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DR报告表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导致ADR的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结果:ADR事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占首位(48.74%),其次是中药注射剂(8.48%);合并用药引起高于单一用药;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7.23%。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强调合理用药,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沧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沧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发生率高于男性发生率(44.2%),年龄在15-44岁发生率最高(47.9%);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97.6%),结果多为痊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79.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治疗高血脂症(HLP)可能诱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方法:以29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HLP发生AD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ADR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药物类型、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出现ADR的他汀类药物为辛伐他汀(22例)、阿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洛伐他汀(1例);≥60岁的患者为高发群体(16例),男性多于女性;ADR可累及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与附件等全身器官。结论:他汀类药物作为治疗HLP的关键药物,可诱发ADR现象,临床医师应当谨慎用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临床科室上报的55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s报告例数位居第1位,为308例,占55.20%,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s最高(122/308,39.61%);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频率最高,为198例,占31.88%。结论: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从而减少、避免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地区医院2010年收集的20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免疫调节剂中的胸腺肽注射液。结论:合理规范用药,加强ADR的检测及上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S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83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9.56%)高于女性(40.44%),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45.90%):127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69.40%),1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78.14%);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174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5.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上报的42例舒血宁注射液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发生ADR年龄主要集中在51~80岁;在42例ADR中,有11例(26.19%)联合用药;ADR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与ADR监测,以促进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2年9月收集的27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ADR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15例(57.3%),女12例(42.7%);ADR多发于35-59岁年龄组共19例(70.3%);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王玉玲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48-348,380
临床工作中,老年人ADR发生率高,产生的危害大,尤应加以重视。为了解老年人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保证用药安全,现将结合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300份老年人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回顾性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4例。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和儿童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抗菌药物和中药针剂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加强用药管理,重视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ADR报告2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报告类型、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所致ADR报告中,整体男女比例较平均;41~65岁年龄段患者占比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原患疾病分布情况显示骨折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用药较多;ADR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显示“一般”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时间6~24h较多;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用量多为每次1mg,用药频次多为每日1次;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可致严重ADR及说明书中未描述的ADR,应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心(ADR)进行研究。方法:对从2004年7月1日到2009年8月29日我医院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老年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引起ADR的药物老年组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激素及相关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抗肿瘤药及中药等。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离,潜伏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由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临床各科室报告病人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从中抽取200N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起的ADR83例,占41.5%,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分别为15.5%和12.5%;以静脉注射为主,占63.5%,临床主要表现有皮疹、荨麻疹、瘙痒、腹痛、腹泻、呼吸困难、颜面潮红、肝功能异常等现象。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共收到的19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用药安全,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发生,为新药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5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临床ADR病历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通过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席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81-8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报告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98%和38.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12%;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65%;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5.5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1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ADR报告中,以儿童及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涉及药品45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茵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