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主要为心慌、胸闷、发热、乏力等。心电图检查ST—T改变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红蛋白增高最为常见。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注重临床资料及心肌受损的客观指标,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Q波心肌炎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Q波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Q波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QRS波群均出现Q波 ,均有泵衰竭表现和心肌酶异常增高 ,4例有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Q波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病情凶险 ,预后极差 ;及时准确诊断并对症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乔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10-1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0年0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丁酶检测结果,并与同期非心肌炎小儿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丁酶阳性率分别为:90.2%和64% 非心肌炎小儿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率分别为:8.2%和30%.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丁工酶(CKMB)检测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电图与心肌酶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者入院时检出率较高,后者入院1周时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入院15 d恢复40例(78%),1个月时检查仍有9例存在心律失常表现;ST—T改变变化较快,10 d内好转24例(83%),其中有9例在5 d内恢复,15 d时检出10例患者,较前检出率高,提示ST—T改变易反复。病理性Q波恢复较慢,只有1例在1个月时检查不存在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存在时间较长,15 d时只有2例患者恢复,1个月时好转7例(41%)。结论在病变早期,心肌酶谱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心电图检查;在后期则低于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在疾病早期最敏感的指标为ST—T段的改变,其可以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邓斌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40-141
目的观察补益心肾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益心肾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并与西药对照组37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心肌酶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升高可能与其相关,补益心肾法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8年~ 2 0 0 1年用益心解毒汤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30例 ,并与用西药治疗的 3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均系我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 ,其诊断符合 1 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全部患者均有胸闷、心悸症状和心肌酶谱增高 ,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 ,并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及代谢性疾病。将 60例患者分为 2组。治疗组 30例中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1 6~ 5 5岁 ;病程 5天~半年 ;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日趋增高。急性期后,遗留心律失常者更不少见,且可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因此,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笔者自1995年以来,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0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95年10月~1998年9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者。病程1周~1个月,病前均有上呼吸道、肠道及其它病毒感染史,并相继出现心悸、胸闷、头昏、乏力,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其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卢湘鸿  李翔  毛朝旭 《中医药研究》2010,(11):1380-1380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心肌炎是指心机本身的炎症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明显增多,可由柯萨奇、脊髓灰质炎、单纯疱疹、肝炎及脑炎等病毒引起[1].其发病机制为急性及持续性病毒感染损害心肌,免疫(T 细胞免疫)损伤以及细胞因子和NO 损害心肌和微血管.病理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实质性病变和间质性病变,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等.其突出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演变有时与急性心肌梗死类似,如果能早发现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及寻求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 年1 月-2011 年10 月经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0 例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治疗,记录资料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临床治愈33 例,显效16 例例,有效9 例,无效2 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经过及时诊断,接受规范化临床治疗,预后大都良好,但是应该注意预防严重并发症,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八味中药组成黄芪二参汤,在辨证基础上进行加减,并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吕红粉 《四川中医》1999,17(10):40-41
笔者自lop年以来,用生脉散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兀冽,并与西药治疗的对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共70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根据1叨8年9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关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指标的建议/‘,患儿除胸闷、气急、心悸、乏力等症状外,均有心电图异常。其中,治疗组%例中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16冽,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心动过缓2冽,传导阻滞16例,gy-T波改变对例,心肌酶谱异常31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大口岁,最小2.5月,平均6.2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50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2.00%;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抗菌和营养心肌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罕见。本院自1996年起观察了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并与异丙肾上腺组治疗本病16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心肌炎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房室传导阻滞诊断参考卢喜烈1997年出版的《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中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对4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药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8岁;西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玉丹荣心丸,治疗组给予心肌宁水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8%,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异常的血清心肌酶、左心室功能、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宇  黄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13-1814,1816
目的观察排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轻、中度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排毒益心汤,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排毒益心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改善左心室功能状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排毒益心汤是治疗轻、中度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发生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四肢发绀、发凉,血压下降,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和血清酶升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等,历时数日至数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连续14 d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酶、心肌损伤指标、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7 d和14 d后,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脏指数(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钙蛋白I(cTnI)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治疗7 d和14 d后,治疗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我们采用专病专方药物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均符合我国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49岁,平均31.1岁。心电图ST段下  相似文献   

19.
伴有Q波的急性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主要分析我科近年来所见急性Q波心肌炎7例,并与急性心肌梗死作对比,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50例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通过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均呈阳性,其中41例血清cTnI呈阳性,9例为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呈阳性,根据两项检测指标联合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迫、一旦发病则现危象,如患者能得到及早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覆盖了患者的整个发作周期,是临床较为精准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