手术校正。结果全部病例术前矫正视力与术后远期矫正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经综合各种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黄蔚茹  兰芳  马琳 《中原医刊》2006,33(17):60-60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9例患儿术后眼位正位(±10△者)78例,治愈率87.64%;有双眼单视功能者71例,占79.77%。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诊治。完全矫正屈光不正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可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108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采用手术治疗。结果108例患儿中治愈94例,治愈率为87.04%,有双眼单视功能者占72.22%(78/108)。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诊治,全部矫正屈光不正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1.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远期双眼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双眼视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RAET)患者39人;及同期就诊远视性屈光不正(Hypermetropic Refraction Error,HRE)对照组(水平及垂直斜视度各≤5a和≤1△A)43人。两组初诊平均年龄分别为:4.89±1.00岁、4.96±0.88岁,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03±0.83年、4.86±0.70年。所有病人初诊时均l%阿托品眼膏散瞳(一日2次,连用5天)检影验光后配全矫眼镜,屈光度均在+2D-+6D范围内。此后每半到一年睫状肌麻痹验光一次,依此调整眼镜度数;并运用遮盖去遮盖、遮盖加三棱镜试验检查眼位。末次就诊时所有受试者矫正视力t〉0.8,并记录此时双眼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功能;Titmus、颜少明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及TNO立体视功能。结果:所有受试者均有同时视功能,二组间双眼融合功能无显著差异(P=0.1621)。RAET组矫正眼位正位(水平及垂直斜视度各≤5a和≤1△)12人;仅1人完全无立体视;残留〈+10A的小度数斜视27人,仅6人具有粗略立体视功能。RAET组三种立体视图检查结果均显著差于HRE组(P均=0.0000)。RAET组Titmus与TNO检查结果间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40)。结论:RAET患者即使经治疗眼位得以恢复,且具有同时视和融合双眼视功能,但对残留小度数内斜视者,远期易遗留不良的立体视功能。随机点立体视图能更好地反应其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结果:观察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痊愈率50%,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痊愈率20%,两组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腰腿疼痛与疼痛并麻木的疗效比较P〈0.05;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疗效比较P〈0.01,无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疗效比较P〉0.05:结论: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且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采用放血疗法疗效佳,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方法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推拿方法,治疗组应用推拿、蜡疗及生物反馈疗法,6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蜡疗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50例,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的疗效,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试验组为86%,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叶酸缺乏致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叶酸补充疗法联合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方法 叶酸缺乏致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采用叶酸补充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及VAS评分分别评估患者神经损伤及疼痛程度,记录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血清叶酸浓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前后TCS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叶酸浓度及肌电图检查数值、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效、良效、无效率依次为53.2%(33/62例)、38.7%(24/62例)、8.1%(5/62例).结论 叶酸补充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对叶酸缺乏致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恶性胸腹水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顺铂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常规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1.44±0.42)×10-9/L vs (1.20±0.60)×10-9/L]、白细胞[(4.55±2.08)×10-9/L vs (3.81±1.19)×10-9/L]、血小板[(187.64±63.71)×10-9/L vs (150.42±89.82)×10-9/L]、血红蛋白[(108.55±17.66) g/L vs (99.77±17.65) 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对患者血细胞水平影响较低,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9月共收治7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并口服氯沙坦钾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 h Pro)、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变化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76%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24 h Pro,Scr、BUN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24 h Pro,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关节周围使用中药中频脉冲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痊愈38例(占41.3%),好转49例(占53.3%),无效5例(占5.4%)。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结合关节周围中药中频脉冲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李荣 《中外医疗》2011,30(7):8-9
目的总结环孢素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8例,根据分型分为SAA组60例,CAA组148例。SA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SA治疗组和CSA+雄激素联合治疗组;CA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SA治疗组和CSA+雄激素联合治疗组。结果 60例重型再障治疗有效率为33.3%,单用环孢素(CSA)治疗有效率为16.7%,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有效率为44.4%;148例慢性再障治疗有效率为73.0%,单用CSA治疗有效率为66.7%,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有效率为76.0%。结论 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为治疗A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