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口腔颌面面部肿瘤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率达达77.78%。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健康人2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其中20例患者于手术后或化疗结束后再次采血;24例健康人于常规体检时采血。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的HA浓度。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HA 含量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A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血清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的检测对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的TSGF,并以63例良性肿瘤和51例非肿瘤患者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与非肿瘤组、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类别恶性肿留患者血清TSGF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良性肿瘤与非肿瘤患者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于鉴别涎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尹林  孙凯莹  许扬  张继生  蒋理 《口腔医学》2011,31(6):334-33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癌胚抗原(CE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5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36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液,分别检测血清中TSGF、SCC-Ag和CEA含量。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TSGF、SCC-Ag、CEA含量明显高于口腔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 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TSGF、SCC-Ag、CEA阳性率分别为74.14%、55.17%、24.14%,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1%。结论 血清TSGF、SCC-Ag、CEA分别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olubleCD44v6,sCD44v6)的含量及其含量在恶性肿瘤不同分期和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2 8例 ,正常对照组 2 8例。患者于手术或化疗开始前第一次采取空腹静脉血 ,手术或化疗结束后 1周第二次采取空腹静脉血 ,正常对照组于常规体检时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sCD44v6的含量。 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口腔颌面部鳞癌、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高于Ⅰ、Ⅱ期和健康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经配对t检验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含量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sCD44v6含量不能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但可能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86例正常人、10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8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计算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I.S%),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与正常人组相比明显降低,良性肿瘤组平均I.S%值为(5·72±0·14),正常人组平均I.S%值为(7·87±0·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平均I·S%值为(4·19±0·13),与正常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良性肿瘤患者组与恶性肿瘤组之间平均I.S%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NORs的检测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 -二聚体在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追踪本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31例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定期随访时的血浆D -二聚体值 ,并且与健康成年人相比较。结果 肿瘤组术前测定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1.3mg/L ,术后检测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0 .34mg/L。术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也明显高于术后组 (P <0 .0 5 )。结论 血浆D -二聚体浓度的异常升高 ,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以及肿瘤的大小、分期有相关性。可以通过对血浆D -二聚体值的监测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11例口腔颌面部其他恶性肿瘤、45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以及70例正常人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鳞癌组SCC-A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正常组(P<0.01)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组(P<0.05)。SCC-Ag可作为口腔鳞癌患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君  吴瑞琼 《口腔医学》1997,17(3):123-124
本文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75名正常人,3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和26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P<0.01),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指出血清铁蛋白测定对口腔颌面部癌有辅助诊断价值,对肿瘤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也可能有意义。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唾液中癌胚抗原 (CEA)和唾液酸 (S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探讨唾液中CEA和SA含量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ELLISA法酶法 ,检测了 2 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 2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4 0例正常人唾液中的CEA和SA含量。结果 经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S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组对比 ,P >0 .0 5 ;正常人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良性肿瘤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5 ;CE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和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而鳞状细胞癌和良性组对比P >0 .0 5。结论 联合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唾液CEA和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 ,口腔科临床开展唾液CEA和SA的测定 ,对诊断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检测正常人及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唾液中癌胚抗原(CEA)和Ig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EA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IgA用免疫球蛋白试剂盒(比法法)。结果:恶性肿瘤和正过人比较,CEA和IgA含量都显著增高(P<0.01),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比较,CEA和IgA含量方显著增高(P<0.01)。CEA和IgA含量水平与恶性肿瘤分期呈正相关,CEA相关系往r=0.60(P<0.01),IgA相关系数r=0.41(P<0.05)。结论;口腔便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唾液中CEA、Ig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签提唾液CEA,IgA检测对肿瘤良、恶性鉴别,临床畏助诊断以及恶性肿瘤预后和疗效监测有一定指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67镓局部显像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 2 1例中67镓显像阳性 2 0例 ,阳性率 95 .2 3% ;良性肿瘤 2 0例 ,阳性 3例 ,占 15 .0 0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0 1)。结论 67镓显像是一种鉴别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67镓局部显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21例中^67镓显像阳性20例,阳性率95.23%;良性肿瘤20便,阳性3例,占15.0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67镓显像是一种鉴别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书平  丁继芬 《口腔医学》2003,23(5):276-278
目的 探讨唾液中癌胚抗原(CEA)和唾液酸(SA)含量在口腔颌面部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ISA)法检测22例口腔鳞癌、22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40例正常人的CEA和SA含量。结果 S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组间、良性肿瘤与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组低于鳞癌组(P<0.01)。CEA含量在正常人组低于良性肿瘤和鳞癌组(P<0.01);在鳞癌和良性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开展唾液CEA和SA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鳞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