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症状重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按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FGIDs的症状重叠,为更好地诊断及治疗FGIDs提供依据.方法 对492例经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为FGIDs的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功能性便秘(CC)、功能性腹泻(F-D)、功能性腹胀(FB)和功能性嗳气(BD)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症状及重叠情况.结果 492例FGIDs患者病程6~480个月,中位病程30个月.病程12个月以上者417例,占84.8%,6~12个月者75例,占15.2%.492例中诊断为单一FGIDs的患者302例,占61.4%,列入无重叠组;诊断为2种FGIDs重叠者185例,占37.6%,诊断为3种FGIDs重叠者5例,占1.0%,列入重叠组.其中FD的重叠形式最多,共6种,最常见的3种重叠形式为FD IBS(100/272,36.8%)、FD CC(28/272,10.3%)和FD FB(18/272,6.6%).FB的重叠形式次之,共5种,最常见的3种重叠形式为FB FD(15/49,30.6%)、FB BD(9/49,18.4%)和FB FD CC(4/49,8.2%).BD、CC和F-D患者各有3种重叠形式.重叠组和无重叠组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叠组中女性较多(P<0.05).就某一种FGIDs而言,可表现为多种重叠形式.结论 FGIDs之间症状重叠非常常见,罗马Ⅲ诊断标准提高了FGIDs的早期诊断率.重叠症状的存在提示功能性胃肠疾病常同时具有上、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特点,在临床中应注意诊断全面.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包括一系列慢性或再发性的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FGIDs专家委员会于1994年制定罗马I标准,1999年发表罗马Ⅱ标准,近年又制定罗马Ⅲ标准.罗马Ⅲ标准的制定较前2个标准改变体现在设定了统一的诊...  相似文献   

3.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涉及运动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等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异常,临床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慢性发病、易反复,且没有结构、代谢异常,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的各类FGIDs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在世界范围内高发,其分类、诊断及处理多参照2006年版罗马Ⅲ标准及2010年版罗马基金会常见胃肠道症状诊断流程.近年来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检测、磁共振排粪造影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理解胃肠道解剖与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直观、高效的工具.蛋白质组学、MicroRNA表达谱、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为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FGIDs作为对军队人员危害最大的非战伤类疾病之一,其研究应该受到重视.这对认识该类疾病、提高诊断和防治水平、选拔特种军事人员、合理应用军事卫生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长时间远洋航海人员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患病情况及干预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FGIDs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远洋航海任务前后对远洋航海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病种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包括腹泻为主型IBS及便秘为主型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胆系疼痛(胆囊功能紊乱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在给予系统的健康宣教及适当的辅助药物治疗后,了解干预治疗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于远洋航海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55份,结果显示通过系统的健康宣教及适当的辅助药物治疗,任务结束后FGIDs患病情况得到明显控制,原患病人员症状消失及缓解率达49.44%.同时发现航海人员中机电部门各型FGIDs患病率高于其他部门;长期值更人员的FGIDs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值更人员;有吸烟、饮酒及饮茶习惯的人员FGIDs患病率明显高于无上述习惯的人员.结论 长期航海人员FGIDs患病比例较高,系统的健康宣教及适当的辅助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FGIDs患病并改善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农村地区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地区的6个村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统计FGIDs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焦虑、抑郁对FGIDs患病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FGID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共调查3032例(男1531例,女1501例),年龄42.5±16.8(18~109)岁,诊断为FGIDs的有282例(9.30%),患病率位于前4位的分别是功能性烧心(1.99%)、功能性消化不良(1.85%)、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1.76%)和肠易激综合征(1.58%).FGIDs患病率在女性(10.26%)与男性(8.3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GID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到60岁及以上达高峰(18.58%,P<0.001);消瘦+肥胖组FGIDs患病率(16.45%)显著高于超重+正常组(8.71%,P<0.001).吸烟人群的FGIDs检出率(12.76%)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8.79%,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不规律进餐、较多进食生冷食物、焦虑和抑郁状态是FGIDs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农村地区FGIDs患病率低于国内外报道,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是FGIDs的危险因素,FGID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海军某部官兵各部位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重叠情况,为该人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1月-2007年4月,采用罗马Ⅲ调查问卷对3个不同服役地域的8600名海军官兵进行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记录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对各部位FGIDs的重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74份.两部位及以上FGIDs重叠率为46.7%.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FGD)+功能性肠病(FBD)重叠占两部位FGIDs重叠的比例最高,为51.2%(339/662);其次为功能性食管病(FED)+FBD,为15.4%(102/662).三部位FGIDs重叠中,FED+FGD+FBD的比例最高,为44.4%(151/340);其次为FGD+FB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重叠,占20.3%(69/340).四部位FGIDs重叠中,最常见的是FED+FGD+FBD+FAPS重叠,占57.7%(94/163).五部位FGIDs重叠只有FED+FGD+FBD+FAPS+功能性肛门直肠病(FAD)一种形式.南区服役的海军官兵FGIDs患病率为49.8%(987/1983),较北区[31.8%(1064/3351)]和东区[23.8%(533/2240)]高.南区单部位FGIDs患病率为44.9%,较东区(59.0%)和北区(58.4%)低,但南区2~5个部位的FGIDs重叠率均高于东区和北区.结论 海军官兵中各部位FGIDs重叠常见,其中FGD+FBD重叠率最高.不同服役地域各部位FGIDs重叠存在差异.应当重视海军官兵各部位FGIDs重叠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1 2]的373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173例、阴性组200例.对比分析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及胆囊功能紊乱的患病率.结果 ...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的Ⅰ、Ⅱ、Ⅲ导联均出现明显S波时称为S_ⅠS_ⅡS_Ⅲ综合征(简称3 S综合征)。这是由于QRS波终末向量朝右上方,位于额面-90°~-150°之间的缘故。该综合征可见于正常人,也见于右室肥大者,偶见于自发性气胸、心尖部心肌梗死患者。笔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耕耘疗法在深Ⅱ度-Ⅲ度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同期住院病人40例,对深Ⅱ度-浅Ⅲ度烧伤创面进行耕耘(浅Ⅱ度-深Ⅲ度伤除外),然后外用MEBO。结果:深Ⅱ度、浅Ⅲ度烧伤、部位不同,治疗方法相同,液化时间,愈合时间各不相同,结论:耕耘疗法可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促进创面液化,使愈合期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ND03F的矫治作用,以及矫治前后牙ND03F及骨骼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ND03F18例,平均疗程为11个月,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主要引起下颌骨的向下、向后旋转及下切牙的舌倾.结论 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下颌骨的生长方向,有效地矫治了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ND03F.  相似文献   

12.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及糖蛋白Ⅱb/Ⅲa(PAC—1)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健康老年人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的阳性百分率(CD62%)、CD62的几何荧光强度(CD62MFI)、PAC—1的阳性百分率及PAC—1的几何荧光强度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CD62MFI、PAC—1%及PAC—1MFI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但与当日血压、血糖及血脂无相关关系。研究表明,CD62及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血小板活化现象,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充分降压、降脂及降糖治疗外,还需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床常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也没有可靠的诊断方法。近年来通过血小板表面相关Ig(PAIg)的测定,确定了ITP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但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抗原特异性仍不清楚。本文利用抗血小板的单克隆抗体证明ITP病人的自身抗体中存在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抗体。并利用抗糖蛋白Ⅱb/Ⅲ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测ITP患者血浆自身抗体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测血小板上自身抗体的直接法和竞争法。经初步测定三个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45(33.3%)、18/24(75%)、14/18(77.8%)。同时对25例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测定,假阳性率为8.3%。因此这些方法有可能作为ITP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Dl48)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健康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Dl48)的阳性百分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Dl48)的几何荧光强度、P-选择素(CD62P)的阳性百分率、P-选择素(CD62P)的几何荧光强度及膜糖蛋白Ⅱh/Ⅲa复合物(PAC一1)的阳性百分率、膜糖蛋白Ⅱb/11Ia复合物(PAC-1)的几何荧光强度的表达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小板膜CD62P、CD62P几何荧光强度表达量相比较(6.24VS0.89,P〈0.01;45.64VS25.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l48、CDl48几何荧光强度表达量相比较(7.12VS0.45,P〈0.01;41.35VS20.1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1及PAC-1几何荧光强度的表达量(22.64VS1.84,P〈0.01;43.46VS22.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当日血压、血糖及血脂无相关关系。结论CD62P及PAC-1、CDl48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冠心病患者有血小板活化现象,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理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长远航官兵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年执行长远航任务的某医院船307名官兵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罗马IV成人FGIDs诊断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合格率为97.7%。长远航官兵FGIDs总发生率为11.0%(33例), 其中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发生率最高, 为3.33%, 其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2.00%)、功能性便秘(1.67%)、功能性腹泻(1.33%)、恶心和呕吐症(1.33%)等。经单因素分析, 性别、体质量指数、工作类型、出海次数、居住甲板位置、晕船及进食方便面与FGID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性是FGIDs发生的保护因素, 而体质量指数的降低和频繁进食榨菜是FGI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长远航官兵FGIDs发生率较高, 其发生率与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进食榨菜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离心运动、向心运动)对骨骼肌拉伤愈合过程中肌肉再生和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C组,n=8)、即刻组(IM组,n=8)、第1周组(1W组,n=8)、自然愈合组(NC组,n=32)、向心运动组(CE组,n=32)、离心运动组(EE组,n=32)。造成腓肠肌急性拉伤模型1周后,对CE组、EE组分别进行为期4周的向心和离心训练。IM组造模即刻、1W组造模后7天、BC组造模后18天取材;其余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随机选择8只大鼠取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腓肠肌Ⅱ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Ⅱ)及Ⅰ、Ⅲ型胶原(COL-Ⅰ和COL-Ⅲ)水平。结果:损伤恢复的各个阶段,CE组MHC-Ⅱ水平较NH组和EE组高,并且恢复速度较快,而COL-Ⅰ和COL-Ⅲ水平较NH组和EE组低;EE组MHC-Ⅱ水平较NH组和CE组低,COL-Ⅰ水平较NH组低但高于CE组;COL-Ⅲ水平高于CE组和NH组。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影响不同,向心运动能有效促进损伤骨骼肌MHC-Ⅱ合成,从而加快骨骼肌再生,离心运动对MHC-Ⅱ合成的影响不明显。运动通过减少COL-Ⅰ表达和合成来抑制骨骼肌的纤维化,向心运动作用比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在损伤修复早期,COL-Ⅲ水平提高,使骨骼肌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力学稳定性,有利于损伤后功能的快速代偿,而后期COL-Ⅲ水平持续增高可能促进和延长骨骼肌的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P 选择素 (CD6 2 )及糖蛋白Ⅱb/Ⅲa(PAC 1 )的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健康老年人及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CD6 2的阳性百分率 (CD6 2 % )、CD6 2的几何荧光强度 (CD6 2MFI)、PAC 1的阳性百分率及PAC 1的几何荧光强度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老年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上CD6 2 %、CD6 2MFI、PAC 1 %及PAC 1MFI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但与当日血压、血糖及血脂无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CD6 2及PAC 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有血小板活化现象 ,为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充分降压、降脂及降糖治疗外 ,还需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肝硬化、72例乙型肝炎、30例肝良性肿瘤、90例HBV携带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P73、AFP和GGT-Ⅱ含量,分析GP73联合AFP、GGT-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P73、AFP含量及GGT—Ⅱ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GP73、AFP和GGT-Ⅱ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75.2%、84.8%和89.1%,敏感性分别为79.0%、57.1%、62.9%,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可显著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97.1%)。但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肌群钝挫伤的108只大鼠随机分为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IGF-Ⅰ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肌肉Ⅱb型MHC、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急性钝挫伤后各组动物骨骼肌Ⅱ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随修复过程呈上升趋势并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活血生肌类中药组大鼠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Ⅱb型MHC 蛋白表达水平的升幅及峰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低于IGF-Ⅰ组(P<0.01).(3)3组大鼠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于损伤后第21天达到高峰,但活血生肌类中药组大鼠该蛋白表达峰值及相对恒定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与IGF-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3组大鼠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于损伤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下降至一定水平后基本维持在高于正常的水平.活血生肌类中药组大鼠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峰值水平及最终相对恒定的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与IGF-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活血生肌类中药能有效地促进Ⅱb型MHC 蛋白表达,阻止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过度升高,从而有利于损伤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IIb型肌球蛋白重链 (myosinheavy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 (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打击装置造成 12 6只大鼠后肢肌群钝挫伤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PCR)分析mRNA的表达。结果 :(1)急性钝挫伤后 ,各组大鼠骨骼肌II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高 (P <0 .0 1)。 (2 )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IIb型MHCmRNA表达水平的升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但低于注射IGF -I治疗组 (P <0 .0 5 )。 (3)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Ⅰ型与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与注射IGF -Ⅰ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能有效地促进Ⅱb型MHCmRNA表达 ,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 ,并促使Ⅰ型胶原mRNA水平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