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李军体刘明润计磊(济南军区中西医结合中心莱阳265200)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药学睡眠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系。《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矣。”即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  相似文献   

2.
失眠^[1],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睡眠间断、多梦、早醒,甚至通宵不寐。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整的生理功能表现。中医灸药结合,通过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董德懋治疗失眠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老对睡眠理论的认识,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睡眠是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在这里阴阳跷脉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董老推崇《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相似文献   

4.
中医睡眠学说及其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睡眠学说包括阴阳睡眠说、卫气运行睡眠说和神主睡眠说。三者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的独特理论体系。阴阳说是中医睡眠理论的总纲领,揭示了人体睡眠和醒觉的基本原因;卫气运行说是阴阳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神主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中医睡眠学说与现代睡眠学的认识相通融,具有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董老对睡眠理论的认识,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睡眠是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在这里阴阳跷脉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董老推崇<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相似文献   

6.
慎起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整体观念中天人相应的认识提示人体睡眠与自然界阴阳变化密切相关。从养生角度来看,人的睡眠应顺应四时和温度的变化,睡眠时间的调整原则是二分二至时间点,用二分二至和阴阳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睡眠与时间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存在着时间性、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睡眠时间长短没有统一标准,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养生理论认为,只有睡眠上法于阴阳,才能以尽天年。  相似文献   

7.
论人体的阴阳与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现代理论来解释中医学所讲的阴阳,揭示人体阴阳之本质,是目前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学知识,将中医学的阴阳理论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提出人体的阴阳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许多密切关系,代谢可能为人体阴阳的核心或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寤寐,字义上指醒与睡两种状态,寐指睡眠属阴,寤指清醒属阳,实质上则是反应了人体睡眠觉醒与自然昼夜节律保持一致的重要的生命节律。在病理情况下,寤寐失常主要表现为不寐和多寐两种睡眠障碍的情况。情志失常、饮食劳倦等因素扰乱阴阳交替规律,均会导致寤寐失常。1中医对寤寐的认识不寐~([1])又称为"不得卧"、"目不暝",是指经常不能  相似文献   

9.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人体时间系统与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对人体时间系统的概念没有认识,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学对人体时间系统早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章从中医的阴阳、藏象、气、经络、辨证论治、脉诊、中医治则和中药药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人体时间系统基本概念的一致性。因此认为,人体时间系统和人体结构的双系统模型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熔铸了传统文化中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人体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等诸科知识,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是在民族传  相似文献   

12.
钟起诚 《新中医》2004,36(2):3-6
现代免疫学和中医药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认识上有其内在联系,中医药学的正邪斗争、阴阳平衡、气血功能、脏腑功能包含了现代免疫学的多种免疫机理。从中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的互相联系中来探讨SLE的发病机理,可以提供中医药治疗SLE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从而探索一条治疗SLE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福平  林立宇  孙晨  杨志敏  曾星 《新中医》2017,49(8):168-170
阴阳失和、营卫之行失常,卫气在日间不能及时充盈于阳位,营阴夜间不能及时敛阳,故而昼不精夜不瞑。人体免疫系统同样存在着催眠细胞因子和抑制睡眠细胞因子,维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动态平衡,与阴阳平衡稳态相合。从中医的阴阳和合认识失眠,调其阴阳而致平和,促使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强和稳定,对于临床失眠相关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张子和的健康疾病观体现了他的基本学术思想。他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人体“贵平不贵强”。意即人体能保持内外阴阳的动态平衡,就不会生病,就是健康的体现;否则,如出现阴阳偏亢,就会发生疾病。张氏继承了《内经》“阴阳和调,以平为期”的学术思想,从整体观出发,对养生、病因、治法等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认为四时寒暑、情志喜怒、社会环境等与人体的健康和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之气潜藏出入的过程,与人体卫气循行和昼夜节律的阴阳盛哀密切相关.人白昼觉醒属阳,夜间睡眠属阴,睡眠时由阳转阴.失眠症属中医学的不寐范畴,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丁琳琳  蔡慧君  纪云西 《新中医》2023,55(12):204-207
基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从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探析不寐的病机和治则用药之法。分析 认为,不寐的病机本质在于人体阴阳失和,阳不入阴。人体阴阳的生化消长与昼夜节律的阴阳消长变化相应, 当机体打破了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后,则会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故治疗上应善用“温潜”之法来引阳入 阴,燮理阴阳,使机体回归阴阳和合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是华夏文明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向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论治核心,将人体处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与天地日月的有机整体中来探讨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过程,从而决定健康治疗方案,应用自然界的药物。长期以来,中药在为人民健  相似文献   

18.
俞海虹  周红桥 《中医药学刊》2006,24(6):1074-1075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中医学借以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阴阳平衡观是其中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一门基础学科.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养生康复为主要内容,与现代生物学有很多相通之处.进入21世纪以来,两大学科对于有关人体、动植物、环境等多个范畴的交融与借鉴的研究更是逐步深入.本文通过阐述在中学开设"生物与中医"校本课程的设想,探讨将中医药学引进中学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对老年人睡眠与养生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玮  刘占文 《吉林中医药》2011,31(7):601-605
从阴阳、营卫运行和神主睡眠理论出发探讨中医学对睡眠机理的认识,脏腑老化、气血亏虚及阴阳失衡是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睡眠养生有利于阴阳平衡、心肾相交,养心才能安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