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是指卉门腺所在的区域,发生在此区域的恶性肿瘤称贲门癌。由于肉眼很难判定贲门的范围,同时此区域发生癌变也不易诊断,所以过去临床将食管胃结合部上下2cm的区域发生的癌称贲门癌。根据组织学特点也有人称食管胃结合部癌,多数人称胃底贲门癌。由于该区域的肿瘤骑跨胸腔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再切除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8年我院27例原发性肝癌再切除中的6例肝外转移癌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肺部转移癌2例,腹腔转移癌4例。结果6例肝外转移癌切除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再次切除算起4.6年。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癌的高选择性再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延长生存期。腹腔、肺部癌结节选择再切除或伽玛刀治疗,腹腔种植癌和浸润癌灶行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肝曲癌15例分别侵犯十二指肠第2或第3段,其中6例为癌性粘连,5例侵犯浆肌层,4例穿通十二指肠形成十二指肠结肠瘘。15例均行手术治疗。黏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1例,5年生存率为46.7%(7/15)。结论:十二指肠是结肠肝曲癌肿最易受侵器官,根治性联合脏器的整块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十二指肠创缘的正确处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食管贲门双源癌在临床上少见~([1]),手术方法首先取决于食管和贲门肿瘤能否切除,其次取决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过去对于中上段食管及贲门双源癌可能放弃手术,或仅切除贲门癌,术后对食管癌进行放疗,或采用结肠代食管术;食管下段癌、贲门双源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或空肠代食管术~([2])。随着管状胃技术的成熟,食管贲门双源癌手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  相似文献   

5.
<正>肝内肉瘤样胆管细胞癌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胆管细胞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恶性程度较高。WHO肝肿瘤分类中将肉瘤样胆管细胞癌定义为“胆管癌有梭形细胞成分,类似梭形细胞肉瘤、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癌灶,包括鳞状细胞癌”[1]。国外有文献报道胆管细胞肉瘤样癌病变的比例为4.5%[2]。胆管细胞癌肉瘤样改变被认为是由于胆管癌的自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0在术前诊断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及其他血管性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D-DCE-MRA诊断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37例MRA表现,并与常规MRI,手术或门静脉造影对比。评价门静脉主干,右支,左支是否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是否并发肝动静脉瘘,门静脉海绵样变等肝内血管改变。结果 手术或门静脉造影证实其中33例门静脉癌栓诊断正确,3D-DCE-MRA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为89.2%。敏感性为94.3%,并提示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肝动静脉瘘形成,而常规MRI对门静脉癌栓显示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0.6%,80.0%,3D-DCE-MRA在显示门脉癌栓,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动静脉瘘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结论 3D-DCE-MRA能较清楚地显示门脉癌栓。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动静脉瘘等肝癌血管性并发症。可用于评价肝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胃上部癌即指发生于胃上三分之一的胃癌,包括非贲门胃上部癌和贲门癌.前者是指癌中心位于胃底及胃小弯上三分之一的胃癌,后者是指癌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上下2cm范围内的癌肿。胃上部癌的发生率虽低于胃窦及胃小弯癌.但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9例原发性食管少见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例原发性食管少见恶性肿瘤张庆河,罗虹,周爱荣,冯先富,刘炳学,徐向明1980~1992年,我们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于食管、贲门的平滑肌肉瘤、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鳞癌和平滑肌肉瘤双原发肿瘤病人等共9例,占同期手术切除原发性食管、贲门恶...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进展期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依据进展期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方法:对16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进展期胆囊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对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诸因子与肝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胆囊癌侵及肝脏达20mm以上,癌已侵达胆囊浆膜外或已侵及周围脏器,主癌灶位于胆囊肝床侧或己侵及胆囊全周,高度的静脉,淋巴管浸润是胆囊癌肝转移的5个高危因素,胆囊癌有转移至第4、5肝段的倾向(61.5%),这种倾向在早期的肝转移时更为明显(92%),结论:应根据肝转移的高危因素及转移灶的分布特点,合理地选择肝床切除,肝段切除,肝切除+肝动脉插管化疗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胆道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金友  顾红光 《消化外科》2004,3(4):296-300
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胆囊癌和胆管癌,其中胆管癌多指位于肝门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癌肿,一般不包括壶腹部癌。由于胆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得到诊断时往往为晚期,肿瘤浸润扩散或远处转移,手术通常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基  相似文献   

11.
人肝细胞癌中CD44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行为及价值。方法 应用Northernblot及RT-PCR方法对30例人肝细胞中CD44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Northernblot结果表明,30例癌组织中有11例阳性,30列癌旁肝组织有5例阳性,CD4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RP-PCR研究表明,30例癌组织中有16例阳性,30例癌旁肝组织中有10例阳性,CD4  相似文献   

12.
高龄食管贲门癌的手术治疗体会毛立川,毛志文我科自1980年至1990年对29例70岁以上的食管、责门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根据其完整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8例。年龄70~89岁,平均80.5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食管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8月12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程度分两种类型:Ⅰ型局部浸润型,Ⅱ型广泛浸润型或癌性穿孔并内瘘形成。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别采取姑息性手术2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浸润灶局部切除9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1例.十二指肠缺损单纯修补6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术后无肠瘘及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根据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不同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病情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肝门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无手术条件的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癌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的病例资料,其中肝门部癌的分型参照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法。结果25例BismuthⅢ或Ⅳ型恶性胆道梗阻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皮肤瘙痒消失,血清胆红素从术前(240.5±142.8)μmol/L下降至术后1周(110.7±42.6)μmol/L。结论BismuthⅢ或Ⅳ型肝门部癌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内镜下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具有减黄确切、安全性高和创伤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近五年来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5例,其中手术切除17例,切除率为68%,参照Bismuth-Corlette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Ⅰ型(肝总管癌)5例,Ⅱ型(汇合部肝管癌)3例,Ⅲa型(肝总管、右肝管癌)4例,Ⅲb型(肝总管、左肝管癌)4例,Ⅳ型(左或右肝管癌侵犯二级以上肝管)1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5例,均于手术后5—30d自愈;发生膈下感染2例,经引流治愈;术后出血2例,其中1例因出现肝衰、DIC死亡,1N经用止血药、输血后痊愈。目前存活7例,平均生存25(12~42)个月。全组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16)、31.2%(5/16)、25.0%(4/16)。结论肝门部胆管痛手术根治性切除府根据肿瘤的分到洗柽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或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胆管癌是除部分地区以外,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胆管系统的肿瘤,综合统计约占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15%。1911年,胆管细胞癌根据其发生位置可分为肝内、肝门及肝外胆管癌。国际上通常将肝内胆管细胞癌称为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将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称为胆管癌(bile-duct carcinoma)。文献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胆管癌的手段及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关。在这里,我们将有关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在行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多切胃小弯侧组织及将血运较差的胃底切除,常规清扫第二站淋巴结。将食管断端全层与胃切端制作的粘膜下层管行单层宽边吻合后,再将残胃浆肌层切缘与吻合口上方食管周围的筋膜及胸膜作悬套缝合,使食管与胃粘膜下层紧贴套入,吻合口在无张力及隔绝胸腔负压的环境下愈合,结果:选择性15例食管下段癌及50例贲门肿瘤施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68例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的HCC患者MD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和记录肝内门静脉血管、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胆道系统以及肝实质等结构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68例HCC中侵犯门静脉系统并继发癌栓病例47例,侵犯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12例,侵犯胆管并继发胆管内癌栓者9例。肝内静脉血管受侵的直接CT征象有:①受累静脉扩张或增粗,伴管腔内软组织密度样“充盈缺损”;②静脉内癌栓在动脉期出现强化.呈现静脉的动脉化现象等。间接征象包括:①动脉-静脉瘘形成;②癌旁肝实质在动脉期出现异常强化;③门静脉海绵样变等。HCC侵犯胆管征象为:①病灶周围胆管或近端胆管扩张;②胆管腔内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结论 HCC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DCT征象。MDCT增强双期扫描结合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价肝内管道结构的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19.
klatskin癌的外科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邮编:200001))吴坚综述施维锦审校1965年,klatskin首次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详细描述[1]。从此,左、右肝管汇合区癌被称为klatskin瘤。本病虽占肝外胆管癌的大多数[2],...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表脉双重供血,肝癌细胞容易经门静脉肝内转移,故肝癌经肝动脉栓塞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可扩大肝肿瘤手术切除的指征,有助于预防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中发生的癌细胞经门静脉肝内转移,与肝动脉栓塞联合应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