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面积脑梗死早期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颇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条件原因、时间问题、病情不允许等因素难以对早期的脑梗死患者逐个进行磁共振检查,故一般医院门急诊仍然普遍运用CT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早期脑梗强患者的CT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86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67例次;豆状核境界不清59例次;死亡12例,均为颈内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余114例24h后复查CT均获证实。结论:CT诊断早期脑梗死,符合率较高,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较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本组6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CT检查出现特异性表现者33例,阳性率为55%;主要表现为出现豆状核、脑皮质稍低密度影,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可有轻微占位效应,但这些都在6h后方可显示。结论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具有特异性,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做出相关诊断,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征像的认识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cT复查确诊,其中1例还有MRI证实,发病在6h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征象有:病变区周围脑沟、脑池变窄或闭塞、消失;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或称为动脉致密征);灰白质分界不清(或称岛带征);病变区密度略减低;病变部位、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结论:平扫CT可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像,同时CT可排除脑出血,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105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做了发病早期(1-6h)CT扫描及发病后24hCT扫描,总结其CT检查.结果:105例病人中致密动脉征25例,脑组织低密度征19例,灰白质交界不清18例,后均经临床诊断证实.结论:早期脑梗塞患者CT表现各有特点,掌握早期CT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早期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早期CT征象认识,以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致密动脉征5例;脑岛带征8例;灰白质分界模糊16例;脑沟变浅5例。结论:致密动脉征、脑岛带征、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变浅征对诊断早期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但易被忽略,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CT表现,尽可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CT诊断,以供食管癌疾病诊断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 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表现.结果:42例早期食管癌中,鳞癌28例,腺癌14例.通过CT扫描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癌肿位于食管胸上段7例,位于食管胸部中段和下段35例.结论:采用CT扫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急、症状重 ,首发症状可有短暂性意识不清及不同程度的昏迷 ,如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烦躁不安、头痛、恶心、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常呈进行性加重。笔者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12月收治的 10 6例此类患者的CT诊断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 6例患者中 ,男 6 9例 ,女 37例 ;年龄 4 0~ 6 5岁 72例 ,6 6~ 78岁 34例 ;发病时间最短 1h ,最长 2 0h。CT示在大脑一侧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脑沟、脑回结构不清 ,脑沟变浅 ,局限性脑回变平 ,侧裂池变小甚至消失 ,脑组织密度减低。本组除 3例因并…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有意义的治疗方法,我们对近5年来收治的41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CT临床诊断价值及方法。方法:选择外伤性脑梗死患儿50例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记录临床表现。结果:对患儿例行头颅CT检查后,结果显示41例患儿其病灶位于基底节区,9例患儿位于小脑及脑叶区。其中,13例患儿伴有双侧豆状核的钙化,1例出现双侧钙化,5例不存在钙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参考。结论:CT检查对于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胸部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骨折共检测出胸部骨折150例,X线检测出135例,CT检测出142例;肺挫伤80例,X线检测出35例,CT检测出80例;肺撕裂伤33例,其中X线检测出15例,CT检测出33例;血胸、气胸以及血气胸共78例;其中X线检测出50例,CT检测出78例;肺不张10例,其中X线平片检测出2例,CT检测出10例;纵膈气肿37例,其中X线平片检测出21例,CT检测出37例;皮下气肿28例,X线平片检测出17例,CT检测出28例。结论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的首选的检查方法,CT检查在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程度方面要优于X线平片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一般常用胃肠造影或钡灌肠作为一般的检查方法,但有时对最终确诊起到的作用有限,CT是较为理想的补充手段,既能够观察出肠套叠状况,又能对原发肠道病变做诊断。本文分析1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肠套叠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行CT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各自临床价值。结果: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阳性者42例,阳性率为72.41%,超声检查阳性者35例,阳性率为60.34%,CT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蛋白联合应用速尿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和影响;方法对54例大面积脑梗塞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依据使用白蛋白加用速尿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单用速尿或部分患者尝试小剂量甘露醇或甘油盐水联合速尿,对治疗和患者的康复情况做对比;结果在患者有严重心、肺、肾疾患不能使用甘露醇的情况下,应用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脑梗塞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减轻大面积脑梗塞后脑水肿;结论在甘露醇应用受限的情况下,应用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电图(EEG)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将63例分为脑梗死(CI)组和腔隙性梗塞(LI)组,对 EEG进行分析。结果:EEG总异常率 65. 08%。 LI组异常率 47, 37%,其中轻度异常占 72%,中、重度异常占 28%。 CI组异常率 92%,其中轻度异常占 26%,中、重度异常占 74%,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 CI组异常率高于 LI组。 LI组以正常和广泛轻度异常多见, CI组以局限性中、重度异常多见。 EEG对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5例确诊为外伤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其中男16例,女9例;车祸11例,击打10例坠落4例,均已颅脑外伤住院后并发脑梗死。结果:手术10例和保守治疗15例,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1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了解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病发机制和病发的时间,以便预防和及早的发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顾性分析。结果:13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商品名瑞通力死亡1例。结论:瑞通力超早期溶栓有效,可以用于临床。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治疗经过、预后临床资料进行回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溶栓,有效8例,好转4例,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嘉川 《河北中医》2000,22(4):294-29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维脑路通2粒,每日2次.2组均用药3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t=1.623,P>0.05);2组治疗后评分减少值比较则有显著差异(t=2.105,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分数达6分以上比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10.00,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眼科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6月1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5例,调查有神经眼科表现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眼科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有神经眼科表现的脑梗死患者有49例,占22.48%。2.引起神经眼科表现的脑梗死类型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干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少见的是基底节、丘脑和额叶梗死,未发现单独颞叶或顶叶梗死伴神经眼科症状的患者。3.脑梗死的神经眼科症状主要有复视、视物旋转、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体征依次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眼睑下垂、瞳孔异常、眼睑闭合不全和视盘水肿。4.复视多见于脑干梗死,视物旋转多见于脑干或小脑梗死,视野缺损以枕叶梗死居多,眼球运动障碍多见于脑干或基底节梗死,眼球震颤多见于脑干梗死。结论 1.神经眼科表现为脑梗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应引起临床重视;2.不同的临床表现提示不同部位的梗死,临床应重视对高级视觉的检查以发现颞叶和顶叶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