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Fib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4.02 g/L)、Q2组(4.03~5.26 g/L)、Q3组(5.27~6.39 g/L)、Q4组(≥6.40 g/L)4组各40例,分析Fib水平与神经功能及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15 d后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治疗前=0.68,r治疗后=0.51,P0.05);再发脑梗死29例(18.13%),再发患者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高达75.86%,高于非再发患者的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随访期间再发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非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P0.05);再发患者随访期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5)。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E/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82、B28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82、B28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8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口纤维蛋白原基因Be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复发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是否与脑梗死的复发性有关.方法研究80例2年内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在首发和复发时血浆FIB的含量,120例2年内未复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浆FIB的含量,同时分析血浆FIB含量与年龄、复发时间、脑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复发脑梗死血浆FIB较未复发的脑梗死以及健康对照组高(P<0.001),血浆FIB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个月内复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增高明显,血浆FIB与不同的脑梗死亚型关系不大(P>0 05).结论FIB与复发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对照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文献,数据以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较非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P<0.000 01),Begg法和Egger法证实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脑梗死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ACI组)和226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浆Fib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ACI组血浆Fib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8%vs.9.3%,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含量[(5.82±1.51)mg/L]明显高于中型[(4.17±1.09)mg/L]、轻型[(4.26±1.15)mg/L]患者(均P<0.01)。血浆Fib含量升高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者明显低于Fib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恶化者明显高于Fib正常组(均P<0.01)。结论 ACI患者血浆Fib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早有报道[1],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分子聚合功能进行了测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糖尿病患者40例,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按1982年2月北京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扩大会议制定标准。40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tentdiabetes mellitus,NIDDM)。分为两组:NIDDM无并发症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126例患者,将患者依据糖尿病病程四分位数分为A组(<2年,n=33)、B组(2~7.9年,n=35)、C组(8~13.9年,n=32)、D组(≥14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在老年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136例老年脑梗死(男78例,女58例),根据病史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B组),同时选择80例性别及年龄相似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集空腹12 h静脉血2 ml,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Lp(a),免疫比浊法测定FG。血脂、血糖测定在日立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结果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a)和FG水平均明显增高,Lp(a)水平分别为(487.6±145.7)mg/L,(398.2±133.1)mg/L和(253.4±179.5)mg/L;FG水平分别为(5.14±1.82)g/L,(4.12±1.57)g/L和(3.34±1.87)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之间,Lp(a)和FG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且前者水平高于后者(P<0.01)。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占46.9%),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以单发性梗死多见(占52.8%)。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组TG、LDL-C水平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增高,TG水平分别为(3.64±1.78)mmol/L和(1.52±0.39)mmol/L;LDL-C水平分别为(4.64±0.80)mmol/L和(3.21±0.81)m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HDL分别为(0.86±0.34)mmol/L和(1.78±0.82)mmol/L,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体重指数(26.78±2.69)kg/m2较非糖尿病组(23.14±2.13)kg/m2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和高脂血症时易发生脑梗死。Lp(a)和FG水平升高与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脑梗死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的改变,确定其在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GPⅡb-Ⅲa复合物及P-选择素的表达,并与3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脂联素、炎性因子、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比较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并就各项指标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依据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内是否复发来进一步分析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NF-α、IL-6、IL-10、hs-CRP、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其组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F_(脂联素)=6.436、F_(TNF-α)=4.381、F_(IL-6)=8.517、F_(IL-10)=5.129、F_(hs-CRP)=6.274、F_(纤维蛋白原)=4.681),且各项指标均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r_(脂联素)=-4.535、r_(TNF-α)=2.424、r_(IL-6)=2.583、r_(IL-10)=3.241、_(hs-CRP)=3.424、r_(纤维蛋白原)=4.535),此外,治疗后复发患者脂联素、IL-10、hs-CRP、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脂联素具有一定负相关性,与TNF-α、IL-6、IL-10、纤维蛋白原均具有弱正相关性,且发病时低表达脂联素及高表达IL-10、hs-CRP及纤维蛋白原患者治疗后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5 3例发病 2 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 ,测定其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并与 4 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 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轻重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血浆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溶栓的效果评价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96 例TIA 患者,搜集临床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进行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96 例患者中15 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15.63%;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 ±1.2)g/L vs.(2.9 ±0.7)g/L,P =0.00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 =0.632,P =0.01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TIA 发展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 近期卒中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意义。方法比较8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Fib含量及降纤酶治疗的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降纤酶治疗后Fib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Fib含量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纤酶能降低Fib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脂蛋白[(296±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8±0.09)]mmol/L及血纤维蛋白原[(3.51±0.07) mmol/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47±14)mmol/L,(3.18±0.09)mmol/L,(3.51±0.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监测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芳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1450-1451
随机选取了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根据血脂、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分为三个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升高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与血脂的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72例)和无斑块组(38例)。2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测定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调查血糖、血脂及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血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4例高龄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组中56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0%(6/40)(P<0.01),其中脑梗死组中软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龄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明显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