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及等长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通过运用Cybex-6000型等速测力系统对25名健康男青年膝屈肌和伸肌进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及等长测试,来比较膝肌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功能,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等速测试时,膝屈肌和伸肌离心收缩的肌力明显大于向心收缩。在膝屈曲60°时,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的肌力同样明显大于向心收缩,但离心收缩与等长收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随运动速度增加,屈肌和伸肌向心收缩的肌力明显下降,而离心收缩的肌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腘绳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中药治疗组(n=12,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B、皮质激素治疗组(n=11,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生理盐水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C、自然愈合对照组(n=8,不予注射治疗)。三组均以相同传统治疗(避免运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牵拉训练、等长肌力训练及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29天、43天、57天对以上三组进行等速肌力恢复情况的评估。结果:①中药治疗组、皮质激素治疗组的肌力增长情况明显优于自然愈合对照组(P<0.01);②肌力增长和愈合速度,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急性损伤,可有效提高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程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连续离心训练对肱二头肌肌电活动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让 10名受试者以 60 %最大等长收缩力做肱二头肌离心运动 2 5次× 2组 ,组间休息 5分钟。每天训练一次 ,连续训练 6天。每次训练前测试最大等长收缩力 (F)、肱二头肌腱反射时 (T)、肌电振幅 (RMS)和平均功率频率 (MPF)。结果 :训练后第二天各项指标均有变化 ,肌肉最大等长收缩力、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下降 ,肱二头肌腱反射时延长 ,但均无显著性。随后肌力和肌电频率逐渐升高 ,反射时逐渐缩短 ,到第 5 - 6天都基本恢复到训练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力和收缩蛋白myosin,细胞膜骨架蛋白dystrophin、a-DG、-DG,细胞外基质蛋白laminin-2、collagen IV表达的影响,以及上述蛋白与骨骼肌收缩力和拉断力的相关关系。方法:4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6)和运动组(n=36)。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性离心运动,坡度为-16°,跑速为26.8 m/min,运动5 min,间歇1 min,共进行10组。分别于运动后即刻、4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将大鼠腓肠肌在半离体状态下固定于微型材料实验机,用电刺激法测试大鼠腓肠肌收缩力,然后测拉断力,后取材测试血清CK、LDH,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腓肠肌myosin、dystrophin、-DG、-DG、laminin-2、collagen IV蛋白和laminin-2基因表达。结果: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鼠血清CK和LD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和48小时,大鼠腓肠肌收缩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运动后24小时拉断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收缩力与拉断力呈正相关(r=0.501,P<0.01);一次性离心运动即刻laminin-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运动后24小时laminin-2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骨架蛋白含量与大鼠腓肠肌收缩力无相关关系,laminin-2蛋白含量变化与大鼠腓肠肌拉断力呈负相关(r=-0.727,P<0.01)。结论:(1)一次性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收缩力下降和肌肉损伤有关。(2)大鼠腓肠肌的材料力学特性在一次性离心运动后24小时最弱。(3)大鼠腓肠肌收缩力和骨架蛋白变化无相关关系。(4)大鼠腓肠肌拉断力在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和laminin-2蛋白含量高度负相关,其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30名志愿受试者分别以最大等长收缩力的 6 0 % (第 1周 )和 80 % (第 2周 )完成连续 2周上臂屈肌离心收缩训练 ,随机分成中药内服、外用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处理 ,对肌肉酸痛部位和等级、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角度、上臂臂围、上臂屈肌硬度、血清CK以及肱二头肌回声的平均光密度和肌肉厚度超声检测进行观测。结果显示 ,强度增加后的第 2周 ,肌肉酸痛程度、肘关节伸直角度和血清CK值在实验结束时均已恢复正常 ;肘关节屈曲角度、上臂臂围和肌肉硬度等与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后期肌肉增粗有关的指标 ,在第 2周训练强度增加后呈恢复趋势 ,无继续加重现象 ;大强度离心训练后肌肉厚度增加 ,训练后第 3天出现肌肉回声增强的改变。实验表明 ,内服和外用中药对DOMS的消除均有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外用药对本实验指标的改善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主要关节肌肉力量素质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专项体能训练以及制定青年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18名(男女各9名)优秀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和躯干力量进行测试。选取单位体重的峰值力矩PT/BW、屈/伸肌群比值H/Q和肌力下降率等为测试指标。按测试模式(向心、离心收缩)、测试速度(慢速、快速收缩)和测试侧别(左侧、右侧)分为3个因素,采用3因素(2×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因素对髋、膝、踝关节和躯干力量的影响。结果:1)各因素的主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模式×速度在PT/BW指标上的交互作用也显著(P<0.05);2)髋关节:60°/s和180°/s时,屈肌群离心收缩力量和H/Q显著大于向心收缩(P<0.01);3)膝关节:在向心和离心收缩时,180°/s的H/Q均显著大于60°/s(P<0.01);4)踝关节:左侧快速背伸肌群的PT/BW显著大于右侧(P<0.01);5)躯干:60°/s向心收缩时的PT/BW显著大于180°/s(P<...  相似文献   

7.
躯干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和耐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ybex-TEF系统对40例年轻人躯干屈伸肌群的肌力和耐力进行等速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女性屈伸肌群和男性伸肌群的PF值逐渐降低,而男性屈肌群PT值随速度的变化不大。两性伸肌群的ER和女性的RR均低于屈肌群。本研究提供了一组正常年人的数据,对了解其躯干肌肉功能特点、指导运动训练及预防下腰痛和运动伤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对其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后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积分。结果 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8周治疗后,等速肌力训练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等速肌力训练组患者接受训练至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改善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及患侧肢体膝关节稳定性,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9.
30名志愿受试者分别以最大等长收缩力的 60 % (第 1周 )和 80 % (第 2周 )完成连续 2周上臂屈肌离心收缩训练 ,随机分成中药内服、外用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处理 ,分别在第 1、3、7和1 4天进行红细胞、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IL-1 β和IL -2的免疫学指标以及β-EP的神经肽激素指标检查。结果显示 :血常规指标除白细胞总数训练后有轻度升高外 ,其余变化不明显 ;IL-1 β、IL -2和β-EP在训练后 3天有升高 ,7、1 4天则出现下降。内服、外用中药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IEE)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1)。两组患者均分阶段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Biodex等速训练系统进行一周2次的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两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和4个月时采用该等速测试系统在60°/s角速度下对患肢进行向心屈、伸膝峰力矩值(PT)、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比率)及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的测定,并用量角器对患肢进行主动伸膝角度(AAKE)测定以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AAKE与LKSS评分统计不区分性别)。结果:术后第1个月,治疗组进行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前,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屈膝PT、H/Q比率、屈膝PT/BW、AAKE以及L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个月,除对照组H/Q比值没有明显改变外,两组患者的其余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组内术后第1个月评定所得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H/Q比值及屈膝PT/BW增大最为明显(P<0.01)。结论: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主动伸膝角度,增加屈膝肌力并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下肢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采用太极拳运动作为干预因子 ,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 ,为老年人正确锻炼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太极拳抗衰老机理提供实验依据。采用CybexII+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 ,对经过 1 6周太极拳练习的 65~ 70岁老人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化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男、女运动组屈、伸膝肌群耐力 (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运动组自身前后对照显示 ,各项肌力指标除屈、伸肌爆发力 (TAE)外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治法对肘屈肌连续离心训练作功及力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中医药外治法对连续离心训练引起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恢复的作用 ,采用计算机采控的离心训练设备对受试者进行连续 7天伸肘训练产生DOMS ,同时辅以推拿、牵拉、热水浴、盐水浴、中药浴等恢复手段 ,观察屈肘肌作功和力矩等力学指标。结果发现 ,连续 7天离心训练对DOMS产生后肌力的恢复没有明显影响 ,推拿、牵拉、中药浴等手段对DOMS后肌肉力矩和作功有明显的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离心收缩运动致延迟性肌肉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离心运动后快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经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后,快慢骨骼肌被动拉伸时的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等材料力学性质,在运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增强,出现超量恢复。结果提示:可能正是由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材料力学性质的变化,离心运动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连续 2周递增负荷离心训练和中药对DOMS肌肉功能的自然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周内 60 %~ 80 %递增负荷肘屈肌离心训练对照组、内服中药组和外敷中药组最大等长收缩力和训练平均作功。结论 :外敷中药对DOMS肌肉后离心收缩做功有明显恢复作用 ,内服中药对肌肉等长收缩力有明显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后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化,探讨上述4种氨基酸在骨骼肌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在一次性90 min持续下坡跑运动(速度16 m/min,坡度-16°)后,分别在运动后0 h、6 h、12 h、1 d、2 d、3 d、1 w、2 w处死,取大鼠右侧腓肠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血清与骨骼肌中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运动后6 h骨骼肌细胞有肿胀的趋势,2 d发现炎性细胞浸润,3 d炎性细胞最多,损伤程度最为严重,1 w偶见炎性细胞,2 w后肌纤维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运动后0 h血清4种氨基酸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精氨酸为P<0.01),之后4种氨基酸含量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或下降。2 w时血清赖氨酸水平仍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运动后0 h骨骼肌甘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出现上升趋势,运动后2 d和3 d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2 w时与运动前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0h骨骼肌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苏氨酸在运动后1 w、精氨酸在运动后2 d均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3)血清精氨酸和甘氨酸,骨骼肌精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甘氨酸和骨骼肌甘氨酸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骨骼肌精氨酸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赖氨酸和骨骼肌苏氨酸、精氨酸显著正相关(P<0.01,P<0.05),血清精氨酸与骨骼肌精氨酸之间正相关(P<0.05)。结论:离心运动后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变化不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血清赖氨酸含量在2 w时仍未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提示骨骼肌修复期机体对赖氨酸可能具有更大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心血管反应与肌群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等长收缩运动 (IE)时心血管反应与肌群质量的关系。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2 0只 (雌 8只 ,雄 12只 ,11± 1 8公斤 )。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腓肠肌产生最大IE ,在安静、单侧IE(SIE)、恢复 5、10、2 0分钟、双侧IE(DIE)、恢复 5、10、2 0分钟时采用心导管测定心率、血压、以及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1)SIE与DIE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收缩压、心输出量及总血管阻力明显增加 (p <0 0 1) ;每搏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1) ;肺毛压、肺动脉舒张压、左右心室作功、肺血管阻力和总外周阻力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SIE与DIE相比 ,心血管反应的净增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排除大脑皮层命令后 ,单纯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与运动肌群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ACLR的优秀运动员41名,年龄22.6±4.1岁,27名女性,14名男性。术后行同质专业康复,随访其重返运动时间。于重返前1周行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角速度:60°/s和180°/s;动作:屈膝和伸膝)和四种单脚跳跃测试(跳远、侧向跳、箱跳和8字跳)。术侧与健侧对比并记作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index,LSI)。将运动员按术后重返时间分组:提前重返组(6~8月)、适时重返组(9~12月)、延时重返组(12月后),并比较三组等速肌力和下肢跳测试的LSI以及术侧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结果:提前组14人,适时组19人,延时组8人。60°/s屈膝峰力矩LSI,提前组(87.4%±7.5%)与适时组(95.8%±6.6%)和延时组(96.0%±2.4%)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前组与和延时组峰力矩LSI在60°/s伸膝(85.8%±9.4%、94.8%±4.8%)、180°/s屈膝峰力矩(90.7%±8.7%、101.4%±6.8%)、180°/s伸膝峰力矩(90.6%±5.2%、97.8%±5.6%)间有显著差异(P<0.05)。单脚跳远LSI,提前组(84.7%±7.3%)与适时组(95.7%±6.0%)和延时组(98.1%±1.9%)间有显著差异(P<0.01)。侧向跳LSI,提前组(93.4%±8.5%)与适时组(104.2%±4.3%)和延时组(104.7%±4.0%)间有显著差异(P<0.01)。箱跳LSI,提前组(112.5%±5.7%)与适时组(105.3%±7.9%)和延时组(106.3%±7.4%)间有显著差异(P<0.01)。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仅在提前重返组(2.48±0.58 Nm/kg)和延时重返组(3.21±0.51 Nm/kg)间有显著差异(P<0.01)。余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术后9个月内重返运动面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12个月后重返运动虽并未显著改善单脚跳功能,但在力学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其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对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骨骼肌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探讨针刺在防治离心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7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单纯针刺组(A组)、单纯运动组(E组)和运动针刺组(EA组),E、EA组进行一次性下坡跑离心运动,A、EA组进行针刺干预。A、E、EA组又按干预后取材时相点划分为0 h、2 h、6 h、12 h、24 h、4 8h、72 h,共7个时相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线粒体分裂动力相关蛋白1(DRP1)共定位;免疫共沉淀检测FUNDC1蛋白(FUNDC1)/DRP1蛋白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DR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纯针刺后A组大鼠线粒体形态正常,与C组相比,TOMM20/DRP1、FUNDC1/DRP1、DRP1等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负荷离心运动后E组大鼠线粒体出现片段,与C组相比,各检测指标显著升高(P<0.05),12~24 h达到最高。大负荷离心运动后EA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片段化减轻,TOMM20/DRP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补充活性肽对大鼠运动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0只,按照补充不同物质(水、大豆分离蛋白和活性肽),运动与不运动,以及运动后0 hr、12 hr2、4 hr和48hr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5组,所有动物平衡膳食1周后进行实验。运动组大鼠进行持续跑台训练120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平衡膳食期间每天分别以15%活性肽饮料2毫升、15%大豆分离蛋白2毫升和等量的纯净水灌胃。结果:补充活性肽和大豆分离蛋白均可减轻大鼠1次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其中活性肽的作用有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充G115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营养干预效果。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组(A)、运动组(B)和运动 灌胃组(C),其中运动组和运动 灌胃组按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又分为4个亚组:运动后即刻(B1、C1)、24小时(B2、C2)、48小时(B3、C3)和72小时(B4、C4),所有动物膳食平衡2周后进行实验(运动 灌胃组和运动组在膳食平衡期间,每天分别以1.5%人参G115溶液2ml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运动组和运动 灌胃组大鼠以16m/min的速度、-16°的坡度进行5分钟运动、2分钟休息、总时间为120分钟的间歇性跑台运动,运动前1小时分别以等量蒸馏水或1.5%人参G115溶液2ml灌胃。测定各组运动后即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尿液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骨骼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结果:(1)B2组血清CK活性显著高于B1组(P<0.05),C2组血清CK活性显著高于C1组(P<0.05);B2、B3、B4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B1组(P<0.05),C2、C3、C4组血清MDA含量分别显著低于B2、B3、B4组(P<0.05)。(2)B1组和B2组尿3-MH显著低于A组(P<0.05),B4组尿3-MH显著低于B1组(P<0.05)。(3)C1、C2、C3、C4组骨骼肌G6PDH和GUS活性分别显著低于B1、B2、B3、B4组(P<0.05)。结论:补充人参G115可抑制运动引起的血清MDA含量升高,促进运动后的恢复;补充人参G115对抑制运动引起的蛋白质降解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不能较好促进降解蛋白的修复;补充人参G115还能抑制骨骼肌组织中炎症反应标志物G6PDH和GUS活性增高,有明显抗离心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损伤所伴随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