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汇集历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思想。金元之前,《黄帝内经》等记载以风邪外中为主,认为中风为外感所致;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三人主张内伤生风,认为中风为内伤所致;金元之后,对《黄帝内经》中风理论与“三子”中风理论之辩论展开,以王安道、张介宾为代表者,认为当分论“真中”“类中”,而以虞抟、喻昌为代表者,则主张合论“外感中风”与“内伤中风”。治疗规律则是以治外分浅深虚实,治内别火盛寒盛、气虚血虚,预防主张“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  相似文献   

2.
《古今图书集成》系清代大型类书,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书中医学内容丰富。其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征引历代重要医籍120余种,涵盖医理、四诊、临床各科、医药纪事等;其他汇编、典部也有大量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征引广泛,弥足珍贵。书中对收录医学内容挑选精细,兼收并蓄,经典赅备,分门别类,便于检索阅读;重视临床实用,四诊并重,证治相参,方论俱备,观点独到,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学习。  相似文献   

3.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陈梦雷等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规模宏大,内容赅备,几乎包涵了当时社会的全部学问.它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约1 000万字,520卷,单独成套,是全书最切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越医呈现出专科世家多、流派多、名医多、著述多的鲜明特点,具有重实践、敢创新、善总结、知行合一的独特个性,在中华B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从经典发挥、专科世家、应对时艰三个方面,对越医于祖国医学的贡献,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本书源于内、难二经,又高于内、难二经。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将对该书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瘟疫类疾病的专著。一般医家都将瘟疫类疾病归于温热疾病的范畴。关于温热类疾病的记载和论述,上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对于有流行、有传染、起病急、病势凶的这类温热疾病则称为“疠”或“温疠”“疠疫”,很多医著都提到这种“疠”“疫”病。但有系统理论有辨证论治纲领来治疗这类疾病的著作,首推《瘟疫论》。  相似文献   

8.
《古今图书集成》系清代陈梦雷等编撰的大型类书,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贯通古今。该书分为6编32典,1.6亿字,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引用经、史、子、集文献达3523种,内容广博,版本经典,为后世珍藏。其以广博精详享誉海内外,学术影响深远,后世学者以此书为寻检资料的线索而多有获益,占据中国科学技术史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中虽无胚胎学的专著,但对人体发育和姙娠等现象注意极早。在许多古代文献如易经、诗经、尔雅、说文等书中,己有关于姙娠和胎产的片断记载.其后,在历代的医学著作中,对胚胎发育问题均有许多正确的观察和描述,对姙娠和人类发育的动力和机转等问题,亦均有合理和系统的论点。我国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对人类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我国文化宝贵遗产之一。在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充实、提高,内容非常丰富多采。不仅有极其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今医鉴》,明代龚信编著,其子龚廷贤续编,又经王肯堂订补,成书于万历三年(1576)。其主要内容后被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收录。《医学汇函》首刻本[崇祯元年(1628)跃剑山房本]可以改正《古今医鉴》当今通行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和商务印书馆本)的许多错误。该文即对见于两通行本的错误作以改正。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在营养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在浩如烟海的祖国医学著作中,深入地挖掘有关营养学的问题,研究分析以继承发扬这一部分祖国医学遗产是一介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图作有关营养方面的一般性的初步探讨.一、对食物的认识关于对食物的认识和研究的著作是非常多的,研究的范围也极广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农家类中有这样的述叙:"农家条目至为芜杂,诸家著录大抵辗转旁牵……因五谷而及圃史,而及竹谱、荔支谱,橘谱至于梅谱、菊谱……因蚕桑而及茶经,因茶经及酒史,糖霜谱至于蔬食谱,而易牙遗意,饮膳正要相随入焉".可见祖国医学对食物的品种性味及烹调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免疫学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史实证明,中国是免疫学的发源地,祖国医学对世界现代免疫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我国古代医籍中记载着丰富的免疫学知识,现略述如下: 一、祖国医学对免疫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免疫的本质乃是机体识别异己和自身物质,並对异己物质(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抗原因子)加以排斥和清除,维护机体内部平衡稳定的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人体内各种免疫反应概括起来有三大基本功能,七种不同的表现(见表1)。在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传染病的注意,为时很早,远在周代已开始初步记载。春秋时代的著作中,不仅有多次传染病流行的记录,并且还有年份可查。及至汉代,记载益为翔实。如以桓帝、灵帝、献帝三代(公元147—219年)举例,仅据五行志一书所载疫情较严重者就有九次之多,而在年份以后又附记了月份。此后不仅我国历史书从未间断,更由於医学文献的继续增加,除了疫情的记录以外,同时逐渐丰富了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这对预防医学来说,关系非常重要。下面仅就个人体会,作一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无数奇珍异宝。浩瀚的医学典著如颗颗明珠辉眼夺目。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更以它璀灿的光辉指导着我国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从唐宋以来仲景学说还传到日本、朝鲜等国,被视为珍宝造福我国和亚洲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伤寒杂病论》亦称《伤寒卒病论》,共十六卷,包括《伤寒论》二十二篇,《金匮要略》二十五篇。《伤寒论》以外感热病为主;《金匮要略》以述内伤杂病为要。《伤寒杂病  相似文献   

16.
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的部分内容取自《古今医鉴》,但其所据版本与今日所见《古今医鉴》通用本略有不同,用《医学汇函》可以改正今本《古今医鉴》的许多错误。本文从误字例与脱文例两方面,对通行本《古今医鉴》的若干错误进行勘误补正,以正误于后学。  相似文献   

17.
正1怀远生平与著作怀远,字抱奇,云间(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代嘉庆年间名医。怀远家世业医,少年习儒,壮年之时继承家学,以医济世近30年。怀远精研岐黄之说和仲景之论,医术精湛,擅长伤寒和杂症的诊治,并兼通五官科、外科、女科,为具有多学科临证经验的医家。怀远认为医者行医济世而施诸利济,不若著书立说垂之以言。遂博览诸书,详审其要,结合家传经验,并参以己见,历经20余  相似文献   

18.
<医贯>乃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著,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比张景岳的著作早7年、比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早20年问世,引起同时代及清初许多医家的重视.<医贯>重点论述了命门学说,对血证也有专门论述,立有<论血症>和<吐血论>两论,不仅将其命门学说贯穿其中,而且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正统七年壬戌(1442年),冷谦所著《修龄要指》一卷,提出了十六宜: “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阴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  相似文献   

20.
新安王氏医学世家名医王乐匋在医学实践中会通张仲景"六经分证学说"和张景岳"阳厥转阴"说以处理外感病,极力推介张景岳的独到见解,丰富了新安医学的温病学术思想,在历史上为徽州新安医学和浙江越医相互交流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