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兔VX2瘤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荷VX2瘤模型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青春型双歧杆菌。处死动物,取出脏器和肿瘤组织粉碎后进行厌氧培养和革兰染色,观察双歧杆菌对肿瘤的靶向性;另取部分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够靶向定植于肿瘤组织中;经双歧杆菌治疗后实验兔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实验兔VX2瘤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6)。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够在兔VX2瘤组织中靶向定植,且能下调兔VX2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特异性siRNA调节肿瘤组织乏氧状态的抗肿瘤效应。方法:构建含有HIF1α特异性RNAi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携带VX2肿瘤细胞的荷瘤模型兔。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兔耳缘静脉中进行治疗,以注入无干扰序列腺病毒载体为对照。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成像的方法观察模型兔肿瘤组织乏氧和坏死的变化。切除剥离肿瘤,测量肿瘤体积;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坏死程度;采用RTPCR检测HIF1α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HIF1α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约为1.1×1010 PFU/ml。PET成像检测显示,经siRNA重组腺病毒治疗后的移植瘤组织中18FFDG标准摄取率(SUV)较对照兔显著降低\[(3.51±0.36)% vs (8.73±0.83)% ,P<0.01\],图像显示肿瘤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缺氧和坏死区域。HIF1α siRNA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RTPCR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特异性siRNA使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减少、肿瘤组织乏氧加剧和坏死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复制兔肝VX2肿瘤模型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及实验组(AS2O3)各8只,连续3天耳缘静脉注射用药,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MVD表达(P=0.021<0.05)及VEGF表达(P=0.012<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MVD及VEGF表达(P=0.007)和对照组MVD及VEGF表达(P=0.048)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AS2O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兔VX2肝移植瘤模型肝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4只VX2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 mL;TAE组:单纯碘油栓塞,UFLP 0.5~0.8 mL;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栓塞,UFLP0.5~0.8 mL,THP 2 mg.于术后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中的MVD.结果:TAE组和TACE组HIF1α及VEGF表达与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a和VEGF的表达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1=0.537,P<0.01;r1=0.423,P<0.05).结论:TACE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通过密切调控其下级基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 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 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特异性siRNA调节肿瘤组织乏氧状态的抗肿瘤效应。方法:构建含有HIF-1α特异性RNAi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携带VX2肿瘤细胞的荷瘤模型兔。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兔耳缘静脉中进行治疗,以注入无干扰序列腺病毒载体为对照。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成像的方法观察模型兔肿瘤组织乏氧和坏死的变化。切除剥离肿瘤,测量肿瘤体积;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坏死程度;采用RT—PCR检测HIF-1α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HIF-1α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约为1.1&#215;10^10PFU/ml。PET成像检测显示,经siRNA重组腺病毒治疗后的移植瘤组织中18F—FDG标准摄取率(SUV)较对照兔显著降低[(3.51&#177;0.36)%郴(8.73&#177;0.83)%,P〈0.01],图像显示肿瘤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缺氧和坏死区域。HIF-1αsiRNA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RT—PCR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中HIF-1α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特异性siRNA使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减少、肿瘤组织乏氧加强和坏死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实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fidum KLDS2.9502)在荷瘤裸鼠模型中的靶向定植作用,检测其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 方法:建立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bifidum KLDS2.9502,摘取心、肝、脾、肺、肾及瘤体组织,采用石蜡包埋技术和体外厌氧培养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双歧杆菌在荷瘤裸鼠心、肝、脾、肺、肾和瘤组织中的生存和分布情况.提取腹腔巨噬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核内DNA和RNA的表达;MTT法和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荷瘤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和吞噬能力;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分泌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量. 结果:通过对组织石蜡切片鉴定、组织匀浆体外厌氧培养检测发现B.bifidum KLDS2.9502只存在并生长于瘤体组织中,并能刺激荷瘤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能力和吞噬能力的增强(P<0.05),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分泌NO[(103.48±0.26) μmol/L]和TNF-α[(45.32±0.85 )pg/mL]的水平(P均<0.01).结论:两歧双歧杆菌能特异性定植于荷瘤鼠的瘤体中,并免疫激活腹腔巨噬细胞,提高相关肿瘤细胞毒性因子NO和TNF-α分泌水平,提示其可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肿瘤的转基因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2例宫颈原位鳞癌和33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HIF—1α和VEGF的表达随上皮病变的恶性进展逐渐增强,二者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25.00%(正常组),42.96%和50.00%(不典型增生组),58.33%和66.77%(原位癌组)以及57.61%和63.67%(浸润性癌组);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HIF-1α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的HIF—1α、VEGF表达高于未转移组(P〈0.05);浸润性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正相关(f=0.45,P〈0.05)。结论: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状上皮恶变及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潜活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N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非角化性鼻咽癌(nonkerat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K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999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的60例NKNPC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on二步法)检测LMP1、NET1、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另取10例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1)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 (P<0.05);(2) NKNPC中,LMP1表达强度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NET1、VEGF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 ),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P<0.05)。(6)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MP1、VEGF表达与NKNPC的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P1、NET1、VEGF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NPC转移与预后,LMP1和VEGF可作为评估NKNPC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氧化二砷(As2O3)及人参皂甙(Rg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复制兔肝VX2肿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As2O3组、Rg3组及空白对照组各8只,As2O3组连续1周耳缘静脉注射用药,Rg3组连续1周灌服参一胶囊,空白对照组仅给予药物载体溶质作为对照。测量肿瘤瘤质量,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采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As2O3组和Rg3组肿瘤瘤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3和0.033;As2O3组及Rg3组的MV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6和0.003;VEGF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9和0.021。As2O3组及Rg3组MVD及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及Rg3均可抑制兔肝VX2肿瘤生长,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两者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基因RNAi对子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urvivin基因RNAi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BALB/c裸鼠分4组,分别注射转染携survivin RNAi重组质粒的HeLas2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细胞HeLaNC、转染空质粒细胞HeLaU6 neo及宫颈癌HeLa细胞,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urvivin RNAi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survivin RNAi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HeLas2组裸鼠瘤重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为67.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Las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 MVD值也显著降低(P<0.05);HE染色、TUNEL染色结果显示,HeLas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AI值达(22.73±137)%。结论:Survivin基因RNAi可通过下调移植瘤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和降低其MVD抑制移植瘤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及其应答基因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腺癌组织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HIF-2α、BNIP3和VEGF的表达。结果70例胃腺癌组织中,HIF—1α、HIF-2α、BNIP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37.1%、51.4%和62.9%;而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0和0,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NIP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HIF-1α的表达与BNIP3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通过调节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胃腺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相关,而BNIP3的表达则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抗ATPase F1α抗体,人血管抑制和肿瘤转移相关蛋白(human angiostatin interacting and tumor metastasis involving protein, HAITMIP)抗体((MAb3D5AB1,简称GX)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derive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NSCLCVEC)的抑制作用。 方法: 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和原代培养NSCLCVEC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SCLCVECs膜上ATPase F1α的表达,RTPCR分析细胞ATPase F1αmRNA的表达水平;CCK8 法检测GX对NSCLCVECs增殖的抑制效应,划痕损伤实验检测GX对NSCLCVECs迁移的抑制作用,FACS检测GX对NSCLCVECs凋亡的影响。结果: 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 NSCLCVECs胞膜上有ATPase F1α的显著表达;RTPCR的结果表明,分别来源于肺腺癌、肺鳞癌的血管内皮细胞中ATPase F1αⅡ肽段基因片段大小为668 bp。CCK8结果表明,经GX处理,NSCLCVECs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显示,经GX处理的NSCLCVECs的迁移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ACS结果显示,GX处理后NSCLCVECs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TPaseF1α在NSCLCVECs膜上有较高的表达,GX通过靶向作用于ATPaseF1α抑制NSCLCVECs的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协同顺铂(cisplatin,又称DDP)抗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mhTNF(150万U/kg)组、DDP(6.15 mg/kg)组、联合用药组(DDP+ rmhTNF)。接种肿瘤细胞后12 d开始瘤内注射药物3 d,RTPCR法测定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激酶结构域受体(kinase domain region receptor,KDR)、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receptor,MVD)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表达。〖HT5W〗结果: 〖HT5"SS〗对照组、rmhTNF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MVD数分别为(24.76±1.28)、(18.95±1.22)、(19.53±1.15)、(10.43±1.05),两单药组的MVD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低于两单药组(P<0.05)。HIF-1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71±0.004)、(0.138±0.006)、(0.134±0.006)、(0.095±0.006),两单药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两单药组(P<0.05)。肿瘤组织中MMP2蛋白的荧光指数FI值依次为(1.000±0.000)、(0.875±0.020)、(0.848±0.127)、(0.545±0.107),单药组的MMP2蛋白的(FI)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两单药组(P<0.05)。单药组VEGF、KD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表达均低于各单药组(P<0.05)。结论: rmhTNF能够增强DDP抗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乏氧诱导因子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在乏氧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包括肿瘤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增加,其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actor 1α, HIF1α)起关键作用。HIF1α可作用于多个环节促进肿瘤转移。在细胞运动方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cMet在乏氧时增加,能促进细胞活动性并通过与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而增加细胞的侵袭性;基质降解方面: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MMPs的能力密切相关,HIF1可引起MMPs的表达增加,进而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细胞黏附方面:HIF1  相似文献   

16.
裘正军  蒋奕  胡文慧  孙红成 《肿瘤》2005,25(2):155-157
目的 探讨HIF -1α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41 例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组织HIF- 1α、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分析HIF- 1α表达与肿瘤血管生存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HIF -1α、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4%和75.6%,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1)。胰腺癌组织中的MVD也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HIF- 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MVD与HIF- 1α表达有关。HIF- 1α表达随着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结论 HIF- 1α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IF- 1α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形成,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 1α可作为评价胰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 )对兔肝VX2 肿瘤及转移结节中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 移植瘤模型,模型组直接处死,实验组于射频后4、24h 处死取出肝、肺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和MVD,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VEGF的基因表达。结果:VX2 肿瘤呈浸润生长,射频后,中央消融区细胞呈现大片坏死,周边为炎性反应带,外围癌组织残留。免疫组化结果示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及MVD均高于正常组,射频处理后肝脏残癌组织中VEGF蛋白及MVD下降,而肺组织内无明显变化;RT-PCR 结果示模型组肺转移结节的VEGF/GAPDH基因表达比为1.117 ± 0.125 4,射频消融后4h 和24h,基因表达比分别为1.046 5 ± 0.136 6,1.057 4 ± 0.145 2,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FA 能破坏局部的肿瘤微血管,下调VEGF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远处肿瘤血管生成,RFA 治疗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ogoB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8年手术获得的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36份,另取其他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0份。以免疫组化技术、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这些标本中NogoB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表达水平,结合病理资料分析NogoB的表达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 PCR检测发现,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组织中NogoB基因表达明显下调,Ⅲ级的胶质瘤组织中NogoB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脑组织相比下降了90%左右(P<0.01),NogoB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度成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正常脑组织中NogoB蛋白表达相对恒定;在高恶性级别的胶质瘤中NogoB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其下降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ogoB主要在人正常脑组织中弥漫性阳性表达(100%),在人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36例胶质瘤组织中NogoB染色阳性程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在ⅠⅡ、Ⅲ、Ⅳ级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8.2%,42.9%,2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人脑胶质瘤中NogoB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均出现下调,其下调程度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i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系统热化疗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含CEA启动子调控CD基因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扩增、纯化、包装,并收集病毒上清。45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人结肠癌LoVo细胞,成瘤后2 d腹腔注射病毒上清(0.2 ml/次,每天1次,共5 d)。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化疗组和热化疗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前药5FC和43 ℃前药5FC\[均为500 mg/(kg·d)\]进行治疗。治疗21 d后处死裸鼠, 观察肝脏转移率和转移结节数, RTPCR检测CD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学的变化。结果:病毒滴度为5.6×106 CFU/L。CD基因在移植瘤组织中有效表达。热化疗组的肝转移率与转移结节数均低于常温化疗组\[133% vs 40.0%,(0.20±0.56)个vs(0.80±1.01)个;均P<0.05\]。光镜下见对照组肝转移瘤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热化疗组较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生长受抑制更明显。电镜下见化疗组、热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改变。结论: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鸿程  应敏刚 《中国肿瘤》2007,16(4):282-28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与30例胃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HIF-1α、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和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7.5%(38/80)和71.3%(57/80),明显高于胃癌旁不典型组织及胃正常组织(P〈0.05)。HIF-1α、VEGF与胃癌的TNM分期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胃癌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8,P〈0.01)。[结论]HIF—1α、VEGF均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