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约在所有糖尿病患者的20%~40%,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治疗,随着蛋白尿的大量增加则可导致肾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机体炎症状态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慢性炎症常会促进机体肾小球及间质的纤维化,也是DN向肾功能发展的关键因素[2]。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是ESRD的首位原因(30%~40%)[1],在我国位居第2位[2]。本科自2005年开始,采用黄葵胶囊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微炎症状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后续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酸司维拉姆是一种新型的磷结合剂,其不仅可以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1]。新近研究还发现,盐酸司维拉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状态^[2-3],而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情况及盐酸司维拉姆对糖尿病肾脏疾病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终末期肾病以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手段。报道指出[1],DN血液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普遍低于其他血液透析患者,与DN患者存在明显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有关。证据显示[2],高通量血透与普通血透相比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研究发现[3],高通量血透治疗DN收效良好,效果优于普通血液透析。燕军玲[4]的研究表明,清热化湿类中药可使DN患者受益,但目前临床有关高通量血透联合清热化湿类中药治疗DN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9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温胆汤加减联合高通量血透对氧化应激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代谢异常引发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DN[1],甚至在欧美国家,DN已经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要病因[2],而在我国DN也逐渐替代原发性肾病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处于逐年升高趋势中,在此基础上,DN的发病率也会不断增加。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最主要的表现,并且它也被作为早期诊断DN的重要依据而广泛应用。然而有部分研究发现[3,4],存在部分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会自行缓解消失的现象,部分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出现晚期肾脏病理改变,甚至部分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6.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1].在我国,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DN也上升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病因的第2位[2],发展至肾衰竭的比例为20%~40%[3].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目前有多种学说试图对DN的发病机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胆固醇在动脉壁内膜沉积的慢性免疫炎症反应[1, 2].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炎症因子是血液促凝、形成斑块的主要原因[3, 4],而斑块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病变[1],这是一个损伤与修复并存的过程[5].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脂蛋白在动脉壁蓄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2];斑块是否会变得不...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多,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我国自2010年起住院患者中DN已经超过了肾小球肾炎,已成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2],除糖、脂代谢紊乱、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约30%~40%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DN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主要包括各种胶原,层黏连蛋白和纤连蛋白沉积在系膜区和肾小管间质、增厚的基底膜~([1-3])。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继发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炎症因子的浸润、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1,3-4])。有  相似文献   

10.
生脉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发展为肾衰竭。目前已经明确在DN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状态,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可造成DN进展恶化,并促进心血管病变、营养不良、神经变性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2],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微炎症状态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DN微炎症状态治疗方面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05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观察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2],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较为常见的原发病因。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患DN者占34.7%,而因DN导致死亡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0%[3]。由于其起病缓慢,早期容易忽略,许多患者一经确诊,都已是DNⅢ期或Ⅳ期。迄今为止,西医治疗DN的主要手段是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整脂质代谢及优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RSD)的首位病因[1],因此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并发症,4例DM患者中就会有1例合并RA[2],并且DM患者合并RA的情况会更早的出现[3]。本病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缺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 6%,城市患病率高达14. 3%[1,2],而近几年我国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30%~50%,1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为30%[3,4]。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肾活检结果中DN诊断占第二位(20. 76%),而我国50岁~60岁中老年人群中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首因[5,6]。一些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脂蛋白、β-跟踪蛋白(βTP)[7]等都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评定T2DM肾损害患者发生DN的可能性,但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肾活检仍是DN的主要诊断依据。在T1DM和T2DM患者中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多苷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尤其在欧美国家,每年新增的透析患者中有35%~40%是由DN引起[1];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原因[2]。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DN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也缺乏完全有效的手段。有研究发现DN中存在着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炎症介质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炎症状态的概念已引起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所谓微炎症状态,是指一种非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标志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轻度持续增高,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低强度、慢性进展的非显性炎症状态[1]。众多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诸如糖(DN)、动脉粥样硬化(AS)、代谢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ROS)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OS不仅是组织和细胞的直接损伤刺激物,还可以作为第二信使诱导许多影响免疫、炎症等过程的传递介质释放增加,从而加重肾脏损伤,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发生[1,2]。因此,积极防治早期DN患者的ROS水平,有助于延缓DN的进展,本研究采用黄葵胶囊对早期DN患者的ROS进行观察,以期探讨其治疗DN患者蛋白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40%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1]。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2]。"代谢记忆"现象等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参与了DN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3,4]。组蛋白转录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PTHMs)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DN有着潜在联系。因此,本综述主要阐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发展对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估计到2040年有6. 42亿个人患有糖尿病,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个人和社会经济成本[1].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大约20% ~40%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该病[2].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DN都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肠道...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由于近年来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DN已成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在大多数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多见原因之一,但有关DN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糖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障碍是DN的发病基础,但并不是导致DN进展的唯一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M体内多种炎症因子、炎性介质的标志物增高,且DM的许多重要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害都与炎症密切相关,因而有人提出DM是一种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DM正常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及临床蛋白尿期急性时相蛋白如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及唾液酸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DM体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同时发现,这些炎性蛋白随着微量白蛋白尿增加而增加,说明慢性炎症与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糖尿病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透析患者每年病死率高达18%,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死亡率更高,心血管疾病是其最常见的死因,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往认为该类患者是透析不充分所致,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达成共识:这类病人是一个以细胞因子驱动、以促氧化过程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状态[1],因此改善患者炎症状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突破点,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口服尿毒清颗粒(无糖型)、阿托伐他汀可使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炎症反应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