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证候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2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观察证候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各证候类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八类主要证候的相关危险因素:气虚证为颈椎病病史[OR=2.542,95%CI(1.167-5.538),P=0.019];肝阴虚证为年龄层次[OR=1.688,95%CI(1.076-2.650),P=0.023];热证为高血压病史[OR=4.864,95%CI(1.738-13.615),P=0.003];风痰证为酗酒[OR=5.575,95%CI(1.050-29.615),P=0.044]及低头伏案工作[OR=2.532,95%CI(1.232-5.204),P=0.011];气血两虚证为生活安逸[OR=5.106,95%CI(1.123-23.208),P=0.035]及久站[OR=5.006,95%CI(1.520-16.488),P=0.008];脾虚湿阻证为眩晕家族史[OR=9.848,95%CI(2.264-42.829),P=0.002)及电脑前工作[OR=3.246,95%CI(1.039-10.139),P=0.043);肝郁化火证为焦虑状态[OR=4.563,95%CI(1.508-13.810),P=0.007);肝郁痰热证为较小的工作压力[OR=3.533,95%CI(1.185-10.532),P=0.024]及饮酒[OR=2.822,95%CI(1.093-7.286),P=0.032]。结论:探索证候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后循环脑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本人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32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影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相关因素,发现某些因素与其发生有关,可预测卒中进展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发热、血管狭窄、脂代谢紊乱等。因此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可阻止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任督脉经穴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PCI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31例.除上述处理外,予针灸任督脉经穴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治愈率67.74%,平均治愈天数(9.65±5.6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任督脉经穴治疗PCI效果显著,对脑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入院的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进展性卒中组和非进展性卒中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史(P0.01)、入院72 h后及1周后SSS评分(P0.01)、入院时体温增高、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P0.05)、椎动脉颅内颅外段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hs-CRP、纤维蛋白原、椎动脉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是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48 h内的纤维蛋白原及hs-CRP水平、糖尿病史可能是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由3.0T MRA显示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程度能有效预测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司维 《北京中医》2012,(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8.
司维 《北京中医药》2012,31(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4-70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方法:对本院2006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3例对其病史以及实验室和辅佐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史、主动脉斑块、白细胞增多、发热、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血糖、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热、糖尿病史、收缩压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管出现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患者早期出现收缩压降低、糖尿病史、发热等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展密切相关,应把期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进展性脑梗塞30例和稳定性脑梗塞30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发热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6月入院的60例新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h入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60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颈部及血管彩超、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与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60例)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组既往有糖尿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数及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5或P〈0.01),收缩压水平低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1)。结论血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力军 《中医药研究》2009,(11):1300-1301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9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9例非进展性卒中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白细胞、尿素氮、血钠、头MRI/CT、MRA/CTA、早期发热、肺部感染、意识障碍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进展组的危险因素与急性期高血糖、早期白细胞增高、发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性别、高血脂等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具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发热等是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笔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1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8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诊治的糖尿病非肾病患者2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统计患者病历资料,比较分析不同组别与组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血糖水平。结果:本组共发生糖尿病肾病96例,占同期就诊糖尿病病例总数的27.99%;研究组与对照组组内男、女构成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年龄、病程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危害范围广,临床上应对高年龄、高血糖水平以及长病程糖尿病患者开展肾功能筛查,以早期发现、治疗肾脏合并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彭氏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西比灵胶囊、舒血宁注射液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PCI)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我院的门诊病人,共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2±14.6)岁;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4±15.3)岁;伴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后循环缺血辨证为风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包括静点中药制剂、口服中药汤剂及针灸)。比较2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并使用中风病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残障水平。以上量表连续观察14d、21d、60d、90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临床疗效显著(P<0.05),2组在治疗后14d mRS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1d、60d、90d 2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0d、90d 2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后循环缺血(风痰证)患者的严重致残率,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以上方案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部后循环梗死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20ml/d)和口服阿司匹林(0.1g/d)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0.1g/d)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度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部后循环缺血优于单服阿司匹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发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8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血常规、血脂、颅内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脑血管彩超(TCD)、颈部动脉彩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时收缩压过高或过低、血糖高、白细胞计数、内中膜增厚、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及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70例(进展组)和稳定脑梗死82例(非进展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结论白细胞升高、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狭窄均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