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隐球菌病3例误诊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肾上腺草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增多,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肺隐球菌病的误诊率高达64.0%[2],为探讨其误诊原因,报道我们误诊的3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病例报告侧1男,25岁。因间断性发热、咳嗽、咳痰、左胸背痛1月,于1986年3月侨日入院。查体:体温38t,左下胸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左背第6肋间scmxscm肿胀区,叩诊实音,明显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03。10‘/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6嗜酸粒细胞0.02,血沉3mm/h,痰查抗酸杆菌3农阴…  相似文献   

3.
125I标记rhG-CSF及其大鼠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25I标记rhGCSF及其大鼠体内实验研究张丽民邓中平贺广彩蒋建强陈杞吴德林附图大鼠静脉注射125IrhGCSF后脏器分布附表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125IrhGCSF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数血浆总浓度1μg/kg5μg/kg10μg/kg三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证实的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胸部、腹部及头颅CT表现.结果: 胸部CT表现为双肺野网状阴影及弥漫性粟粒状微结节影;腹部CT表现为肝脾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腹膜后肿块;头颅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灶(隐球菌性脑炎),结节灶(隐球菌性肉芽肿)及脑膜增厚、弥漫性脑膜增强及进行性脑积水(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病CT表现复杂,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5.
^125I标记单抗夹心法测定血浆GMP—140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二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SZ-51和S12,经核素标记单抗S12,建立了血浆内GMP-140浓度的夹心测定法。该法能检出1μg/L纯化的GMP-140,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和7.1%。正常人血浆GMP-140的浓度为10±4.5μg/L,对10例体外循环患,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及22例急性脑血栓患的测定结果提示血浆GMP-140浓度测  相似文献   

6.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2月收治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21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其中有基础疾患史者9例。结果 CT表现:(1)孤立病变11例,多发单叶病变5例,双侧病变5例。(2)结节团块型16例,共32个病灶,直径最小1cm,最大10cm。空洞型1例;大叶实变型2例;弥漫混合病变2例。(3)21例中伴少量胸水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影像诊断困难,及时行病原菌、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证实的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胸部、腹部及头颅CT表现。结果:胸部CT表现为双肺野网状阴影及弥漫性粟粒状微结节影;腹部CT表现为肝脾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腹膜后肿块;头颅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灶(隐球菌性脑炎),结节灶(隐球菌性肉芽肿)及脑膜增厚、弥漫性脑膜增强及进行性脑积水(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隐球菌病CT表现复杂,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很高,影像检查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方法.现结合3例在我院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HIV 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PC)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 PC 患者的 CT 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 CT 平扫,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26例患者中在 CT 上表现为单发病灶11例,多发结节/肿块10例,混合型5例。病灶仅出现在左肺11例,右肺7例,双肺均出现病灶8例。19例可见毛刺,10例见空洞或空泡,8例见晕征。增强扫描1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无强化。结论PC 在 CT 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肺癌等其他病变。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报道较少,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普通肺炎或肺部肿瘤等。笔者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5I—AIBZM的制备及其与多巴胺受体的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125I-AIBZM与多D2受体的结合特性,通过二步合成反应制得左旋碘标主民前体ABZM。在室温PH值3条件下,氯胺T法制得^125I-AIBZM。以大鼠纹状体膜蛋白作为多巴胺D2受体制剂,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研究^125I-AIBZM的结合特性,结果:碘标记前体ABZM白色粉状的熔点为135-137℃,并经HNMR确证结构。^125I-AIBZM标记率为90%,放化纯度为95%,比活率为  相似文献   

12.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肺隐球菌病32例,分别误诊为肺癌、炎症或结核。患者年龄4~64岁;X线检查30例,CT检查19例。结果:肺隐球菌病X线、CT表现有5种: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这5种表现以第1种最多见,好发于肺外围。32例病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穿刺活检证实5例,脑脊液涂片证实4例,痰培养证实3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痰、脑脊液找到隐球菌证实,当肺部阴影诊断不明时在鉴别诊断上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男7例,女2例,有基础病变5例。结节肿块型5例(56%);实变型1例(11%);混合型3例(33%);右肺病灶4例,双肺均有病灶5例。3例可见树芽征,4例可见空洞。病灶均分布在下肺外周带和胸膜下。4例手术切除,5例治疗后CT随访斑片影吸收和结节影减少缩小,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空洞。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追踪检查能较敏感准确的反映病灶的变化,认识此病的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rIL—2的^125I标记及淋巴细胞IL—2受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水平,应用lodogen法对重且IL2(rIL-2)进行^125I标记,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大鼠脾淋巴细胞表面IL-2R进行鉴定。结果表明。rIL-2蛋白质标记率为58.8%,比活度为488.4kBq/μg;^125IIL-2在10-150pmol/L范围内与淋巴细胞IL-2R呈特异性结合,为可饱和的双分子过程,最大结合容量和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NLY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方法测定其中GNLY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GNLY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蛋白含量(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倍)和mRNA(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6倍)均明显降低(P<0.01)。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结论GNLY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免疫缺陷病毒(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顺性分析4家医院2003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非AIDS患者PC的CT影像资料39例.结果:39例PC患者中肺肿块/结节型占62%(24例),并以单发型最多见(46%,18例);混合型占21%(8例);肺实变型占15%(6例);弥漫型占3%(1例).普通型及周围型分别占46%(18例)及38%(15例).所有患者共检出可评估病灶75个,主要累及下肺区(65%,49个).充气支气管征见于57%的肺肿块/结节(26个),其中Ⅲ型22个,假空洞征7个.磨玻璃影/晕征见于46%的肺肿块/结节(21个)及52%的肺实变(15个).卫星灶见于33%(13例)的患者.结论:非AIDS患者PC的CT表现各异.肺单发/多发性肿块/结节主要位于下肺、胸膜下/接近胸膜下区域、周围磨玻璃影/晕征、Ⅲ型充气支气管征/假空洞征及卫星灶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β-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血脑屏障中的通透 性。方法 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β-NGF以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将细胞培养上清经离子交换树脂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观察纯化蛋白质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以^125I标记纯化蛋白南,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以γ测量仪检测脑组织放射性。结果 PC12细胞培养结果示:纯化产物可促使其突起生长;注射后30min,脑组织放射性达高峰。结论 纯化的重组人β-N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且部分通透过高脑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