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和招募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法国伯乐,厦门新创的两种试剂进行ELISA方法的检测,对1种或1种以上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做双孔复试,1孔及1孔以上呈阳性反应者送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中心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方法进行确认。结果:2005—2010年共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71999)份,初筛(548)例呈阳性,经确认阳性有(14)例。自2008年大连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青壮年。结论:通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要来自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目标。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浙江省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保障血液安全和献血者招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两遍检测,对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WB法确认;对确认结果,进行流行性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21%,确认阳性率为11.33/10万。男性感染率大于女性(P0.05)。年龄在40岁以下组为主要感染人群,与41岁以上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高中以下组感染率为89.66%,与大学以上组的10.34%比较有差异性(P0.05)。职业主要以非固定职业(自由职业、个体和服务业)人群感染为主,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男-男性行为引起HIV病毒感染占总阳性的34.48%。结论:浙江省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HIV感染率不断上升,有向低危人群蔓延的趋势,男-男性行为已成为HIV传播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的宣传教育,引进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避免HIV经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调查顺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特征及趋势变化,为献血者招募策略的调整、 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提高血液安全水平。 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顺德地区 235416 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 本进行 HIV 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任何一项有反应性的血 液样本,均需送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实验。 结果:在 235416 例血液标本中,检出 HIV 确证 阳性标本 28 例,确证阳性率为 11.89/10 万。男性和女性分别有 27 例和 1 例,男性感染率(17.14/10 万)高于女性感染率 (1.28/10 万);首次献血者感染率(17.99/10 万)高于多次献血者感染率(8.19/10 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同性(男男)传播途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比例为 46.43 %(13/28)。 结论:顺 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 HIV 感染者,男性献血者、首次献血人群确证阳性率较高,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提倡血站在制定献血招募策略、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时应结合当地情况,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7年来阳江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献血者招募及检测提供依据,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阳江市2011-2017年所有无偿献血者149899例进行抗–HIV筛查,筛查阳性标本送阳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认。结果:14989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抗–HIV确证阳性48例,总阳性率为3.202,且近年以来的抗–HIV阳性率总体平稳;男女献血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5~44岁年龄组为感染高发年龄阶段,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结论:本市7年来志愿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较为严峻,必须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献血人群的甄别,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试剂及检测技术,降低HIV经血液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至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不合格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梅毒螺旋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人群的感染率,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提高检测水平,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筛查,合格后再献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ELISA试剂在实际检测HIV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方法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年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HIV。结果2008年1—12月40530人份血液标本用国产试剂A和B检测抗-HIV,确证阳性2人份,2009年1—12月59585人份血液标本用进口试剂A和B检测HIV抗体及抗原,确证阳性3人份,确证阳性标本4种试剂均检测出强阳性结果;统计4种试剂献血总人数数与初次反应性数有统计学差异,进口试剂A的初次反应性率为0.36%,明显比其它3种试剂高(约0.12%);初次反应性标本再检后,再检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的相符性(再检仍为阳性)高低依次为国产B、进口B、国产A、进口A;4种试剂的假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进口A试剂假阳性率最高达0.13%,国产B、进口B试剂其次,分别为0.09%、0.06%,国产A试剂最低,约0.05%。结论进口HIV试剂即能检测抗体又能检测抗原,能缩短窗口期,但不同厂家HIV试剂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HIV检测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为了降低血液检测的假阳性率,实验室还应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宜宾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宜宾市无偿献血者资料17400例,并对ALT、HBsAg、抗-TP、抗-HCV、及抗-HIV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宜宾市2009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为5.21%,17400名无偿献血公民ALT、抗-TP、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0.57%、0.51%、0.44%和0.14%。不同年份间HBsAg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抗-HIV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加强献血招募前教育和筛查,是确保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漯河市2016年6个县、区无偿献血招募情况进行统计,于2017年1月起陆续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观察2017年以后无偿献血者招募情况,并分析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作用。结果:2016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5036人,初次无偿献血者9244人,2017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8158人,初次无偿献血者13888人,2017年初次无偿献血人数明显高于2016年;2017年各县区献血人次均多于2016年。结论: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有利于健全无偿献血机制,保障血液供应,引导人们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作为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眉山市无偿献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眉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为本市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2007年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7年眉山市共计献血32834人次。其中,街头献血22417人次、站内献血2268人次、单位预约献血1234人次。献血人群中,单位职工和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9.6%、32.7%;18~27岁人群、28~37岁人群、38~47岁人群献血人数90.6%;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为53.7%;2次以上献血者23.2%,初次献血76.8%。结论:献血人群以单位职工和在校大学生为主;初次献血的人群仍然是构成献血人群的主体,应当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工作,发展固定献血者,并向农村延伸是今后招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窗口期献血者的血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献血者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河南省漯河市采集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清样本共 24000 份,经 HIV 感染筛查, 最终筛检出阳性标本 120 份;其中 72 份经多次检测最终确诊为阳性作为窗口期标本,另 48 份经初次筛查即诊断阳性作为 初检阳性标本。比较 HIV 阳性与阴性标本、窗口期标本与初检阳性标本献血者的人口学和血清学特征。对检出的 HIV 病毒 进行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基因亚型、HIV Lag 感染测试和耐药性分析。结果:HIV 阳性标本献血者中,性工作者比例明 显高于阴性献血者,且离异率高,学历程度较低,务工率较高;HIV 抗原和抗体阳性率高,病毒载量高,与 HIV 阴性标本 献血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窗口期标本献血者 POL 基因扩增率、HIV–1 亚型 CRF01–AE 和 CRF07–BC 百分率、Lag 感染率较初检阳性献血者降低,但耐药性突变率增加,与初检阳性标本献血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HIV 阳性标本献血者中性工作者比例较高,对 HIV 窗口期与初检阳性标本进行 POL 基因分型、Lag 感染和耐药性分析,对降低输血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工作也因其在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者招募等方面的优势,在迅猛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时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福建宁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的核酸检测情况。方法:应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 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对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福建省宁德市 2 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阴性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合格的 47863 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47863 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混检有反应性样本例数为 772 例,混检阳性率 1.6 %;混检阳性标本拆分单项检测有反应性样 本例数为 120 例,拆分阳性率 15.54 %;检测出有 120 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呈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 0.3 %,丙 型肝炎病毒(HCV)–RNA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RNA 的结果均呈非反应性;120 例核酸检测呈反应性样本中, 46 ~ 60 岁、首次献血及外地的样本阳性例数显著高于 18 ~ 45 岁、多次献血和本地样本阳性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男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宁德市 HBV 感染为常见的输 血传播疾病的主要风险,通过核酸检测可掌握HBV在本区域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增加血液筛查的检出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给社会的心理要求,并在无偿献血工作掌握其心理特征,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为献血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质量,减少献血反应,使献血满意度达到98%以上,使无偿献血事业呈现良好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扩大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浙江省BIS 2.0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征询、体检、献血前检测、血液采集、分离、检测和发放等所有档案资料纳入信息化管理。结果:通过业务管理系统,对献血者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在献血者查询、血液检测结果回告、献血者关爱、血液告急应急血源招募和献血者满意度测评等方面能提供良好的服务。结论:完整正确的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对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6580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开展NAT与ELISA检测,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ELISA检测阳性513份,阳性率0.78 %;ELISA检测结果阴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0.09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6.10 %,单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2.28 %,灰区阳性标本与N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0。ELISA检测阴性标本NAT检测阳性数为59例,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经电化学发光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为52例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7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NAT检测同ELISA检测相比,假阳性率略低,ELISA检测漏检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NAT检测优于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ELISATP -IgG和RPR梅毒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采用ELISATP -IgG和RPR 2种试剂同时筛查献血者标本中的梅毒指标 ,结果阳性者采用TPPA法确证。结果 ELISATP -IgG检测率高于RPR ,且与TPPA确证实验完全吻合。结论 无偿献血者血液的复检采用ELISATP -IgG把关最为合适 ,能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质量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21500名参与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对血液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男女各项检测指标的阳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各项检测指标的阳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位组织与个人自愿献血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合理探讨最佳策略为广州市番禺区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献血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检测艾滋病病毒Ⅰ/Ⅱ型(HIV-1/2)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使用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采集并检测已知HIV感染者37例及我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391例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OMT)标本,同时使用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血清标本HIV-1/2抗体。结果:37例已知感染者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及血液标本检测均为阳性;391例就诊患者中血液样本呈阳性2例,口腔外牙龈黏膜渗出液呈阳性1例。结果不同的病例1例,后经WesternBlot试验确认为阴性。该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77%。结论:HIV-1/2抗体口腔快速检测仪检测HIV-1/2抗体结果与现行的血液ELISA检测相近。其特有的无创安全、简捷易用的特点适用于不愿或不宜采血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和自行检测等,也适用于医疗机构,可有效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BV、HCV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为制定新时期献血员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平顸山市10个县(市、区)无偿献血人群20471人进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1.29%;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为:0.55%。结论:目前平顶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BV和BCV感染率均低于全国的总体感染水平(P〈0.01).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健康人群对我们工作标准要求更高。相对于采血岗位的医技人员,尤其是采血护士,她们是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的接待者,将沟通技巧渗透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为献血者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合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无偿献血者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化无偿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特别是街头无偿献血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