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酶联免疫法与血清乳胶层析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与血清乳胶层析法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与血清乳胶层析法,分别检测病人的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结果:在180例病人中,两种方法测的标志物阳性率相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P〉0.05))。结论:层析法相对操作便捷,酶联免疫法相对时间较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故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与血清乳胶层析法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血清乳胶层析法,分别检测病人的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结果:在180例病人中,用酶联免疫法测得120例的HBsAg阳性,32例HBsAb阳性,45例BeAg阳性,53例HBeAb阳性,131例HBcAb阳性;用血清乳胶层析法测得HBsAgl25例阳性,36例HBsAb阳性,47例HBeAg阳性,49例HBeAb阳性,128例HBcAb阳性。二者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但层析法相对操作便捷,酶联免疫法相对时间较长,且洗板较为繁琐,但价格相对较低,故可根据自己实验室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输血安全性,评估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核酸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DNA阳性1例(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例呈HBV—DNA阳性(2%),其中78份HBsAg阴性三项抗体分别阳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4例(5.1%),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例(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我院60例乙肝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4种方法均可准确反应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且各种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ECLIA和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各医院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一致性.ELISA 仍仍可满足当前一般的临床检测需要;CLIA和ECLIA二种方法对于乙肝患者疗效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98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标本,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作为金标准,设为对照组,分别给予TRFIA法,设为观察组A和ELASA法,设为观察组B进行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总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稍高,尤其对于HBsAg的检测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为100%,观察组A检测明显占有优势.结论:TRF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法,对于HBVM的特异性检测,其准确性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不同方法学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和精密度.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灵敏度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灵敏度高,三种方法用于低浓度HBsAg检测时,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均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其优势尤其在检测低浓度HBsAg时体现更充分,值得临床作为低浓度HBsAg检测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法分别初筛检测550份来源于自愿咨询者、术前检查、产前检查、其他医院送检血清、公安机关羁押人群、娱乐场所性服务者等高危人群的血清。结果:阳性者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对两种初筛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假阳性率为0.36%,胶体金法试剂假阳性率为2.0%.假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的特异性大大高于胶体金法试剂。适合有条件的实验室或采供血机构批量检测。胶体金法检测时间较短,实验步骤较少,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单份检测适合于边远地区,基层医院、标本量少及临床紧急需要时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检出率。方法:对102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B—sAg浓度介于(0~5)μg/L之间的血清标本以及定值质控血清分别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进行HBsAg浓度的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方面,ME1A、TRFIA、ELISA及GICA四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0.125μg/L、0.25μg/L、0.5μg/L和2.5μg/L。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方面,MEIA为75.5%,TRFIA为69.6%,ELISA为62.7%,GICA为21.6%。结论:对于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方面不同方法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较大,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MEIA、TRIFA、ELISA、GIC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层析法对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种方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HBeAb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sAb、HBcAb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对标本做出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对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ELISA的检出率。结论:EL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规范检测操作、加强质控,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6580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开展NAT与ELISA检测,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ELISA检测阳性513份,阳性率0.78 %;ELISA检测结果阴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0.09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6.10 %,单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2.28 %,灰区阳性标本与N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0。ELISA检测阴性标本NAT检测阳性数为59例,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经电化学发光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为52例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7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NAT检测同ELISA检测相比,假阳性率略低,ELISA检测漏检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NAT检测优于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假阳性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我站1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弱阳性的标本,为明确诊断,再次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检测,并对其中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有很多因素能导致结果为阳性,包括标本内物质干扰、试剂盒抗原不纯、检验过程因素、洗板因素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避免此情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操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复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假阳性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我站1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弱阳性的标本,为明确诊断,再次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检测,并对其中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有很多因素能导致结果为阳性,包括标本内物质干扰、试剂盒抗原不纯、检验过程因素、洗板因素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避免此情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操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复查。  相似文献   

13.
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自愿体检的患者10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两种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ELISA检测,共检出49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79%,经GICA检测共检出45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39%,两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O.05);以ELISA检测结果为标准,可见GICA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1.84%;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9.61%;结论:ELISA与GIC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均比较可靠,但GICA灵敏度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需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DNA与其免疫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对收集的250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HBVM进行检测。结果:HBV—DNA复制与HBsAg、HBeAg关系密切。结论:血清HBV—DNA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 5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两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检测。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5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72例患者HBsAg阳性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LHBs、实时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对相同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血清LHBs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同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血清LHBs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LHBs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出具有一致性,能够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对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前S_1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90份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和前S1抗原,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血清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0.01),HBsAg阴性血清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0,HBeAg阴性血清的2种模式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3.2%和36.4%。结论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的复制相关,可以作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补充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三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A组给予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观察B组给予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对检测结果及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B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A组(P0.05);观察B组的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及精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结论: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CLIA检测的精密性、灵敏性、阳性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