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七情致病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04~2005年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入院的患者155例,其中7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回顾式查阅首次原始入院病历的方式,综合分析病人首次住院时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见.采用七情评定量表(Seven Emotions Scale, SES),应用五级评分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在1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怒""悲""思""喜""恐"和"惊"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29.7%,25.5%,12.9%,9.7%,7.1%,3.2%和1.3%,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1.0%.在78例首次发病处于躁狂相的双相情感障碍(BPD)病人中,"怒""喜""忧""思""恐""惊"和"悲"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0%,14.1%,9.0%,9.0%,1.3%,1.3%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5.3%;在77例首次发病处于抑郁相的BPD病人中,"忧""悲""思""恐""惊""怒"和"喜"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6%,26.0%,10.4%,5.2%,1.3%,0%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6.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更加相关,怒在躁狂中的发生率高于喜;抑郁与忧更加相关,忧在抑郁中的发生率高于悲,这可能是我国当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体本能的表现,人在与周围事物或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均不是无动于衷、毫无反应,而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欢或讨厌,惊喜或恐惧等。这些情感的表现,归结起来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相似文献   

3.
“怒不可遏”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有七情六欲的人,怎能没有怒。因为怒是在七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管儒家的“喜、怒。哀、惧、爱、恶、欲”;道家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佛家的“喜、怒、忧、惧、爱、憎、欲”及医家的“喜、怒、忧、思、悲...  相似文献   

4.
情感包括的内容较广泛,诸如机体的情绪反应,情感的倾向性,情绪的状态,苦乐两极感等。从现代心理学认识而论,七情中喜、怒、忧、悲、恐、惊,  相似文献   

5.
肝郁在妇产科病因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而情感过程又包括在心理过程之中。由于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只是孤立地存在于自然界, 因此,必将受到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的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的剧烈波动,超过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成为病因而致病。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将人的多种情感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由于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常常表现为不单一的忧,或单一的恐,经常是忧中有悲,恐中有惊,所以,进一步又按中医脏腑学说,将七情  相似文献   

6.
贾绍燕 《中医药学刊》2004,22(3):546-547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不论是来自躯体内部的感觉。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会伴随着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声音表情等,这种喜、怒、哀、乐、爱、憎等体验和表情,称为情感活动。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经常表现为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  相似文献   

7.
杨利侠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4-2555
七情指人具有的基本情绪,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原本是人的正常情绪,是人类对外界刺激因素在精神情志反映的信息交流和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只要是适度的七情,能抒发情感有益健康,属生理性的七情。若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范围,从而导致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女性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偏有余,且生性偏于隋感,情绪易于波动,加之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极易导致气血失调,发生经、带、胎、产等诸病。  相似文献   

8.
情志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也涉及"五神"(神、魂、意、志、魄)内容.它包括了现代心理学的情绪、情感、激情、意志等心理过程,也与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广义地讲,中医学的情志是现代心理学中各种心理因素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人的情感变化既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又受内心精神世界的制约,所谓有感而发。中医学经过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将人体的情志活动归纳为怒,喜、忧,思,悲,恐、惊,并称之为七情。以此作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摄情志的方法主要有:自我约束、疏泄排遣、转移分散、以情胜情、以药调情。  相似文献   

10.
针灸调治七情病证五法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1)张征宇关键词七情病证,针灸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感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其致病主要是引起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气机紊乱。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故在调治七情病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情志病的经络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中,情志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同时也与“五神”(神、魂、意、志、魄)等有密切相关.情志的内涵,主要涉及现代心理学的认识、情感(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个性心理特征,是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和意志,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形式,其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属于认识过程;为达到预期目标,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叫做意志;而情感(情绪)则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另外,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情感与社会需要有关,二者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情志,在中医学中是七情五志的统称。七情的具体内容,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恶、欲;道家指喜、怒、忧、悲、好、憎、欲;佛家指喜、怒、忧、惧、爱、憎、欲;而中医学则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各家称谓虽有所不同,但都泛指人的全部情志变化。五志,是指中医学按五行归纳后的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  相似文献   

13.
    
任宏丽 《养生月刊》2014,(2):110-111
喜,与怒、忧、思、悲、恐、惊一样,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中医把它们统称为“七情”。喜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许多成语与“喜”有关,比如喜形于色,喜上眉梢等等。“喜”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情绪流露,常常与“笑”联系在一起,这是喜的本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的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7种情绪,又称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国古代有关情志的学说并非只有中医一家。儒家也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指的是人的7种本能。《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佛教的七情指喜、怒、忧、  相似文献   

15.
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哪一种情绪伤人最多?发病的比例最大?我们的一项研究结果明确地说明是“怒”!怒作为一种粗糙的、原始的、基本的、冲击性的情绪,可常常发生,不时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中医强调“怒则气上”,  相似文献   

16.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了七种常见的情感致病因素。其并没有包括"郁",很多医家把忧和郁归属一类,实则不然,"忧"重愁思而"郁"重郁结,临床多见因"郁"致病者,治疗方面不同医家亦各有侧重。掌握郁病的症因及证治规律,全面认识郁证本质,这对于完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了七种常见的情感致病因素。其并没有包括"郁",很多医家把忧和郁归属一类,实则不然,"忧"重愁思而"郁"重郁结,临床多见因"郁"致病者,治疗方面不同医家亦各有侧重。掌握郁病的症因及证治规律,全面认识郁证本质,这对于完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的精神意识和行为的产生、进行、变化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而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反映,与五脏功能紧密相关。《阴阳应象大论》日:“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属生理范畴。  相似文献   

19.
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有五脏,化五脏之气,可生喜、怒、悲、忧、恐、思、惊七情。怒属七情之一,是宣达脏腑气机的一种方式。适度的怒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当怒太过时,会损伤五脏,产生病变,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现将怒致五脏病浅析如下。致怒原因怒,其一是由个人愿望受阻、行为受挫等情志抑郁引  相似文献   

20.
中医重视精神主导,七情是精神外显之一。中医心理更需深入研究七情原因、途径、表现等来了解其精神状态。本研究把怒分为外怒、内怒、比怒、悲愤、假怒;把喜分为客喜、主喜、攀喜、奇喜;把思分为思念、思虑;把忧分为抑忧、悔忧、茫忧、卑忧;把悲分为忧悲、屈悲、伤悲、怜悲;把惊分为惊奇、惊慌;把恐分为趋恐、惧恐等。并从诊断评估和防治角度阐述七情细分对中医心理的价值,为中医七情理论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