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出生的新生儿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按需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排便干预,即出生3 h后给予腹部按摩,采用温水加开塞露灌肠通便;对照组不予排便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胎便早排、迟排和胎便早变黄、迟变黄等例数,并测定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人工促排便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抚触和刺激肛门人工排便两种干预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第一胎足月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出生岳第1日即进行腹部抚触,每日2次,每次15min,共7d,抚触之后用肛管刺激新生儿肛门进行人工排便,每日2次,至胎便变黄为止:对照组不进行腹部抚触和人工排便。结果 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胎便转黄时间、经皮测黄疸指数及新生儿黄疸出现部位、每日排黄便次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进行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早,排黄便次数增加,每日吸吮次数明显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时间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2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8例,2组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日光照射及经络调理。观察2组新生儿每日摄奶量、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每日经皮胆红素数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自出生第2天开始每日摄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自出生第3天开始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新生儿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排胎便时间及排黄便时间,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黄白洗剂药浴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清水洗浴,观察比较两组的胎粪转黄时间、出生后24h、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出生时及出生后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胎粪转黄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在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早期干预后72h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缩短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林海芳  叶淑芳  胡丽娅  何春风 《新中医》2020,52(12):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 d、5 d、7 d,2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92%,对照组为2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加速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较好,明显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和黄疸指数,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顺产出生、且出生后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8分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人工通便后腹部按摩,即出生2小时后给予人工通便后腹部按摩,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便,即出生观察首次排便时间,若超过24小时仍未排便,即给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观察比较两组2周内黄疸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周内黄疸程度均有减少(P〈0.05)。结论早期实施人工通便后腹部按摩护理干预能降新生儿黄疸程度,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降低,黄疸指数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效果。方法:所选的本院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及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根据新生儿需要进行哺乳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d5体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时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5d体重高于对照组出生后5d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黄疸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3,34(3):284-286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退黄类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足月分娩的单胎新生儿200例,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药浴水(茵陈蒿、野菊花、桑叶、木瓜、栀子、大黄、鸡内金、枳壳、党参等加水煎煮)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降黄制剂,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结果:经过药浴早期干预100例患儿黄疸指数低于服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药浴水疗加快了肠腔运动,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初次排胎便时间和黄疸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排胎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黄疸指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初次排胎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早期予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比较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发生情况、第1次排胎粪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对照组为62.0%,观察组为2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优于常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2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液灌肠、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和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加快胎便排出,减轻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董明翠  侯莉  刘俊 《陕西中医》2013,(10):1353-1354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加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疗效。方法:将270例新生儿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治疗组1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腹部按摩,第2天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组2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腹部按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天数、TCB值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按摩使首次排胎便时间提前,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初步预防的目的;腹部按摩加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进一步预防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及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剖宫产儿按出生日期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按新生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抚触。分别观察2组新生儿胎便排尽时间和4日龄新生儿用经皮黄疸仪测定的黄疸读数换算成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胎便排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4日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胎便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助于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应用退黄熏洗方药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游泳干预。比较2组体质量、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及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徐丹军  王爱兰  蒋苏月 《新中医》2020,52(15):148-15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与联合组各150例。从新生儿出生沐浴后抚触组给予常规抚触干预,联合组给予抚触联合穴位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睡眠时间;并检测新生儿护理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比较2组新生儿因黄疸转儿科治疗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抚触组,睡眠时间长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抚触组(P0.05)。因黄疸转儿科住院率联合组为3.33%,抚触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抚触干预比较,联合穴位推拿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其可明显降低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方法:自2012年3月开始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新生儿护理制度,选取其中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在2012年3月之前接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和第一次排胎便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显著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和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护理方法,能更快速而显著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喂养、游泳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记录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新生儿体重、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干预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增加新生儿体重、降低胆红素值,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