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31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优越性。方法分析1998年12月至2005年10月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31例岩斜区肿瘤.总结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握微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处理。结果31例病人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15例,其中肿瘤全切除8例,全切率为533%,出现并发症9例(60.0%),死亡2例(133%)。经其它入路手术16例,其中肿瘤全切2例(12.5%),出现并发症10例(62.5%),死亡3例(18.8%)。与其他入路手术相比,经乙状窦前入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P〈0.05),而手术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无屁著性差别。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充分显露岩斜区病变,手术全切除率明屁高于其它入路。  相似文献   

2.
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Fukushima提出的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包括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桥脑胶质瘤2例,神经鞘瘤2例。获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l例。术后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结论 该入路较其它扩大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更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3.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40例岩斜区肿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岩骨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作为磨除岩骨的定位标志,以减少岩骨内结构的损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脑神经损伤、脑组织水肿、肌力减退等.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大多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岩斜区肿瘤各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有对小脑及颞叶牵拉轻微,至肿瘤距离可缩短3cm,肿瘤基底部及血管容易处理等优点,全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20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岩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12例、许旺细胞瘤5例、脊索瘤1例、脑桥胶质瘤1例、岩尖表皮样囊肿1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脑神经障碍.结论 改良Kawase入路对位于内听道前方的上岩斜坡区肿瘤暴露充分,具有能早期切断岩斜坡区脑膜瘤血运、观察脑干腹侧面和对侧视角更佳、静脉损伤少的优点,可使肿瘤的切除更加安全和彻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采用联合耳前、后切口经岩骨和天幕入路切除上斜坡、岩斜区及鞍隔上(视交叉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并就手术入路进行讨论。方法 对我院采用联合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3例,全切9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按Maybe唱分类,I级7例,Ⅱ级4例,Ⅲ和Ⅳ级各1例。结论 本联合入路的特点:①可避免和减少术后产生脑脊液耳漏等严重并发征;②在切除岩骨,充分显露颞底、乙状窦前硬膜及天幕的同时,有可能保留听力;③本联合入路不仅适用手术切除上斜坡和岩斜区肿瘤,还能应用手术切除鞍隔上(视交叉后)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全切10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语言障碍、肢体肌力下降2例,出院时均恢复,皮下积液2例,治愈,出院时均达生活自理或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岩斜区肿瘤手术人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5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结果和暴露范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4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扩大中颅窝硬膜外入路3例,颞下外侧入路3例,枕下-颞下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18例,部分切除6例。效果良好42例,中残9例,重残和死亡各1例。结论①不同手术入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病变较好的手术入路;②充分的术前准备、扎实的解剖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岩骨位于中后颅窝底及中上斜坡交界处,其周围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常侵犯并包绕岩尖、海绵窦、破裂孔、斜坡、内耳孔、小脑幕孔、Ⅲ-Ⅶ对脑神经。由于肿瘤位置深在,岩骨解剖复杂,其内部和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该部位的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至本世纪60年代,随着颅底手术人路的开展,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岩骨周围  相似文献   

10.
经岩骨入路在手术治疗岩斜坡区肿瘤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它避免了对小脑、脑干的牵拉 ;扩大了术野 ,增加了直视下处理瘤周血管、神经的机会 ,这对减少损伤并发症、全切瘤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最新资料就此区肿瘤各手术入路特点及选择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92例岩斜区肿瘤,比较手术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根据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将岩斜区肿瘤分为四型。Ⅰ型,采用颞下-经天幕入路;Ⅱ型,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另有3例巨大型蝶岩斜坡型脑膜瘤采用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Ⅲa,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b,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Ⅳ型,经鼻-蝶入路切除。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b型1例,Ⅳ型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功能障碍16例(17.4%),肢体偏瘫2例;另有2例KPS评分为50分,这2例随访3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乙状窦后及其改良入路、颞下-经天幕及其改良入路是岩斜区重要的手术入路。而硬膜外岩斜区肿瘤适合于采用经蝶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经岩骨入路处理岩骨斜坡区肿瘤及血管病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并讨论一种处理斜坡及斜坡旁区肿瘤及血管病变经岩骨手术入路。方法:对28例病人实施了乙状窦前-迷路后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82%,3例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3例基底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颅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永久性动眼神经损伤症状。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8%。2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死亡,其余病人恢复良好并均保留了听力。结论: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对小脑及颞叶牵拉轻;可缩短到达斜坡的距离,并对斜坡区提供良好的暴露,可以保留耳蜗、面神经、横窦、乙状窦及Labbe静脉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3.
岩斜区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手术入路方位与岩斜区的关系,岩斜区手术入路可分为:前方入路(额颞-眶-颧入路、扩大中颅底入路等),侧方入路(Kawase入路、各种经岩入路等),后方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等),联合入路(颞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等)。Kawase入路、各种经岩入路可至上、中斜坡,枕下远外侧入路可至中下斜坡,联合入路可至全斜坡。没有一条入路是"完美"的,每一条入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上述入路应用指征、操作要点、优缺点及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研究。 结果 肿瘤全切10例,开颅过程中无横窦和乙状窦破裂大出血;术后骨瓣解剖复位,无颅骨缺损;术区颞叶水肿致暂时性语言障碍、肢体肌力下降2例,出院时均恢复;皮下积液2例,皮下积液抽除后加压包扎,配合抗炎治疗治愈;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下降、颅内感染、严重的颅神经损伤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术中避免静脉窦损伤,术区显露充分;颅骨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干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均未发生术后死亡,未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awase入路适合应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坡区肿瘤。  相似文献   

16.
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侵犯颅底邻近部的肿瘤,手术显露困难。我们采用颅底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4例位于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70.0%),近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分切除2例(5.0%)。40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术后6例发生动眼神经麻痹,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10例展神经麻痹病人中,完全恢复4例,不同程度恢复4例,未恢复2例;8例轻度面瘫病人中,完全恢复6例,未恢复2例;12例面部麻木加重病人中,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6例,较术前加重6例;偏瘫2例和失语3例,6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方法 总结35例岩骨头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60%),死亡2例(5.7%),其中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22例,全切除18例(82%),无死亡。结论 根据术前与术中的策略,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术可以提高岩骨尖斜坡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6例、脑脊液耳漏2例,听力障碍6例,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症状加重4例,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暴露充分,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微,损伤颅神经机会较小,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斜区肿瘤由于病变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许多作者对其手术入路进行了多种探讨。其主要入路有额颞-眶-颧弓联合入路、改良颞下入路、颞下经”锁孔”入路、颞下经颧弓入路、前颞下经岩骨内侧入路、迷路后入路、扩大的迷路后入路、经半规管脚入路、经耳蜗入路、迷路后硬膜内内听道上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通过不同的颅底入路,获得岩斜区部位肿瘤的最佳显露,并减轻了对脑组织和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牵拉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