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忠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4-84,8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另一组仅给治疗和护理常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来测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组日常生活活动及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评价加快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HAMD与ADL评价两组病人入院后与出院前的情绪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的HAMD与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HAMD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且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功能训练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早期功能训练组合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早期功能训练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康复护理对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42-1344
目的:探讨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中医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FMA及M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痊愈率(25.71%)和总有效率(91.43%)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P=0.041;χ2=4.928,P=0.02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可促进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均给予药物治疗、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合并疰和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将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84-148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明显,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中医护理对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4月就诊的中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中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MA及MB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观察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中医护理可促进急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琴  王婷  王康 《光明中医》2023,(4):758-760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上栗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医科接受治疗的7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运动训练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抑郁状态、康复依从性、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护理后HAMD和SDS均下降(P<0.05),GSES和Barthel指数均增大(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其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康复组82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行超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和简易Fegl-Mevyer积分评定法。结果:从入院4周和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得分比较,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及护理训练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影响。方法:我科于2004~2005年对住院的66例中风患者进行了以中医手法为主的康复治疗,56d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MAS)、ADL分值及步行能力情况。结果: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和护理训练能使中风偏瘫病人的肌力、MAS较快恢复,有效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中风偏瘫患者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对后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ADL评分均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FMA评分与ADL评分优于参照组护理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11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研究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均行中医康复护理,对护理前后的ADL评分展开统计学分析,并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DL评分显著较护理前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总有效率96.36%。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