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骼肌肌电激活脊髓背根和腹根神经,探讨这种继发性兴奋与循经感传的关系,方法 实验记录大鼠支配腓肠肌相应脊髓节段的背根和腹根神经,并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置于上述动物的排肠肌上,电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可在脊髓背根和腹根上记录到诱发反应。结果 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形成的电流能继发性兴奋相邻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引起沿肌肉排列方向出现的位移性感觉和步进性运动反应。结论 这种继发性的感觉和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2.
沿骨骼肌出现的继发性兴奋反应与“循经感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沿骨骼肌出现的继发性兴奋反应与“循经感传”机制的关系。方法实验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结论由于外周神经干中包含有传入的感觉神经和传出的运动神经,即可能引起继发性的感觉迁移和步进性运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涉及到中医经络研究中观察到的循环感传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朱兵  贲卉 《中国针灸》2001,21(4):217-220
方法: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刺激从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结论:由于外周神经中还包含有传入的感觉神经,即可能引起该神经感爱出现继发性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运动反应可能涉及到中医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神经—骨骼肌的继发性兴奋——循经感传机制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结论:由于外周神经中还包含有传入的感觉神经,即可能引起该神经感受野出现继发性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运动反应可能涉及到中医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机制和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方法应用多导电生理技术证明,循经感传现象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从而使循经感传现象有了客观化指标。结果和结论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与循经肌电的步进速度同时出现。循经感传轨迹与循经肌电步进在同一位置中。臂丛神经阻滞后,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中枢的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6.
朱兵  贲卉 《中国针灸》2001,21(5):291-293
实验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 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证明,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刺该肌的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交引起继发性神经-肌肉反应的刺激电流降至阈值强度。连续2个或更多的脉冲刺激(间隔在10-1000ms之间)可发生时间总和的激活反应。这种时间总和效应有助于解番沿经脉感觉慢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8.
胡勇  杨传标 《世界中医药》2010,5(5):349-350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之后,其“气”可以向远位传导,且传导路线与传统之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现象^[1]。循经感传发生时,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是客观的。我们认为循经感传这一经络现象实质上是循经络路线的一种感觉传导。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93-1295
随着针刺麻醉的创立,从事针麻原理及经络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循经感传现象"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与学者的重视,现已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古籍与文献,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涵义、判断、重要性以及激发方法等方面对循经感传加以论述,以便学习针灸的同行参阅,为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循经感传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根过氧化物酶类(CB-HRP)逆行跨神经节追踪观察证明,脊髓脑干胶状质内可能存在一条与体表胃经相对应的神经网络链。计算机仿真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单、多穴交联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链模型均可产生具有循经感传基本特征的冲动传递;在相同条件下,单交联较多交联易产生上述的冲动传递。在刺激家兔解溪穴诱发节段性脊髓场电位的模型上,督脉注射士的宁,93.33%实验例可在T12或C7记录到传导性脊髓场电位,传导波以P2N3为主。此电位可能与感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同时分别灌胃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1)的白藜芦醇。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以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ε(PKCε)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PKA、p-PKCε以及PAR2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不仅可明显降低L4-5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M8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同时还可明显抑制p-PKA、p-PKCε以及PAR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白藜芦醇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RPV1、TRPM8表达,抑制PAR2-PKA和PAR2-PKCε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