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餐后2 h血糖检测对早期发现隐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空腹血糖小于7 mmol/L,观察组中患者的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 mmol/L。对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 mmol/L的患者阳性率为91.6%,与其空腹血糖值判断为糖尿病的诊断结果 10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 mmol/L的患者阳性率为68.3%,明显大于空腹血糖检测为糖尿病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检测对早期发现隐性糖尿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在心内科门诊中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空腹或餐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随机血糖≥7.8 mmol/L的患者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共1412例患者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其中939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281例(29.9%)患者空腹血糖≥6.1 mmol/L并且<7.0 mmol/L,105例(11.2%)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473例患者进行餐后随机血糖检测,123例(26.0%)患者随机血糖≥7.8 mmol/L并且<11.1 mmol/L,43例(9.1%)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入选患者共552例(39.1%)毛细血管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7.8 mmol/L,其中298例患者又进行了OGTT,正常糖耐量(NGT)66例(22.1%),糖调节受损(IGR)132例(44.3%),其余100例(33.6%)患者新诊断为糖尿病。结论对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毛细血管血糖筛查及OGT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64岁主诉口渴多饮、多尿5年,血糖控制不佳6个月。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8.5mmol/L。此后一直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半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采用人胰岛素30R每日两次注射。胰岛素治疗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达标,但餐后血糖仍不达标,改为人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46例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CK、AST、乳酸脱氢酶(LDH)和ST段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 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6.5%;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无症状患者中的糖尿病筛查 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并有1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成人,应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相似文献   

6.
张某,女性,63岁,7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当时测空腹血糖11.9mmol/L,餐后血糖高达19.3m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饮食控制,一直口服二甲双胍500毫克一天3次治疗,后血糖升高,加用格列吡嗪5毫克一天3次,血糖控制尚可。近三个月来,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测空腹血糖控制在7.0~8.5mmol/L左右,  相似文献   

7.
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空腹静脉血糖由10.6mmol/L降至6.06mmol/L,糖化血糖蛋白由8.7%降至7.9%。患者监测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11~14mmol/L,加用磷酸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3个月。后监测空腹指血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8~11mmol/L,复查糖化血红蛋白7.2%。无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后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男,7l岁,因口渴、多饮3年余,急剧加重半年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感轻度口渴、多饮,未诊治。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一述症状突然加重,日平均饮水量及尿量均超过10000ml,且昼夜尿量无差别。在某省级医院做OGTT试验,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2.4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给=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但极度口渴、多饮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对其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和肌钙蛋白T(cTNT)峰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2007年收治的4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7.0 mmol/L组、7.0~11.1 mmol/L组和>11.1 mmol/L组.观察患者血糖与PCI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和血清cTNT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血糖>11.0 mmol/L组PCI术后3 h ST段回落>70%患者较血糖<7.0 mmol/L组显著减少(18.0%与51.5%,P(0.01),血糖7.0~11.1 mmol/L组PCI术后3 h ST段回落30%~70%与血糖水平的高低无相关性;PCI再灌注治疗后,ST回落>70%的患者cTNT水平低于ST回落<30%的患者,分别为(0.033±0.018)ng/L和(0.107±0.055)n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水平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血清cTNT升高越明显,其中血糖>11.1mmol/L组cTNT升高与血糖的相关性较显著(r=0.399,P<0.0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血糖水平直接影响ST段回落程度和cTNT峰值,控制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 2h血糖测定,如果OGTT 2 h血糖≥11.1 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 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 2 h血糖≥7.8 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 2 h血糖≥11.1 mmol/L)(12.4%).结论 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诊断标准为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是指OGTT时,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并小于11.1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52岁主诉多饮、多尿、乏力5年,低血糖频发1个月。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乏力,到社区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1.8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格列本脲2.5mg Bid,二甲双胍250mg Bid治疗,剂量逐渐增加至格列本脲5mg Bid,二甲双胍500mg Tid,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9.0~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0~16.0mmol/L。3个月前,患者到  相似文献   

14.
妊娠糖尿病(GDM)的妇女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增高。妊娠糖尿病易导致巨大儿,其次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增高等。高风险的妇女应在怀孕后即进行糖耐量试验,若未发现血糖的异常,则应在妊娠24~28周复查。经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大于5.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大于6.7 mmol/L的患者需用药物治疗,治疗首选人胰岛素,其剂量和剂型应个体化。ADA指南推荐空腹时低于5.3 mmol/L,餐后1 h低于7.8 mmol/L,2 h低于6.7 mmol/L。  相似文献   

15.
彭华 《山东医药》2010,50(41):69-7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 I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空腹血糖≤6.1 mmol/L)、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2组(8.0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统计两组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CK、AST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3组CK、AST、LDH和ST段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非糖尿病AM 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前期可表现为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IGT的诊断切点为餐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11.1mmol/L;而IFG的诊断切点为空腹血糖(FPG)≥6.1mmol/L,〈7.1mmol/L。IGT和IFG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增高,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险性,单纯降低IGT患者或IFG患者的血糖是否有益目前均无证据。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调节已受损,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已存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多种风险,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2h血糖≥11.1mmol/L)(12.4%)。结论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18.
1例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将地特胰岛素等剂量转换为甘精胰岛素后,患者血糖控制改善,空腹血糖由8.6mmol/L降至4.0mmol/L,进而甘精胰岛素剂量由18IU减少至14IU。无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控制不佳的患者,转化为甘精胰岛素后,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全天血糖更加平稳,且剂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性,72岁主诉血糖升高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7.3mmol/L,诊断2型糖尿病,初始饮食运动治疗,血糖可。3年前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二甲双胍0.85g bid、拜糖平50mg tid。2年前因血糖控制效果欠佳加用诺和龙2mg tid,1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应用诺和灵50R早16U晚16U,继续应用二甲双胍0.85g bid、拜糖平50mg tid,停用诺和龙。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住院的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2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45岁以下者40例(40/72),影像学以干酪样病变为主者40例(40/72),空洞形成者48例(48/72),菌阳者60例(60/72),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者60例(60/72),治疗1月病灶吸收好转者52例,痰菌1月阴转者34例,2月阴转者5例,3月阴转者2例,12例空腹血糖>8 mmol/L,其中5例血糖>11.1 mmol/L,随诊痰菌3月阴转者2例,3~6月痰菌阴转者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人群趋于年轻化,影像学表现常累及多个肺段,空洞形成多见,传染性强。有效地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时,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